刘承先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吉林临江地区草山花岗岩体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草山花岗岩为八里沟金矿成矿岩体。笔者利用电子探针对草山花岗岩体中黑云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岩浆成因及成矿潜力。研究表明草山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岩浆成因的镁质黑云母,具有富Al、K、Mg、Ti,低Na、Ca的特征。以22个氧原子为基础计算了黑云母的阳离子数及相关参数,其全铝(~TAl)、镁质率(Mg~#)较高。利用黑云母化学成分对岩体固结的温度、压力、侵位深度及氧逸度进行了估算。岩石固结时的温度为750℃~780℃,固结压力范围为131.77~143.89 MPa,侵位深度为5.0~5.4 km,氧逸度f(O_2)=10^(-13)~10^(-14);由此得出其为中等深度、高温、高氧逸度岩体。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暗示岩石为I型花岗岩,岩浆是在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地壳加厚的背景下,由壳、幔物质混熔而形成。草山花岗岩固结时温度、氧逸度较高,有利于Au进入岩浆期后成矿流体中,表明八里沟金矿潜力较大。
- 孙九达孙丰月任利明晋瑞香何欣李晓朋刘承先
- 关键词:成岩成矿意义
- 大兴安岭北部斯木科地区晚侏罗世斑状正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5
- 2017年
- 对斯木科斑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44±0.85)Ma,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_N/Yb_N=3.15~6.63)],表现为"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岩石具有轻度的负Eu异常(δEu=0.54~0.66);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来源于地壳中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对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构造环境讨论,结合其所具有的I型花岗岩的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应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 刘世伟孙国胜王清海晋瑞香何欣刘承先
- 关键词:晚侏罗世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
- 内蒙古赤峰岱王山金矿田石英二长岩中角闪石、斜长石化学成分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岱王山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矿带东部,是古亚洲洋闭合事件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床。对金矿田成矿时代、空间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石英二长岩岩体是成矿母岩体。利用电子探针对石英二长岩中的角闪石和斜长石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及相关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中的铁韭闪石,斜长石为更长石和中长石;利用角闪石、斜长石化学成分估算的岩浆成岩压力为1.38×10~8~2.66×10~8Pa、深度为5.20~10.04 km、温度为627℃~760℃、lg f_(O2)为-19.2^-15.5,表明成岩环境具有高温、高压和高氧逸度的特征。角闪石化学成分揭示岩浆的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石英二长岩较高的成岩温度、压力和氧逸度条件,有利于Au元素在岩浆期后的成矿流体中富集,是成矿的有利岩石。
- 刘承先孙国胜刘世伟冯德胜晋瑞香何欣赵天雪
- 关键词:石英二长岩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化学成分
- 辽东黄泥岭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成因被引量:2
- 2018年
- 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东黄泥岭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测试研究表明,黄泥岭岩体岩性为似斑状含辉石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4±0. 4 Ma,成岩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岩石主量元素具有高Al、Ca、Na、Fe,低Mg特征;δEu弱-无负异常;富集Rb、Sr、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HREE和相容元素V、Cr、Co、Ni,为"高Sr低Yb型"花岗岩。黄泥岭岩体为C型埃达克质岩,其岩浆来自于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黄泥岭石英二长岩等中侏罗世早期C型埃达克质岩在华北克拉通东缘的大量分布表明,至少从中侏罗世初开始,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对本区的控制已经结束,环太平洋构造体系主导了本区的构造岩浆活动。
- 王广伟孙国胜余超何欣晋瑞香赵天雪刘承先战乃臣
- 关键词: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C型埃达克岩
- 吉南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是吉林省南部重要的金成矿带,其内分布有大中小型金矿床20余处。通过对带内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棚沟金矿床、夹皮沟金矿床、海沟金矿床和金城洞金矿床地质特征基本相似,是同一成矿作用下的产物;金矿床受太古宇变质岩、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及断裂构造“三位一体”控制,太古宇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为中生代成岩、成矿提供了物源;燕山早期黄泥河岩体、海沟岩体成岩年龄(约160~185Ma)与成矿年龄(160~178Ma)相吻合,为成矿母岩体,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化学成分特征,为中生代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分析认为,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内的金矿床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有关的造山型金矿床。
- 刘根驿孙国胜周喜文李雪刘承先单子凌
- 关键词:金矿带金矿床矿床成因造山型金矿床
- 大兴安岭托河林场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2017年
- 根据大兴安岭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的电子探针(EPMA)测试结果,对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成因类型及结晶时的温度和氧逸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岩浆源区的性质及成岩背景。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具有高Si(SiO_2:39.876%~42.419%)、富Mg(MgO:18.138%~20.02%)、贫Fe(FeO^t:10.549%~11.468%)特征,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590℃~650℃,且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其∑Al的值为1.01~1.044,Fe/(Mg+Fe)的值为0.228~0.262。Mg/(Mg+Fe^(2+)+Mn)的值为0.673~0.834,FeO^t/(FeO^t+MgO)的值为0.345~0.387,指示了其岩浆源区为富镁的岩石圈地幔,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混染作用。
- 晋瑞香孙国胜冯泓达何欣王刚赵天雪刘承先
- 关键词:黑云母碱长花岗岩
- 青海东昆仑德里特萤石矿成因探讨:来自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3
- 2021年
- 德里特萤石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内的昆南复合拼贴带,为研究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性质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矿床成因,对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H-O和S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二长花岗岩中,受NWW向与NW向断裂控制,成矿作用分为2个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萤石阶段。对成矿阶段流体包裹进行测温,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07~180℃)、低盐度(w(NaCl_(eqv))=0.18%~9.07%)和中密度((0.930~0.991)g/cm^(3))的特点,属NaCl-H_(2)O体系热液。通过对NaCl-H_(2)O体系T-W-ρ相图投影,成矿压力为1~5 bar,最小成矿深度为10~50 m。S同位素显示幔源岩浆侵位时,可能有壳源组分的加入,H-O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少量岩浆水。综上认为,德里特萤石矿为浅成低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流体温度和压力的下降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
- 王焕鑫孙丰月张涛闫佳铭刘承先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东昆仑
- 青海柴北缘地区茶卡北山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垂向分带特征被引量:4
- 2021年
- 茶卡北山锂铍伟晶岩型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处中型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呈现垂向分带特征。通过研究伟晶岩脉岩相学、矿化特征,并结合电子探针测试,探讨伟晶岩垂向分带及矿床成因。茶卡北山伟晶岩根据岩相学特征分为二云母伟晶岩,文象结构伟晶岩,条带状构造伟晶岩,含绿柱石伟晶岩,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和含锂辉石伟晶岩6个垂向分带;根据矿化特征分为无矿化带、Be矿化带、Li-Be矿化带和Li矿化带4个垂向分带。白云母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矿化程度随伟晶岩演化程度的加强而不断增强。茶卡北山伟晶岩矿床经由结晶分异作用、熔体-流体不相容作用及流体交代作用共同作用于一期形成。
- 刘承先孙丰月钱烨吴东倩惠潮卢寅花
- 关键词:柴北缘伟晶岩分带特征白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