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春生
- 作品数:121 被引量:22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重组犬IFN-γ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 2024年
- 为了探究犬γ干扰素(canine interferon gamma,CaIFN-γ)的原核可溶性表达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试验首先采用PCR方法扩增优化后的CaIFN-γ基因成熟肽序列,以此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old-SUMO-10His-CaIFN-γ;然后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表达菌株Lyophilized BL21(DE3)Chaprone中,并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最后对表达的重组蛋白rCaIFN-γ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blot鉴定、IPTG浓度优化、Ni-IDA亲和层析,以及采用CCK-8法测定重组蛋白rCaIFN-γ的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转录水平变化,用细胞病变(CPE)法测定抗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效价,实时荧光定量PCR(绝对定量)法测定抗犬流感病毒(CIV)H3N2亚型感染的能力。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aIFN-γ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为494 bp,且重组表达质粒pCold-SUMO-10His-CaIFN-γ经菌液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构建成功;阳性菌株经诱导后表达的重组蛋白rCaIFN-γ大小为35.1 ku,该蛋白质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且可以与His Tag和HA Tag的鼠源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IPTG最佳诱导表达浓度为0.05 mmol/L;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CaIFN-γ最大安全浓度为20μg/mL。以最大安全浓度的重组蛋白rCaIFN-γ分别作用MDCK细胞、MDCK(PB_(2))细胞4 h和6 h后,促凋亡基因p53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γ干扰素受体2(IFNGR2)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或P<0.01);MDCK细胞中,作用6 h IFNGR2、STAT1和IRF1基因相对表达量略高于4 h,但差异不显著(P>0.05);MDCK(PB_(2))细胞中,作用6 h IFNGR2和IRF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4 h(P<0.01),而STA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4 h(P<0.05)。再以最大安全浓度的重组蛋白rCaIFN-γ分别刺激MDCK和MDCK(PB_(2))细胞24 h,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抗黏病毒蛋白1
- 李海珠曹众达刘妍李乐琴杜吉革王团结朱真陈小云罗玉峰欧长波印春生
- 关键词:原核表达凋亡生物学活性
- 弓形虫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弓形虫在犬各组织器官内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 目的基于新一代Taqman-MGB探针技术,建立特异敏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弓形虫临床病原检测及弓形虫在犬各器官组织分布的特点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针对弓形虫基因组中529-bp重复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
- 李双星印春生柳方远才学鹏刘业兵
- 关键词:弓形虫TAQMAN-MGB探针
- 文献传递
-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P)是唯一暴露于病毒颗粒表面的抗原,能够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抗体,也是唯一存在于所有新型狂犬病疫苗中的病毒成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原核系统,以及包括酵母系统、植物系统、昆虫细胞系统在内的真核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病毒载体系统来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RVGP),并对其与天然RVGP在结构和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方面的相似性进行的相关研究,为狂犬病基因工程新型疫苗提供研究思路。
- 张莹辉姚文生康凯薛麒李启红陈小云杜吉革朱真印春生
- 关键词:狂犬病糖蛋白基因工程疫苗
- 一种双基因缺失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及其疫苗的生产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基因缺失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及其疫苗的生产方法。该重组菌株通过非抗性基因筛选技术,缺失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WboA基因以及vjbR基因。上述2个基因的缺失,一方面使其失去了光滑型布鲁氏菌细胞壁LPS结构中...
- 王芳丁家波冯宇王楠朱良全蒋卉宁宜宝王忠田张广川毛开荣康孟佼范学政印春生李宁戴志红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毒性破伤风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其生产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毒性破伤风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制备的无毒性破伤风梭菌亚单位疫苗,系采用经过密码子优化的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重组毒素(rTTc)生产,即最大限度地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又保持其有效性。同时,...
- 陈小云朱真李旭妮杜吉革李启红薛麒刘莹张莹辉姚文生印春生
- 文献传递
- 犬细小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
- 2024年
-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犬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为了制备犬细小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s),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CPV VP2蛋白。将表达后的蛋白经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负染色处理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VP2蛋白组装成直径25 nm左右的六边形或圆形样VLPs。血凝试验表明,该VLPs可以凝集猪红细胞,血凝价为27。进一步将该VLPs经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小鼠,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VLPs可诱导小鼠产生211的血凝抑制抗体。因此,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VP2蛋白,VP2蛋白可在细胞内组装成与病毒粒子类似的VLPs,该VLPs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血凝抑制抗体,为CPV VLPs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 王傲陈欢苗雨润赵普李家俊郑龙三戴建君印春生钱莺娟
-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VP2蛋白杆状病毒病毒样颗粒
-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TJM-F92疫苗株对猪瘟兔化弱毒株的间隔免疫干扰研究
- 2017年
-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TJM-F92疫苗株对猪瘟病毒(CSFV)C株的间隔免疫干扰情况,本实验设计在免疫高剂量PRRSV TJM-F92株疫苗毒后第7 d和第14 d分别免疫低剂量CSFV C株疫苗毒,并于CSFV C株疫苗毒免疫后第14 d用CSFV石门系血毒攻击实验动物,通过体液免疫水平、免疫攻毒保护水平及病理学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间隔7 d免疫组与间隔14 d免疫组CSFV ELISA抗体水平与CSFV C株单独免疫对照组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攻击CSFV石门系血毒后,间隔7 d免疫组与间隔14 d免疫组均未出现猪瘟临床症状,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轻微,对CSFV石门系血毒攻击可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CSF阴性对照组实验动物5/5表现出猪瘟明显临床症状并全部死亡。以上结果表明,高剂量PRRSV TJM-F92疫苗株与低剂量CSFV C株间隔7 d或14 d免疫,PRRSV TJM-F92株对CSFV C株无免疫干扰作用。
- 夏铭崎薛青红王炜李真光崔力凡宋妮封腾武莹季烨陈凤印春生武华
- 关键词:PRRSVCSFVC株
- 14型蓝舌病病毒VP7蛋白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 2020年
- 为建立蓝舌病(bluetongue,BT)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得到14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的s7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原核表达得到VP7蛋白,并对表达的包涵体VP7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纯化的VP7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纯化的VP7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羊痘阳性血清,羊口蹄疫阳性血清和羊的小反刍兽疫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中和试验比较,两者符合率为90%,ELISA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显示,D值的变异系数小于10%。说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14型BTV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BT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苗接种动物的抗体水平监测,为以后相关BTV ELISA检测试剂盒研发提供技术平台。
- 孙雯张莹辉曹雨朱真杜吉革李启红陈小云姚文生钱莺娟印春生
-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VP7蛋白原核表达间接ELISA
- 中国三株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GPCR基因分析
- 2024年
- 为了解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田间毒株流行情况及遗传进化情况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对临床疑似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牛皮肤结节样本进行PCR检测、病毒分离、免疫荧光鉴定、电镜观察、GPCR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原代羊睾丸细胞(PLT)分离得到3株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分别命名为LSDV/Heilongjiang/2022株、LSDV/Jiling/2022株和LSDV/Jiangxi/2022株,对三株病毒进行一步生长曲线测定,前96 h病毒增长速度最快,96~120 h时滴度最高,之后病毒生长速度开始减缓,接种96 h后滴度最高,三株病毒分别可达到10^(6.0)TCID_(50)·mL^(-1)、10^(5.3)TCID_(50)·mL^(-1)和105.1 TCID_(50)·mL^(-1)。透射电镜下病毒粒子呈椭圆形,病毒直径为200~300 nm。将三株病毒GPCR基因序列与中国各地区以及近年其他国家流行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三株分离株与中国各地区毒株均处于同一分支上,说明中国各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有很强的相关性。本研究成功从黑龙江、吉林及江西三省牛皮肤结节病料中分离出三株LSDV,丰富了我国LSDV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数据,并对LSDV的持续监测与新型疫苗研发工作有参考意义。
- 周祉玉杜吉革莘若兰张嘉雯潘晨帆印春生陈小云朱真
-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遗传进化分析
- 山羊痘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就山羊痘病毒分离鉴定、电镜观察、ELISA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PCR试验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山羊痘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
- 张莹辉姚文生康凯王团结薛麒吴思捷赵俊杰印春生
- 关键词:山羊痘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