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奔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电气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应用于粉土海床中辅助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的反滤层装置及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方法
- 本发明针对海上风机吸力桶基础在粉土海床中负压安装时遇到的过高土塞严重影响其安装质量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粉土海床中辅助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的反滤层装置及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方法,它在负压安装时设置由土工织物和颗粒状材...
- 王立忠余璐庆国振何奔李玲玲沈侃敏
- 文献传递
- 应用于粉土海床中辅助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的反滤层装置及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方法
- 本发明针对海上风机吸力桶基础在粉土海床中负压安装时遇到的过高土塞严重影响其安装质量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粉土海床中辅助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的反滤层装置及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方法,它在负压安装时设置由土工织物和颗粒状材...
- 王立忠余璐庆国振何奔李玲玲沈侃敏
- 文献传递
- 软粘土地基单桩和复合桩基水平受荷性状
- 桩基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输电塔、海洋平台以及海上风电结构等,除了竖向荷载外,这些结构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软土,由于软粘土一般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高灵敏性等特性,因而软粘土地基中...
- 何奔
- 关键词:桩基软粘土地基加固
- 竖向荷载对黏土地基中单桩水平受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研究正常固结土(NC)和超固结土(OC)中,竖向荷载作用后,允许土体固结和超静孔压消散的条件下,桩体的水平静、循环受荷性能,开展8组离心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开展三维有限元模拟(FEA),揭示竖向荷载对桩体水平受荷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体水平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固结土中,施加竖向工作荷载,并允许土体孔压消散,减少了土体的初始应力比,增加了可发挥的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提高10%的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和50%的初始桩头刚度;在超固结土中,施加竖向荷载,增加了土体的初始应力比,减少了可发挥的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降低了13%桩基的水平静极限承载力和33%的初始桩头刚度.
- 何奔王欢洪义王立忠赵长军秦肖
- 关键词:竖向荷载单桩黏土离心机试验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
- 高压旋喷桩加固后桩基水平静载原位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浅层桩周土的性能对桩体水平承载力有很大影响,通过加固桩周土来提高桩体水平承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国内其研究甚少。通过现场全尺度水平加载试验来研究、分析高压旋喷桩加固后灌注桩在软土中的水平静力加载性能,为进一步动力计算提供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将延深度5倍和7.5倍D(D为灌注桩桩径)范围内的土体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后,灌注桩水平承载力分别提高了2/3和1倍,且其桩身弯矩显著下降,从而大大提高了旋喷桩的抗开裂性能,保证桩体能在较大水平作用力下截面混凝土不发生开裂。
- 翁雅谷王欢何奔陈国兴
- 关键词:旋喷桩原位试验
- SSI效应对下一代大型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特性影响
- 2024年
- 为进一步降低风力发电成本,采用15 MW及以上容量的风力机成为未来风电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SSI)效应对下一代超大型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FAST二次开发,基于一组线性弹簧建立了单桩式IEA 15 MW风力机的SSI模型,计算了常规发电工况以及极端停机工况下的机舱振动和支撑结构弯矩。计算结果表明:忽略SSI效应会导致发电工况下塔顶弯矩和泥面处支撑结构弯矩的预估值明显偏低,对极端停机工况下结构动力学响应影响不甚明显,考虑和忽略SSI效应时,50 a一遇极端工况下的疲劳损伤相差不足3%;但在风速较低时,SSI效应的影响十分明显,在风速为8 m/s的工况下,塔顶和泥面弯矩最大值的预估结果分别偏低37.6%和20.1%;考虑SSI效应时,由于基础存在垂向运动,产生了较大的机舱振动,显著增大了支撑结构在泥面处的疲劳损伤。以上结果说明了设计超大型海上风力机时考虑SSI效应的必要性。
- 冷平吕娜赖踊卿何奔杨阳
- 关键词:土-结构相互作用动力学响应
- 近海风电结构台风环境动力灾变与控制被引量:4
- 2023年
- 开发海上风能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海上风电的大型化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已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设计标准由欧洲领衔;区别于欧洲的海洋环境与地质条件,我国海上风电结构面临强台风、软弱土等挑战,极易发生动力灾变,大型化可能进一步加剧风电结构灾变风险.防灾降载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海上风电相关的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土动力学等的一体化耦合与智能控制.本文围绕台风环境风机动力灾变与控制相关领域的交叉力学问题,结合笔者团队近年研究成果,较为详细地评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台风风场及其诱发的波浪场工程尺度性状,台风环境中风机气动、水动载荷及智能控制策略,风浪流多向载荷联合作用下基础失效模式与结构灾变机制,以及考虑风浪流-结构-基础-海床-风机控制耦合作用的一体化分析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议了我国海上风电大型化进程中仍有待突破的研究重点:需更深入掌握台风风场工程尺度性状、台风和台风浪载荷特性,需探索台风环境中的风机控制策略,亟需建立台风环境中大型海上风电整机一体化设计理论并开发国产化工业软件.上述相关领域的突破,对于我国实现海上风能产业的全球引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 王立忠洪义高洋洋黄铭枫黄铭枫国振朱嵘华杨秦敏杨秦敏
- 关键词:海上风机智能控制桩-土作用
- 一种应用于粉土海床中提高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质量的新型反滤层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粉土海床中提高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质量的新型反滤层装置,由外层的土工织物和内部包裹体—颗粒状材料组成,土工织物与颗粒状材料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根据吸力式桶形基础尺寸及土工织物和颗粒状材料的原理在陆上...
- 王立忠余璐庆国振何奔李玲玲沈侃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