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景仟

作品数:35 被引量:612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中生代
  • 11篇岩浆
  • 11篇岩石
  • 9篇杂岩
  • 7篇岩体
  • 7篇侵入杂岩
  • 6篇岩石圈
  • 6篇捕虏体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地幔
  • 5篇杂岩体
  • 5篇花岗质
  • 4篇早侏罗世
  • 4篇闪长岩
  • 4篇侵入杂岩体
  • 4篇侏罗世
  • 4篇金矿
  • 4篇变质
  • 3篇岩石圈地幔

机构

  • 26篇吉林大学
  • 5篇长春地质学院
  • 4篇长春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5篇林景仟
  • 19篇许文良
  • 14篇谭东娟
  • 13篇王冬艳
  • 11篇王清海
  • 5篇吴福元
  • 4篇高山
  • 4篇单玄龙
  • 3篇刘晓春
  • 2篇郭春丽
  • 2篇孙德有
  • 2篇裴福萍
  • 2篇迟效国
  • 1篇刘占声
  • 1篇厉建华
  • 1篇金烨
  • 1篇杨进辉
  • 1篇倪培
  • 1篇郑常青
  • 1篇路孝平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3篇长春地质学院...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岩石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山东地质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全国环太平洋...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徐淮地区镁铁质岩石捕虏体单斜辉石中石榴石和石英的出溶被引量:10
2002年
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中榴辉岩、石榴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单斜辉石中可以观察到丰富的出溶石英针和石榴石、黝帘石及角闪石的出溶叶片。榴辉岩中出溶石英针的绿辉石核部比其边部相对富含FeO和MgO ,贫SiO2 、Al2 O3 和CaO。在石榴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中具有出溶石榴石的单斜辉石 ,从靠近出溶石榴石的一侧向其核部 ,Al2 O3 、Na2 O和TiO2 含量降低 ,MgO、SiO2 和CaO含量增加。单斜辉石中定向石英针的出溶表明曾经存在有超高压条件下 (≥2 5× 10 8Pa)稳定的过硅质绿辉石。单斜辉石中出溶石榴石表明温压条件的降低可能是引起出溶的一个主要原因。捕虏体中的矿物组合和岩相学特征表明它们曾经遭受了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作用 ,这与因压力和温度降低引起矿物出溶的结果相吻合。
王清海许文良王冬艳林景仟刘晓春
关键词:早侏罗世单斜辉石石英石榴石出溶超高压变质带
鲁西南归来庄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被引量:28
2001年
归来庄金矿是近年来在鲁西南新发现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成因上与附近铜石偏碱性杂岩体有关。本文通过对侵入杂岩和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结合前人地质勘探和科研成果 ,认为形成归来庄金矿的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量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混合而成 ,早期为富含卤素和 CO2 的低 -中等盐度热液 ,演化至晚期为低挥发分、不同盐度的低温热水溶液。金矿沉淀时的流体压力不高于 40~ 60 MPa,温度为 1 80~ 2 50℃。温度下降和伴随隐爆作用发生的减压和流体不混溶是促使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沈昆倪培林景仟
关键词:归来庄金矿隐爆角砾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辽西中生代晚期岩石圈地幔的性质:来自玄武岩和地幔捕虏体的证据被引量:33
2002年
辽西中生代玄武岩中幔源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是由古老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和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所组成。前者以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为代表 ,它经历了富钠质的地幔交代作用。橄榄岩类捕虏体富含轻稀土元素 ,并具有较高的w(87Sr) /w(86Sr)比值 ;后者以二辉石岩为代表 ,具典型堆积结构 ,与本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比 ,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在矿物成分和稀土元素丰度上 ,本区辉石岩捕虏体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辉石岩捕虏体 。
王冬艳许文良冯宏林景仟郑常青
关键词: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玄武岩地幔捕虏体
徐淮地区中生代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热状态——深源捕虏体证据被引量:12
2003年
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含有丰富的深源岩石捕虏体,包括榴辉岩类、单斜辉石岩、角闪岩类和片麻岩类。深源捕虏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早期的榴辉岩相变质和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化变质,然后被寄主岩浆所捕获。捕虏体中矿物平衡温压估算结果显示,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657~992℃,P=1.33~2.78GPa,所反映的地温梯度介于克拉通地温(40mW/m2)和大洋地温(60mW/m2)之间;晚期角闪岩相退变的温压条件为:T=523~878℃,P=0.5~1.02GPa,这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温梯度相一致。本区中生代深部地壳主要由一套混杂堆积岩所构成,包括退变榴辉岩、退变石榴辉石岩、角闪岩类和片麻岩类。该区深源捕虏体的P-T演化暗示中生代早期华北地块东部深部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曾存在一次重要的加厚过程;苏鲁造山带的形成可能是扬子地块沿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的产物;中生代郯庐断裂带并不存在巨大左行平移。
王清海许文良王冬艳林景仟高山
关键词:中生代深源捕虏体深部地壳
辽宁矿洞沟-梁屯元古宙正长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被引量:8
2000年
矿洞沟 -梁屯正长岩体侵位年龄为 2 175.4Ma ,是年代最古老的正长岩体之一。正长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与下地壳组分参予的混合源区 ,有上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岩体是研究岩石圈发展早期碱性岩浆作用的极好标本。
林景仟魏代江谭东娟单玄龙金烨
关键词:古元古代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山东半岛中生代多系列花岗质岩浆的起源被引量:1
1990年
山东半岛于220-120Ma时出现过3次地壳熔融事件。断裂花岗质岩浆带中,有3个亚旋回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过,其中包含了5个独立的岩石系列。最初形成的岩系的母岩浆,起源于麻粒岩相的下地壳。随地热的增高,岩浆起源层向角闪岩质的中地壳转移。在底辟花岗质岩浆带,先是从上地壳花岗质层生成岩浆,之后由中地壳产生岩浆。各亚旋回是以较富镁铁的岩浆的产生为起始,以生成近底共熔的岩浆为终结,它们是在特定层位以分层熔融形式生成的。
林景仟谭东娟
关键词:花岗质岩浆母岩浆中生代构造石英二长岩底辟片麻状
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伸展构造性质——以辽东半岛南部饮马湾山岩体为例被引量:70
2004年
饮马湾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侵位于辽南变质核杂岩之中。岩体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由外向里分别是片麻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其中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理构造,部分岩石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变质核杂岩中拆离断层方向一致。似斑状花岗岩仅显示微弱片麻理,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为明显的块状构造,表明该岩体为同伸展变形就位产物。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显示,该岩体不同岩相岩石具有大体一致的年龄,其形成于120~130Ma的早白垩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三叠纪。该岩体岩石具有较大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其中片麻状和似斑状岩石具有高Sr含量(>600ppm)、低Y、Yb含量、轻重稀土分馏强烈的特点;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相对低Sr高Rb、低^(87)Rb/^(86)Sr比值。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饮马湾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但较大的范围Mg~#、Sr、Nd同位素组成则表明可能有其它物质(如岩石圈地幔、新生地壳)参与成岩作用。上述研究充分地显示,我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发育在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岩石圈减薄存在密切的联系。
郭春丽吴福元杨进辉林景仟孙德有
关键词:辽东半岛南部岩石圈减薄
河北邯邢地区角闪闪长岩中地幔纯橄岩包体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22
1991年
含金云母和透辉石的纯橄岩呈浑圆状包体产于角闪闪长岩中。岩石组构、矿物成分和痕量元素等特征表明包体为上地幔成因,并且为地幔橄榄岩高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体。包体和寄主岩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之前曾发育有不相容元素的富集作用——地幔交代作用。
许文良林景仟
关键词:闪长岩地幔纯橄岩包裹体
鲁西中生代闪长岩中两类幔源捕虏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被引量:42
2003年
鲁西铁铜沟岩体辉石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32.79±0.27Ma。产于辉石闪长岩中深源捕虏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野外资料表明,它们可划分成两组。组Ⅰ为具有变质-变形结构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类。该类捕虏体耗损易熔元素(如Ca、Al)、橄榄石具有较高的Mg~#值和较高的含量表明它们可能为古老岩石圈地幔高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体。然而,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的配分形式、较高的^(87)Sr/^(86)Sr比值以及交代型金云母的存在暗示着该类捕虏体遭受了晚期交代作用的改造;组Ⅱ为具有残留的嵌晶结构、再平衡结构,并叠加有变形结构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橄辉岩和二辉石岩类。该类捕虏体具有较低的Mg~#值和^(87)Sr/^(86)Sr比值以及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表明可能代表了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物质。两类幔源捕虏体的共存对认识华北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以及揭示中国东部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许文良王冬艳王清海林景仟
关键词:中生代闪长岩岩石圈地幔
岩浆脉动结晶的实例:山东伟德山岩体被引量:2
1991年
伟德山花岗岩体位于胶东半岛的东部。燕山运动晚期,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由于重力不稳性和构造减压而发生上升,并侵入于地壳上层,结晶成岩。早期结晶的是熔点较高,暗色矿物较多的组分,因对流及扩散作用发生分异,形成边缘岩带;由于脉动作用,岩浆冲破早先结晶的岩石,岩浆体一方面上升,一方面扩大体积,并继续结晶,从而形成过渡岩带;进而又一次岩浆脉动,形成中心岩带。由于这种脉动作用,形成成分、结构、构造都呈近同心分带的伟德山岩体。
吴福元林景仟
关键词:岩浆岩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