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9篇C/C
  • 18篇复合材料
  • 18篇复合材
  • 9篇微结构
  • 8篇C/C复合材...
  • 6篇C/C-SI...
  • 4篇烧蚀
  • 4篇烧蚀性能
  • 4篇喉衬
  • 4篇CVI
  • 3篇电耦合
  • 3篇性能研究
  • 3篇预制体
  • 3篇针刺
  • 3篇石墨
  • 3篇碳复合材料
  • 3篇维数
  • 3篇孔隙
  • 3篇混编
  • 3篇分形

机构

  • 28篇西安航天复合...
  • 10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32篇吴小军
  • 9篇崔红
  • 7篇乔生儒
  • 6篇周绍建
  • 5篇程文
  • 5篇刘明强
  • 5篇庞菲
  • 4篇杨杰
  • 4篇介玉洁
  • 3篇张波
  • 3篇李玫
  • 3篇邹武
  • 3篇韩栋
  • 3篇侯军涛
  • 2篇嵇阿琳
  • 2篇王坤杰
  • 2篇张鹏
  • 2篇黄剑
  • 2篇李艳
  • 2篇吴书锋

传媒

  • 7篇固体火箭技术
  • 4篇材料导报
  • 2篇新型炭材料
  • 2篇炭素
  • 2篇炭素技术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轨道交通材料
  • 1篇第九届全国新...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耦合CVI致密软硬混编预制体增强4D-C/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采用电耦合化学气相渗(CVI)对尺寸中400 mm/Φ1OO mm×200 mm、密度0.80 g/cm3的软硬混编4D碳纤维预制体进行了两周期(300h)增密,对电耦合CVI后的制品进行了树脂碳辅助增密,最终制备出了密...
吴小军黄寒星陈林魏连锋
关键词:非金属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2D-C//SiC缺口试样的拉伸及蠕变行为
2D-C//SiC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温结构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献中对其光滑试件的拉伸及拉伸蠕变性能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其缺口试件的拉伸及拉伸蠕变性能的研究至今鲜见报道,给工程设计、应用带来了很...
吴小军
关键词:拉伸蠕变电阻法弹性模量分形维数
文献传递
反应熔渗制备C/C-SiC防热材料的微结构及烧蚀性能研究
采用CVI+PIC工艺制备增强-吸Si两种功能基体的C/C多孔体,密度为1.35-1.45g/cm。CVI热解碳为骨架材料,主要作用是保护碳纤维、固化预制体骨架,使C/C多孔体获得优异的机械性能;树脂碳为反应基体,主要作...
吴小军崔红周绍建姜涛
文献传递
2D-C/SiC缺口试样的拉伸行为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具有双边对称圆弧缺口(试样厚3 mm宽4 mm,缺口半径2 mm,缺口深0.6 mm)的二维正交编织C/SiC试样在室温空气中与高温真空下拉伸行;测量了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初始模量和电阻;并用SEM观察断口。结果表明,2D-C/SiC材料除室温下缺口试样的拉伸强度低于光滑试样外,高温下两者基本相当,两者都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也基本一致。高温下缺口试样拉伸强度与光滑试样相当说明,该材料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室温时对应力集中敏感。缺口试样的断裂应变要远小于光滑试样的断裂应变。2D-C/SiC材料缺口试样基体裂纹开裂应力随着试验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缺口试样的相当模量高于同一温度下光滑试样的弹性模量,两者都随着试验温度上升而增加,在1 100℃达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电阻表征的损伤大体上随载荷增加而增加,1 300℃和1 500℃条件下,较小载荷范围内有下降现象。从室温到1 500℃,所有断口中与载荷方向垂直的纤维束断裂面平整,平行于载荷方向的纤维束断面参差不齐。2D-C/SiC复合材料总体上仍属于脆性断裂,局部上有纤维或纤维束内小的纤维集团拔出,吸收了较多的能量,存在增韧机制。
侯军涛乔生儒韩栋吴小军李玫
关键词:高温拉伸电阻
C/C-SiC防热材料快速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真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CVI+PIC工艺制备了密度为1.35~1.45 g/cm3的C/C多孔体,对多孔体进行LSI快速获得C/C-SiC防热材料,表征了防热材料的微观结构、弯曲性能,对其进行300 s氧乙炔烧蚀试验,检测了筒形C/C-SiC燃烧室热结构缩比构件的整体承压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VI+PIC方法成型的C/C多孔体LSI后,液相Si主要与树脂炭反应,生成的SiC位于纤维束之间的大孔孔隙中,由炭纤维束与其内部和包覆在纤维束表层的热解炭构成的增强相未受液Si浸蚀。制备的C/C-SiC弯曲强度达122 MPa,弯曲破坏呈现明显的假塑性断裂;筒形C/C-SiC燃烧室热结构缩比件(外径175 mm、壁厚7.5 mm、高度200 mm)水压爆破压力为5.2 MPa。C/C-SiC材料氧乙炔试验线烧蚀率0.000 2~0.000 3 mm/s、质量烧蚀率0.000 1~0.000 3 g/s,材料的烧蚀以热化学烧蚀为主,烧蚀型面整体平滑,烧蚀表面形成了SiO2抗氧化玻璃相和Si纳米线。
王坤杰张小会吴小军姜韬王玲玲张波
关键词:微结构
C/C喉衬近净尺寸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径向针刺工艺制备了近净尺寸针刺C/C喉衬预制体,通过热梯度CVI和树脂浸渍碳化复合工艺对预制体进行了致密,利用μ-CT、光学显微仪表征了C/C喉衬材料微观孔隙和热解碳织构,分析了喉衬材料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径向针刺过程形成的损伤型孔隙通道与碳源气体传输方向一致,提高了碳源气体传输效率,使径向针刺喉衬CVI增密效率比传统轴向针刺喉衬提高10.9%。预制体近净尺寸成型缩短了烧蚀区域碳源气体的渗透距离,喉衬材料烧蚀区域形成了高织构热解碳,有利于喉衬烧蚀性能的提高。径向针刺喉衬的轴向弯曲强度比轴向针刺喉衬提高150%。
吴小军杨杰周绍建介玉洁张小会黄剑
关键词:C/C喉衬孔隙
多向双基体C/C复合材料不同试验条件下烧蚀机制
魏连锋崔红吴小军肖春张波
分形维数和弹性模量衰减表征2D-C/SiC的拉伸蠕变损伤被引量:3
2006年
真空条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1300℃和1500℃进行了高温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到0、0.5h、2h、10h、25h、50h中断试验,用SEM观察表面形貌,用盒维数法计算试样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同时测量试样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由于2D—C/SiC特有的蠕变损伤形式,所形成的损伤尺度都较短,其分形维数介于0~1之间。用分形维数和弹性模量衰减都可表征2D—C/SiC的蠕变损伤,两种损伤参量所描述的蠕变损伤总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即蠕变开始阶段损伤发展较快,随后进入缓慢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分形维数表征的损伤持续单调增加;而用弹性模量衰减表征的损伤在该阶段出现先下降随后升高的现象。以基体裂纹为主要损伤形式的条件下。分形维数主要反映蠕变试样局部的损伤,而弹性模量衰减反映的是蠕变试样整体的损伤。
吴小军乔生儒侯军涛韩栋李玫
关键词:拉伸蠕变分形维数弹性模量
电耦合CVI制备穿刺C/C喉衬材料的微结构及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电耦合化学气相渗透(CVI)联合树脂浸渍碳化工艺制备了穿刺碳纤维预制体增强C/C喉衬材料,利用μ-CT表征了穿刺C/C材料增密不同阶段孔隙尺寸,研究了该材料2 800℃拉伸性能和缩比固体发动机烧蚀性能。结果表明,电耦合CVI增密后穿刺C/C喉衬材料孔隙主要存在于纤维束间,呈现空间联通的网状结构,树脂碳循环致密后材料内部仍残存少量体积0~0.08mm^3的微小孔隙,孔隙呈现孤立的点分布状态。穿刺C/C材料2 800℃拉伸强度略高于室温,断裂应变比室温提高118%,表现出优异的非线性断裂行为。穿刺C/C喉衬缩比固体发动机点火试验后线烧蚀率0.077mm/s,喉衬不同区域的烧蚀机制有一定差异,喉衬收敛段穿刺纤维束承受驻点烧蚀,产生蜂窝状烧蚀凹坑,烧蚀较严重,喉部和扩散段烧蚀较为平滑。
吴小军程文周绍建介玉洁朱阳庞菲
关键词:微结构烧蚀性能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4年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与单一陶瓷相改性C/C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基本相同,但SiC-ZrC复相陶瓷具有耐高温、温域宽(1600~2500℃)、抗氧化、工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测试和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能够有效填补目前高温段热防护材料的空缺,因此已经成为C/C复合材料基体掺杂改性的重要选择,在航天飞行器防热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针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从制备工艺、结构特征以及性能特点三个方面综述了C/C-SiC-ZrC复合材料当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工程应用C/C-SiC-ZrC防热材料的发展建议。
张倩玮陈意高崔红吴小军
关键词: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