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磊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葎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对葎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获得7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甾体类化合物和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顺式-细辛醚(Ⅱ)、表木栓醇(Ⅲ)、豆甾-4-烯-3,6-二酮(Ⅳ)、γ-谷甾醇(Ⅴ)、正十六烷酸(Ⅵ)、亚油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李天磊殷献华潘卫东杨娟梁光义
- 关键词:葎草化学成分甾体三萜
- 葎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从葎草全草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从葎草中共分离出128个组分,并鉴定了其中的43个,鉴定的成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8.77%。葎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二丁基羟基甲苯(11.60%)、十六酸甲酯(5.13%)、十七烷(4.80%)、棕榈酸(4.43%)等,其多种活性成分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 殷献华李天磊潘卫东梁光义
- 关键词:葎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抑菌活性
- 一种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的快速筛选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的快速筛选方法,在结核分枝杆菌悬液中加入含待筛选药物的PHBS液和血清,置20~36℃培养箱中培养3~5天后加入Nitrocefin溶液,继续培养20~40min,然后测定OD500值,...
- 潘卫东杨再昌梁光义李天磊景书灏
- 文献传递
- 葎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葎草干燥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24R)-stigmast-7,22(E)-dien-3β-ol(1)、胡萝卜苷(2)、豆甾烷-3,6-二酮(3)、epidioxyergosta-6,22-dine-3β-ol(4)、豆甾醇(5)、大豆脑苷II(6)、齐墩果酸(7)、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1-己酯(8)、东莨菪内酯(9)、白桦脂酸(10)、大豆脑苷I(11)。结论化合物1、3、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曹运记李天磊潘卫东梁光义
- 关键词:葎草甾体
- 杨梅素糖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设计合成杨梅素类糖苷衍生物,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以天然产物杨梅苷为起始原料,经过保护基策略、糖苷化反应、酯化反应制备得到一系列新型半乳糖苷衍生物,对杨梅素类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以杨梅苷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4个杨梅素类衍生物,其中包含有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糖苷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进行了确证。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8个杨梅素衍生物具有较杨梅素和杨梅苷更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a-1~9a-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MIC值为1~8μg/mL。结论本研究首次以杨梅苷作为原料,设计了新的合成路线,并对合成中的关键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杨梅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化合物的初步活性结果显示,黄酮醇3位羟基半乳糖修饰可以显著提高杨梅素的抗菌活性,为杨梅素的进一步抗菌化合物的寻找提供了新的线索。
- 吴光旭吴红林李吉顺李天磊吴松吴松
- 关键词:黄酮杨梅素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