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寿伟

作品数:47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7篇教育
  • 11篇伦理
  • 6篇哲学
  • 6篇教师
  • 5篇道德
  • 5篇学科
  • 5篇排斥
  • 5篇伦理生活
  • 5篇教育正义
  • 3篇信任
  • 3篇信任危机
  • 3篇正义
  • 3篇知识
  • 3篇社会
  • 3篇身份
  • 3篇区域教育
  • 3篇教育实践
  • 3篇公共教育
  • 3篇共同体
  • 3篇范式

机构

  • 32篇江苏大学
  • 12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6篇吕寿伟
  • 5篇柴楠
  • 1篇焦瑶光
  • 1篇张婷
  • 1篇郭玲玲
  • 1篇胡雅宁

传媒

  • 6篇教育理论与实...
  • 4篇教育学报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教育伦理研究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现代大学教育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中国远程教育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湖北教育学院...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论承认伦理学对教育排斥的解构被引量:1
2016年
教育生活中普遍化的排斥使被排斥者遭受歧视、羞辱和孤独等痛苦体验的同时,也使教育生活丧失了自身的道德属性。教育排斥不仅破坏了教育伦理生活的形式性规范,同时也使教育生活远离好生活的实质性目标。在解构排斥型的教育伦理生活的道路上,形式伦理学企图通过规范重建来恢复教育伦理秩序;而实质伦理学则通过对善的生活目的的追求重构教育伦理生活。然而,教育伦理生活既要求形式性的伦理规范,但也需要实质性的生活目标的引导。承认伦理学作为教育排斥的解构方案,介于形式伦理和实质伦理之间,它在权利与善、先验与经验、同一与差异之间寻求平衡,兼顾了教育伦理生活的形式性要求和实质性目标。
吕寿伟
论区域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被引量:2
2012年
区域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其学科性质的研究关系到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该学科队伍的形成。区域教育学并非一个成熟的具有独立性的学科,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是教育科学与区域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但更偏重于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区域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以学科形式出现的区域教育学必须承担起学科理论建设的任务;区域教育学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研究队伍,也没有专门的期刊作为其发展平台,其研究多限于为具体区域中当下的教育实践服务。
吕寿伟
关键词:教育科学学科特征
论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被引量:3
2014年
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师群体最基本、最持久的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教师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传统路径已不再有效,必须实现生成路径的现代转换。在横向结构上,要实现从价值灌输到价值澄清的转换,让多元与核心之间进行对话;在纵向结构上,要实现从底线伦理向终极价值的拓展。
吕寿伟
关键词:教师价值观
规范性重构与教育正义的范式转型
2024年
一、教育正义理论的规范道路规范性的教育正义理论必须同时包括“规范原则的建构”“分配方案的制定”“正义程序的实施”三个环节,规范原则的建构是教育正义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它借助分配的方案和形式化的程序而最后完成。但无论是作为逻辑起点的“规范建构”,还是作为终点的“程序运行”,无不体现出对现实和经验的警惕和排斥,它的目的是要形成普遍而永恒的教育正义。
吕寿伟
关键词:范式转型正义理论规范性形式化
论制度与学科制度的生成被引量:5
2007年
从制度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学科制度有两种生成途径:一是“理性建构论”;二是“自发生成论”。两种途径都提供了一种学科制度发生的动力学理由。只是它们两者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学科制度生成的任务,事实上,学科制度的生成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吕寿伟
关键词:学科制度秩序哈耶克
道德,还是伦理?——教师道德时代困境的精神哲学探究被引量:9
2021年
教师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结,但屡屡发生的恶性师德事件使教师道德陷入无法克服的困境之中。一般而言,我们倾向于对师德问题进行"道德"的理解,从而用"道德方案"寻求问题的解决。然而,无论是制度的力量,亦或是教师个体的道德良知,都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师德状况。我们无法单独依靠"道德"走出因"伦理"之殇所引发的师德困境,只有"伦理"的观点才能为教师道德提供价值合理性的终极根据。但普遍性的伦理需要通过个体化的道德来获得其现实的形式,也就是说,当前师德问题既不能单纯地求助于道德,也不能单纯地求助于伦理,伦理优先、"伦理—道德"一体的精神哲学之路才是师德重建的应然之则。
吕寿伟柴楠
关键词:师德道德困境伦理实体
分配,还是承认——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被引量:30
2014年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吕寿伟
关键词:教育正义分配正义羞辱蔑视
黑格尔精神哲学视域下的伦理教化与公民养成被引量:2
2019年
教育的过程是使儿童从自然的个体成长为国家公民的过程。教育通过对儿童自然性的去除和个性的改造,而不断提升个体教养,最终使儿童获得精神气质的内在转变。伦理实体是儿童获得教养的环境,家庭、学校和国家是伦理实体的现实形态。家庭是天然的教育伦理实体,它以爱为基本的精神规定,在家庭中,儿童逐步将家庭的伦理精神转化自我的习惯性意向。但家庭的自私本性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伦理性的结合,它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组成伦理性实体。"解放"是学校教育的精神规定,它通过解放塑造有教养的个体。但学校并不能完成现实公民的塑造,现实的公民只能在国家这一伦理实体中形成。作为理念的国家体现着普遍性的公共意志,国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教养的提升而完成国家公民的塑造。
吕寿伟
关键词:教养伦理教化伦理实体伦理精神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2022年
《教育学原理研究》是国内第一本以“教育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以“史论合一”的方法,明晰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通过解构与重构教育学原理的学科知识体系,化解教育学的“原理”之痛。一、为“教育学原理”正名长期以来,“教育学原理”存在着名实不符的困惑,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虽时有研究对“教育学原理”进行名称之辩,但时至今日,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只是普遍采取了一种忽视或遗忘的态度将问题搁置。
吕寿伟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性质
从排斥到承认——教育共同体的伦理生活研究
教育排斥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通过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文化冲突或情感拒绝等方式使个人或群体完全或部分的被排除在教育共同体日常生活之外,从而剥夺他人作为共同体正式成员的资格而不能获得有效的教育参与。教育排斥并非道德无...
吕寿伟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