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博

作品数:42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生物力学
  • 12篇有限元
  • 9篇骨折
  • 7篇引流
  • 5篇腰椎
  • 5篇枢椎
  • 5篇椎体
  • 5篇寰枢
  • 5篇飞机
  • 5篇步态
  • 4篇压缩性
  • 4篇压缩性骨折
  • 4篇胰管
  • 4篇置管
  • 4篇三维有限元
  • 4篇内置管
  • 4篇寰枢椎
  • 4篇关节
  • 3篇胰管支架
  • 3篇有限元分析

机构

  • 2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飞机设计...
  • 2篇长江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98...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中国商用飞机...

作者

  • 42篇陈博
  • 7篇陆熊熊
  • 7篇沈柏用
  • 6篇黄萍
  • 5篇邓廉夫
  • 4篇倪斌
  • 4篇汪海
  • 4篇陈秀华
  • 3篇郑涛
  • 3篇柳超
  • 3篇王雷
  • 3篇郑月焕
  • 3篇孙长惠
  • 3篇郭群峰
  • 3篇陈金水
  • 3篇田纪伟
  • 3篇曹鹏
  • 3篇陆炯
  • 2篇齐进
  • 2篇杨耀琦

传媒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国际骨科学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强度与环境
  • 1篇计算机辅助工...
  • 1篇民用飞机设计...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十字形冲洗引流管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字形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冲洗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冲洗管本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冲洗管本体包括内部冲洗管、外部冲洗管;所述内部冲洗...
沈柏用陆熊熊崔文国陈博
文献传递
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全新设计的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用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冷冻尸体标本,制成实验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位模型后分成对照组、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组(PKP组)及经皮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术组(镍钛复位器组)。分别在手术操作前后测量椎体高度,比较两种不同术式对压缩椎体复位程度的影响;以对照组为测量基值,分别测量两种手术后椎体标本的峰值载荷并加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手术组均能显著地复位塌陷的椎体终板,PKP组和镍钛复位器组的椎体高度分别从术前的(2.01±0.21)和(2.00±0.18)cm复位至术后的(2.27±0.18)和(2.31±0.17)cm。PKP组和镍钛复位器组的椎体峰值载荷分别为(2 880.75±126.17)和(2 888.00±144.69)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 017.17±163.71)N,但两种术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能有效地复位塌陷的椎体终板,并保持足够的即刻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因使用骨水泥所带来的副反应。
周建华陈哲曹鹏郑月焕庄澄宇陈博郑涛孙长惠陆炯
关键词:镍钛记忆合金压缩性骨折载荷生物力学
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颈椎主要结构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颈椎主要结构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无颈部病变的健康志愿者,采用GE 64层螺旋CT机对该志愿者进行层厚0.625 mm的螺旋扫描及断层图像处理,扫描范围为颅底至C 7椎体下缘。基于CT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建模处理软件建立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基于建立的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各特定节段椎体分别进行平移运动(位移1.5 mm,不超过椎间盘1/4),模拟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获得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6.10有限元分析软件观察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椎动脉、脊髓、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等颈椎主要结构应力的影响。结果:①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涉及744628个单元、248212个节点;模型外观逼真,包含了颈椎椎体、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椎间盘、椎动脉、脊髓、韧带等重要解剖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活动度,其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活动度与经典文献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②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颈椎主要结构应力的影响。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会对椎动脉、脊髓、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的应力产生影响。C 2平移错缝时椎动脉增加的应力最大(42.81 Pa),C 6次之(30.62 Pa),C 5最小(21.19 Pa)。C 6平移错缝时脊髓增加的应力最大(32.12 Pa),C 5次之(30.46 Pa),C 1最小(5.59 Pa)。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会对其上、下位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的应力产生影响,其下位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应力大于上位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应力。结论: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后,椎动脉、脊髓、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等颈椎主要结构的应力均会受到影响。
张明才陈博石印玉石瑛王翔陈东煜熊轶喆元唯安王辉昊詹红生
关键词:颈椎骨错缝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3D打印距骨部件修复重建距骨病损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探讨3D打印距骨部件修复重建距骨病损的可行性。方法取6具新鲜冰冻踝关节尸体标本,行CT扫描三维重建,3D打印制备距骨部件及截骨导板。首先,将标本固定于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于踝关节中立位、背伸10°位及跖屈14°位分别施加1 500 N应力,测算距骨受力面积以及所受压强。然后标本行距骨截骨并植入3D打印距骨部件,再次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距骨部件植入前,踝关节背伸10°位时距骨受力面积最大,其次为中立位时,跖屈14°位时最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跖屈14°位时距骨所受压强最大,其次为中立位时,背伸10°位时最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体位距骨假体植入前后距骨受力面积以及所受压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时,假体部分所受压强与距骨所受压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范围距骨病灶清除后可使用3D打印距骨部件进行精确修复重建,修复处局部所受压强无明显变化,提示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王碧菠陈博李星辰徐阳彭志杰徐向阳
关键词:生物力学
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双侧膝关节生物力学的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应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采集30例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行走数据,比较手术侧与非手术侧膝关节生物力学差异。结果手术侧与非手术侧膝关节生物力学存在明显差异。手术侧矢状面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最大伸展度及最大活动范围较未手术侧增大(P<0.05);手术侧冠状面膝关节最大内翻度较未手术侧减小(P<0.05),手术侧冠状面膝关节最大外翻度较未手术侧增大(P<0.05);手术侧膝关节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较未手术侧增快(P<0.05);手术侧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较未手术侧增大(P<0.05),手术侧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较未手术侧减小(P<0.05);手术侧膝关节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受力较未手术侧增大(P<0.05),手术侧膝关节左右方向受力较未手术侧减小(P<0.05)。结论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双侧膝关节生物力学评价可以准确地判断手术疗效和预测非手术侧手术时机。
钟慧敏李斌陈博刘志宏郭蕾黄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骨关节炎生物力学步态分析
一种新的柱形曲板轴压屈曲试验四边简支边界的实现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提出一种新的柱形曲板轴压屈曲试验四边简支边界的实现方法。针对柱形曲板轴压稳定性试验简支边界条件的实现问题,设计一种支持边夹具及压盘,能够实现试件支持边的简支要求,消除试件成形回弹和厚度不均等因素引起的装配问题,且方便对试件进行对中调节。通过加强试件的边界,改善试件边界受载不均的情况,有效避免边界提前失稳的现象。加强后,试件的加载边面积变大,通过其与压盘间的摩擦力作用,形成加载边的简支约束。在某型号飞机的结构试验中,该方法得到成功应用。该试验借助于光学测量技术全场测量试件考核区的面外位移,得到试件屈曲模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不仅模态一致,且试验屈曲载荷平均值与有限元结果相差在1%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孙璐妍余音陈博汪海
关键词:夹具屈曲飞机结构
局部应用低氧诱导因子激活剂对去势小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目的:了解局部应用低氧诱导因子激活剂—去铁敏(DFO)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进程的影响及其作用环节,以探寻促进骨折愈合的新措施。方法:110只实验用健康小鼠随机分为二组:卵巢切除组(OVX,n=70),假手术组(SHAM,...
赵建张连方陈博齐进周琦王晋申钱念东邓廉夫
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建立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索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在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在正常胸腰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实际病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胸腰椎椎体骨折压缩1/3、1/2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测量并比较正常胸腰椎模型及胸腰椎椎体骨折压缩1/3、1/2模型在屈、伸、侧屈、旋转等工况下的活动度(ROM)。[结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有限元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各个工况下的活动度较正常胸腰椎模型明显增大,并且随着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加,活动度相应增大,尤其是前屈分别增加了1.13°(椎体骨折压缩1/3)、2.14°(椎体骨折压缩1/2);后伸增加了0.66°(椎体骨折压缩1/3)、0.94°(椎体骨折压缩1/2)。[结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实际病例,可用于临床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生物力学分析,其结果可以指导制定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策略。
王健李凯陈博王明飞王安王立东谭芳王海洋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有限元生物力学
新型步态辅助医学诊疗系统的应用与验证
2024年
目的应用不依赖穿戴设备的新型步态辅助医学诊疗系统,验证其可行性、实用性、准确性。方法选取60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按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先后用新型步态辅助医学诊疗系统与Vicon运动捕捉系统测试步态,受试者以3种速度行走(快速、常速、慢速)。测试数据分2组:新型步态辅助医学诊疗系统测试数据为试验组,Vicon运动捕捉系统测试数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步态测试数据的差异性。结果受试者在快速、常速行走中,试验组左右侧的步频、单步时间、跨步时间与对照组同名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右侧的步长、步幅、步宽、步速与对照组同名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在慢速行走中,试验组左右侧的步频、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步长、步幅、步速与对照组同名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右侧的步宽与对照组同名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在快速、常速、慢速行走中,试验组左右侧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与对照组同名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右侧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与对照组同名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在常速行走,右侧为例的情况下,试验组时空参数(步频、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步长、步幅、步速)以及髋、膝、踝关节的最大屈曲和伸展角度与对照组同名数据具有很高相似度,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两组数据基本都在文献报道的步态数据参考范围的低值与高值之间。结论新型步态辅助医学诊疗系统不依赖穿戴设备、操作简单、经济、依从性好,具有检测步态的可行性、实用性、相对准确性,值得临床逐步应用及推广。
黄萍颜威陈博钟慧敏马泓泓薛彬邓廉夫
关键词:步态关节角度
新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寰枢椎融合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修复方式,但是其前提是牺牲寰枢椎活动为代价,特别是旋转功能。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是一种既可以维持寰枢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寰枢椎活动功能的方法,其生物力学特点与传统融合术之间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寰枢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验证该新型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择1名31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采集从枕骨底到第3颈椎(C0-C3)的CT数据,应用Simpleware3.0、Geomagic 8.0、Hypermesh 10.0、Abaqus 6.9、Rhino 4.0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施加1.5 N·m的纯力偶矩,使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上运动,将模型的椎间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数据相比进行验证。建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工况下的椎间活动度,记录下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的SMise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1)实验建立了健康人的上颈椎(C0-C3)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206 747单元,72 500个节点,其外形逼真,椎间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吻合;(2)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C1-C2节段前屈、后伸工况的活动度与传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相似;(3)在左右侧屈工况下,传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C1-2间的侧屈活动度明显受限,而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的活动度比寰枢椎脱位模型有所增加,与正常寰枢椎模型基本相同;(4)在左右旋转工况下,传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寰枢椎之间的旋转活动度基本消失,而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其活动度虽有所减少,但仍保留大部分旋转活动度;(5)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在螺钉与连接棒�
杜诗尧周风金倪斌陈博陈金水
关键词:数字化骨科寰枢椎不稳有限元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