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清海

作品数:73 被引量:806H指数:2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岩石
  • 26篇锆石
  • 24篇地球化
  • 24篇地球化学
  • 17篇中生代
  • 13篇花岗岩
  • 12篇地球化学特征
  • 12篇同位素
  • 12篇化学特征
  • 10篇定年
  • 10篇年代学
  • 10篇锆石U-PB...
  • 9篇岩石成因
  • 8篇地质
  • 8篇科技论
  • 8篇科技论文
  • 7篇地质意义
  • 7篇岩石圈
  • 7篇杂岩
  • 7篇捕虏体

机构

  • 73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建筑工程...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沈阳地质调查...
  • 1篇吉林省有色金...

作者

  • 73篇王清海
  • 40篇许文良
  • 25篇杨德彬
  • 23篇裴福萍
  • 16篇王冬艳
  • 11篇林景仟
  • 9篇葛文春
  • 9篇张颖
  • 7篇高山
  • 7篇杨浩
  • 7篇纪伟强
  • 6篇韩永吉
  • 6篇孙景贵
  • 5篇刘晓春
  • 5篇孙巍
  • 5篇高妍
  • 4篇董玉
  • 4篇刘希雯
  • 3篇张彦龙
  • 3篇李怡欣

传媒

  • 24篇世界地质
  • 8篇岩石学报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2007'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明水地区三叠纪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大兴安岭中段明水地区头道河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头道河岩体形成于243~240 Ma的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头道河岩体具有高硅(Si O2=61.32%~78.19%),富铝(Al2O3=11.85%~16.87%),贫铁(TFe2O3=0.56%~5.93%)、镁(Mg O=0.16%~3.30%)、钙(Ca O=0.26%~2.94%)的特征,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偏低(ΣREE=75.5×10-6~149.49×10-6),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介于8.71~17.61之间,无明显铕异常;微量元素以富集Rb、P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花岗质岩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 811~0.283 227,εHf(t)为较高的正值(+6.55^+12.19),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595~1 107 Ma之间。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头道河岩体源区物质为中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火成岩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期火成岩物质的时空展布规律,认为中三叠世头道河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刘希雯杨浩董玉王清海葛文春张彦龙田德欣
关键词:大兴安岭中段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I型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大陆下地壳的再循环
<正> 物质的再循环是地球动力学的主要过程之一。大陆下地壳是否能够再循环返回地幔?这是地球动力学和地球化学的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这一问题对于认识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壳幔交换作用至关重要。前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
高山Roberta L.Rudnick袁洪林柳小明刘勇胜许文良凌文黎John Ayers王选策王清海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与机制:中生代火成岩和深源捕虏体证据被引量:170
2004年
基于最新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的岩浆作用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即晚三叠世 ( 2 0 5~ 2 2 5Ma)碱性岩浆作用 ;中晚侏罗世 ( 1 5 5~ 1 6 0Ma)花岗质岩浆作用 ;早白垩世 ( 1 1 2~ 1 32Ma)双峰式岩浆作用和晚白垩世 ( 92~ 73Ma)碱性玄武质岩浆作用。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中榴辉岩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年代学资料 ( 2 1 9Ma)表明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陆壳加厚过程。俯冲板片的断离以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和晚三叠世 ( 2 0 5~ 2 2 5Ma)的碱性岩浆作用的存在均暗示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已经开始。拆沉作用则是引起中生代早期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中、晚侏罗世 ( 1 5 5~ 1 6 0Ma)花岗质岩浆作用形成于造山期后的伸展环境 ,代表了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继续和发展。早白垩世 ( 1 1 2~ 1 32Ma)双峰式岩浆作用表明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达到了峰期。而幔源纯橄岩捕虏体中富硅质熔体的交代作用和玄武岩的高87Sr/ 86Sr值、低ε(Nd ,t)值特征表明 ,软流圈对岩石圈底部的化学侵蚀可能是导致该阶段岩石圈减薄的主导机制。晚白垩世 ( 92~ 73Ma)碱性玄武质岩浆作用和“海洋型”
许文良王清海王冬艳裴福萍高山
关键词: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火成岩深源捕虏体
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及深源捕虏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制约
该文以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及其中的深源捕虏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探针'技术,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通过对中生代侵入杂岩及其中的深源捕虏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讨论了中生代侵...
王清海
关键词:深源捕虏体岩石学岩石圈演化
文献传递
金红石中锆含量温度计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自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榴辉岩类包体的信息被引量:5
2009年
zack et al.(2004a)、Watson et al.(2006)以及Tomkins et al.(2007)(在2GPa条件下)的金红石中锆含量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所含榴辉岩类包体所经历的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度范围分别为776~1099℃(平均898℃)、663~923℃(平均750℃)和714~981℃(平均804℃),这些温度结果可能并非榴辉岩相峰期变质温度;其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过程中保存的温度范围分别为555~777℃(平均697℃)、541~663℃(平均617℃)和588~714℃(平均667℃),这些结果不能代表角闪岩相退变质再平衡后的温度,而只能代表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温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榴辉岩类包体所含金红石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如Nb、Ta、Cr、Fe、V等)含量与其原岩有继承和对应关系,其原岩主要为镁铁质岩石;榴辉岩类包体与其寄主岩石中部分高价态/高场强元素(HFSE)呈相互消长的关系。榴辉岩的形成与扬子地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作用有关。
王清海许文良裴福萍杨德彬于洋
关键词:金红石温度计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角闪岩
黑龙江伊春大安河金矿床区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2011年
黑龙江伊春大安河金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辉长岩系统年代学的研究结果及锆石的CL图像和Th/U比值特征表明,辉长岩中锆石U-Pb测年结果可划分为4组,其年龄值分别为:811~812 Ma、480~502 Ma、259 Ma和210~175 Ma。其中210~182 Ma(均值203.4±2.5 Ma)代表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岩浆从源区到就位结晶过程大致经历28 Ma;其他3组为捕获的碎屑锆石,揭示该区晚元古代、中寒武世、晚二叠世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增生作用;从岩浆演化与矽卡岩化作用角度分析,成矿作用发生在岩体就位过程或早侏罗世中期(均值189±3 Ma)的伸展阶段。
唐臣柴鹏孙景贵王清海陈行时李怡欣杨帆刘勇胜
关键词:辉长岩锆石U-PB年龄
华北地块南缘中段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对华北地块南缘4个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陕西黑山村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3Ma,河南马家湾岩体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2Ma,河南洛宁南八百坡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8. 3±0. 3Ma,山西蚕坊岩体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9. 2±0. 2Ma。上述结果显示华北地块南缘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该期岩浆的产生应与中国东部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相联系。
王冬艳裴福萍许文良王清海杨德彬
关键词: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花岗质岩石
大兴安岭旁开门金银矿床赋矿围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大兴安岭旁开门金银矿床赋存在上侏罗统甘河组基性岩和下白垩统富林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其赋矿围岩蚀变流纹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21个成分点中有1组不谐和年龄(141±2Ma、129±2 Ma)和3组谐和年龄,后者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6.2±3.4 Ma、112.5±1.1 Ma和108.2±4.2 Ma。结合锆石晶形和CL图像特征,进一步确定流纹岩的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房冷却到岩浆热液期经历约8 Ma,成矿作用与富林组火山作用有关,发生在108 Ma之后,其成矿与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大规模成矿时代相一致。
唐臣杨帆孙景贵王清海陈行时张斌李怡欣柴鹏刘勇胜
关键词:流纹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鲁西中生代辉长闪长岩中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石成因被引量:10
2004年
鲁西中生代辉长-闪长岩中包含有变晶结构和堆积结构两种类型辉石岩类捕虏体,它们的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同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辉石岩类包体相对比。它们代表了上地幔两次岩浆底侵事件的产物。辉石岩类捕虏体母岩浆来自于含有陆壳物质的软流圈及其上部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辉石岩类捕虏体是由该母岩浆高压分离结晶堆积的产物。辉石岩的母岩浆在上地幔的运移是引起鲁西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富硅质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
王冬艳许文良兰翔王清海王冬艳
关键词:中生代岩石成因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小秦岭地区元古宙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小秦岭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中央带南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地壳组成、变质作用,尤其是岩浆作用年龄的研究,对确认小秦岭地区在1.85~1.70Ga期间大地构造是非常重要的。报道了小秦岭地区北部古元古代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平均年龄为(1831.0±6.8)Ma(95%可信度,MSWD-0.37);结合年龄数据和地质证据,认为小秦岭地区(1831.0±6.8)Ma正长岩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减薄作用环境之中,可能也是大火成岩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探讨了华北克拉通在1.90~1.85Ga和1.85~1.70Ga期间的演化历史。
马桂霞刘富营苏犁韩衣贵王清海
关键词:元古宙正长岩小秦岭地球化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