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勇军

作品数:33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民国
  • 5篇民国时期
  • 4篇城市
  • 3篇太湖
  • 3篇乡村
  • 3篇乡村建设
  • 2篇实验区
  • 2篇市镇
  • 2篇农村
  • 2篇农民
  • 2篇民国初期
  • 2篇国初
  • 2篇防洪
  • 1篇捣毁
  • 1篇盗匪
  • 1篇地方社会
  • 1篇地方政权
  • 1篇地缘
  • 1篇动员
  • 1篇赌博

机构

  • 19篇浙江水利水电...
  • 12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3篇胡勇军
  • 2篇徐茂明
  • 1篇李昕升
  • 1篇周志永
  • 1篇王思明
  • 1篇周志永
  • 1篇陆文龙
  • 1篇陆文青
  • 1篇李霄

传媒

  • 3篇江南大学学报...
  • 2篇史林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2篇古今农业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农业考古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晋城职业技术...
  • 1篇江汉学术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浙江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捣毁催甲”:1934年苏州农民抗租暴动及其地方应对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1934年,江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灾,苏州发生大规模农民抗租暴动事件。在短短的四天内,暴动范围由苏州娄门外的西益村扩散到半个县,最后在政府的镇压下才得以平息。此次事件因乡民对勘荒结果不满,并将罪责归结于催甲、图董以及乡镇长身上,故而暴动行为主要是烧毁他们的房屋,以此发泄心中的怒火。整个事件是由个人鼓动而起,乡民附和参与,同时组织者还胁迫保甲长、村董等乡村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乡民参与其中;从形式上来看,其继承了清末江南地区抗租活动的特点。
胡勇军
关键词:农民
民国时期杭州饮用水源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民国时期,杭州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源主要有井水、河水、西湖水以及池塘水等。随着城内市河缺乏治理,污染日益严重,居民对河水的依赖降低。因受地理环境、水质卫生以及取用便捷性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饮水习惯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城南靠近山麓和西湖的居民多饮用井水和西湖水,城北居民多饮用河水和井水;城外因缺少水井,加上地下水水质恶劣,人们往往饮用河水和江水。
胡勇军
关键词:井水河水
“狂欢”中的“异声”:民国知识分子对民间祈雨信仰的态度与认知被引量:2
2017年
1934年,江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当时的社会民众、宗教和慈善团体以及地方绅商,甚至是政府官员都加入到祈雨活动中,上演了一场"全民总动员"。面对民间求雨的疯狂举动,知识分子的态度则大相径庭,他们利用报刊和杂志等传媒工具,对当前社会中这种迷信行为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同时还借此机会大力宣扬科学知识,传播社会改良的主张,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胡勇军
关键词:民国知识精英迷信
清初变革对江南市镇的影响——以青村的变迁为例
2011年
清兵南下,江南地区饱受战争的摧残,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经济凋敝。由于战争以及战后诸多因素的影响,江南市镇普遍衰落,其中部分市镇因此而一蹶不起,永远地沉寂下去;而一些市镇则在康乾年间又恢复了活力。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这些因素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江南地区的一个普通市镇——青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在变革前后社会经济变化的描述,从而分析这场变革对它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衰落的原因。
胡勇军
中国合作学社与民国江南乡村建设述论——以苏州光福实验区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20世纪30年代,为了挽救日益衰败的乡村经济,南京国民政府联合社会教育团体共同开展乡村建设事业。作为国民党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共同组织的社团,中国合作学社积极参与到苏州光福实验区的组建和改良事务中去,尤其是1935年临危受命,接收主办工作后,通过健全内部组织、推广合作社、办理合作运销以及指导蚕桑技术等措施,逐渐扭转了亏损。光福实验区的成立,为推动当地蚕桑技术改良以及乡村合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胡勇军
关键词:乡村建设
“施坚雅模式”与近代江南市镇的空间分布被引量:4
2012年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历史学家施坚雅提出了著名的"施坚雅模式",这是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对中国集市和区域体系研究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模式。江南市镇的分布最初多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但随着市镇经济的不断繁荣,市场因素对市镇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近代吴县地区的市镇经过由点到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市镇网络体系,其分布在某些方面与施坚雅模式存在一定的吻合。
胡勇军徐茂明
清末兴学与常熟士绅的权力嬗递——以《徐兆玮日记》为中心被引量:4
2015年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不仅是一场由朝廷主导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是传统时代社会晋升途径的颠覆,学堂教育的领导权成为地方士绅竞相争夺的焦点。以丁祖荫、徐兆玮等人为首的常熟县少壮派士绅,通过传播新学思想,开办新式学校,组织学务团体,成为地方开展新学的主力。随着少壮派士绅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地方权力既得利益的耆旧派士绅发生冲突,双方围绕学务公所、教育会和师范传习所的开办与领导权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少壮派士绅在地方自治之后逐渐掌握学务主导权。围绕着这场教育改革的权力之争,士绅群体除了新旧理念之争外,背后还交织着朝野、辈分、阶层、利益、城乡等复杂的因素,但归根结蒂,贯穿众多因素的主要线索还是新旧嬗变。
徐茂明胡勇军
关键词:兴学少壮派
极化效应:近代上海崛起对江南城市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在区域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通过自身区位优势和经济影响力,对周边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吸收,从而抑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即为"回波效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心城市通过扩散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即为"扩散效应",两者迭加效果即为"极化效应"。在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两种效应所起的作用强度和方式又不相同。上海开埠之后,通过"回波效应"造成周边地区的资金、人才、劳动力、原料等资源向其单方面富集,从而导致江南其他城市丧失商业腹地,经济发展滞缓。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又会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这种效应还受到空间的影响,处于上海直接腹地之内的城市受影响较大,城市商业机能衰退严重,"极化效应"为负值,而处于上海直接腹地之外的城市则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获得发展。
胡勇军
关键词:城市群极化效应回波效应
明朝中后期两淮盐区私盐问题——以《明实录》为研究中心
2011年
明朝,国家财赋一半取之于盐业,而盐税的一半又来自于两淮,但是两淮盐区的官盐销售一直受淮区私盐和其他盐区涌入的私盐冲击,并在与私盐的对抗中长期处于下风,私盐在官府严厉压制之下反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本文以《明实录》为主要资料,对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正统之后两淮盐区的私盐进行了初步探索。
胡勇军
关键词:明朝中后期两淮盐区私盐
明清至民国时期杭州坝的商业生活与日常管理研究
2022年
杭州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两面低,西湖之水经城厢内外河道下泻无止。为了便于城厢内外居民用水和下游地区的农田灌溉,明洪武年间曾大规模筑坝,并设有坝官和坝夫进行管理,后被裁革而实行夫头制。由于商旅过坝的需要,从而衍生出坝上繁华的商业生活。民国时期,为了防止坝夫勒索商旅,杭州市政府取消夫头制,各坝驳运大多归过塘行管理。另外,随着近代航运的发展,过坝手续繁杂,加上管理不善,促使时人开始思考对坝进行现代改良。
胡勇军
关键词:日常管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