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晚期
  • 3篇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
  • 3篇肺癌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疗效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护理
  • 2篇化疗
  • 2篇基因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1篇血浆
  • 1篇血浆检测

机构

  • 8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8篇李霞
  • 5篇吴大英
  • 4篇郭予武
  • 3篇伍全概
  • 3篇王淑冰
  • 3篇吴志海
  • 2篇唐细生
  • 2篇陶艳玲
  • 2篇陈武玉
  • 2篇赵建勋
  • 1篇贺丽
  • 1篇刘锦新
  • 1篇杨楚钦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益气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抗氧化防御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益气解毒法治疗UC的抗氧化防御机制。方法 50例病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分别采用益气解毒中药联合西药及西药单药治疗,观察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OD,MDA水平的变化及评估疗效。结果: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更佳;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活力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而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MDA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而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解毒法结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更有效,其疗效与改善患者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
赵建勋李霞吴大英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益气解毒法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生殖的45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它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王淑冰伍全概吴大英郭予武李霞
关键词: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家庭综合干预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模式,8个月后监测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及自护行为能力有无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FBG、2hPG、BMI、HbA1c、TC及血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各项自护行为能力(除遵医嘱服药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各项自护行为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模式可提高病人的自护行为能力,促进病人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病人血糖目标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陈武玉陶艳玲贺丽吴大英李霞
关键词:老年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
晚期NSCLC外周血浆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浆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外周血浆制作成标本,并对DNA行提取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女性EGFR基因突变与男性无差异明显(P>0.05);临床分析、组织类型即EGFR TIKs基因突变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浆检测EGFR基因突变特异性超过95%,患者客观缓解率为50.0%(9/18)。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外周血浆检测EGFR基因检测,与肿瘤组织标本检测一致,可代替部分有创性肿瘤标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为靶向治疗患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王淑冰伍全概吴志海唐细生郭予武李霞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外周血浆EGFR基因突变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名护士长分为7个小组,设计28道护理管理热点问题并进行讨论,每名小组成员依次进行主题发言、自由讨论和总结发言。结果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开展后,护士长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优质护理服务能力、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均提高(P﹤0.01);85.00%以上的护士长认为,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培训能有效提护理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能培养评判性思维,培训内容实用,能够指导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结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让不同科室、不同年资的护士长在一起讨论和交流,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交互式培训平台,有利于提高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
陈武玉陶艳玲李霞
关键词:护士长护理管理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104例中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作镇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4.9%,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骨转移瘤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吴大英郭予武吴志海刘锦新杨楚钦李霞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癌症疼痛
EGFR基因状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EGFR基因状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关系病例,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然后分析患者的EGFR基因状态与化疗疗效、临床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了EGFR基因检测,其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7例,野生型为1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一线化疗,客观缓解率为,疾病控制率为。结论:EGFR基因状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关系密切,EGFR基因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PFS的预测因素。
王淑冰伍全概吴志海唐细生郭予武李霞
关键词:一线化疗
自拟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IL-10、IL-18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自拟中药治疗UC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解毒中药联合西药,对照组西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IL-18变化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2.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均上升,治疗组上升更明显;IL-18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IL-10明显,IL-18差异不显著。结论:自拟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更有效,通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18,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阻断和抑制炎症的发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赵建勋李霞吴大英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