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喂养方式对妇女产后1年内体重滞留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分析孕妇产后体重滞留情况,探究婴儿喂养方式对体重滞留的影响。方法以合肥市包河区妇幼保健站为研究现场,2012年7月开始将432名分娩后初次参加体检的妇女纳入研究。分别于产后42 d、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产妇的母乳喂养和体重滞留情况,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探究喂养方式与产后体重滞留的关系。结果随访432名产妇,最终获得有效数据385份。研究对象产后42 d和3、6、9、12个月平均体重滞留分别为(6.58±4.16)kg、(5.93±4.51)kg、(5.20±4.87)kg、(4.08±5.40)kg、(2.43±5.44)kg。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喂养方式产妇的体重滞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48,P<0.05);不同时间的体重滞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7.78,P<0.05)。在42 d及3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组平均体重滞留小于人工喂养组,而到产后6、9、12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组平均体重滞留则超过人工喂养组。结论孕妇产后体重滞留可能与喂养方式有关,产后前6个月母乳喂养组妇女的产后体重滞留下降较快,而6个月及以后纯母乳喂养组妇女的体重滞留下降缓慢。
- 丁靓蒋平汪秋伟何修界李李胡传来邵子瑜
- 关键词:妇女
- 产后妇女体重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 目的:了解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情况,探究孕期体重变化趋势与产后行为对产后1年内体重滞留的影响,为孕期合理增重和减少产后体重滞留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调查现场选择在合肥市保健系统内某区妇幼保健站,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分娩后初次...
- 蒋平
- 关键词:产后妇女体重变化母乳喂养
- 文献传递
-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产后1年内体重滞留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索妇女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合肥市某区的产后妇女作为观察对象,于产后3个月建立观察队列,通过孕期保健档案和信息系统获取产前检查信息,于产后3、6、9和12个月连续观察。观察指标包括基线资料、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产后一年内不同时间点的体重。结果产后3、6、9和12个月时BMI恢复到正常范围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1.92%、68.73%、78.18%和84.24%。孕前BMI不同的妇女孕期增重和体重滞留在3、6、9和12个月各个时间点上均存在差异,孕前BMI较高组与孕前BMI适中组、孕前BMI较低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期增重和时间对产后体重的恢复均具有独立的效应,但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是产后体重滞留的重要因素。根据孕前BMI指导孕期合理体重增加,能减少产后体重滞留,促进产后恢复。
- 蒋平关美云李李邵子瑜王燕胡传来
- 关键词:BMI孕期增重产后恢复
- 产后妇女体重滞留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 目的:了解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情况,探究孕期体重变化趋势与产后行为对产后1年内体重滞留的影响,为孕期合理增重和减少产后体重滞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现场选择在合肥市保健系统内某区妇幼保健站,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分娩后初次参加...
- 蒋平
- 关键词:孕期增重孕前
- 文献传递
- 基于要素计点法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近些年,医疗行业、医患关系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作为一名医科院校的学生,经历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疗行业“高风险、高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医务人员的薪酬设计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 蒋平
- 关键词:要素计点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