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娟

张娟

作品数:29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抗体
  • 8篇单克隆
  • 8篇单克隆抗体
  • 8篇克隆
  • 5篇蛋白
  • 5篇细胞
  • 5篇霍乱
  • 5篇病毒
  • 4篇荧光
  • 4篇表位
  • 3篇荧光蛋白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绿色荧光
  • 3篇绿色荧光蛋白
  • 3篇肝炎
  • 2篇登革病毒
  • 2篇医学检验专业
  • 2篇衣壳
  • 2篇衣壳蛋白
  • 2篇质粒

机构

  • 25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绵阳四〇...

作者

  • 28篇张娟
  • 13篇黄爱龙
  • 9篇郑建
  • 9篇陈维贤
  • 8篇张君
  • 7篇唐霓
  • 5篇余晓林
  • 3篇尹一兵
  • 2篇陶鹏
  • 2篇涂植光
  • 2篇黄长武
  • 2篇吴倩
  • 2篇冯文莉
  • 2篇张秉强
  • 2篇但妍
  • 2篇李兴禄
  • 2篇朱建军
  • 2篇黄英
  • 1篇翁亚光
  • 1篇黄文芳

传媒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2型登革病毒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克隆表达2型登革病毒M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可用于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条的抗2型登革病毒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利用登革热2型病毒全长基因重组质粒,经PCR方法扩增出prm/m基因片段,在pET-32a(+)表达系统中表达,表达产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M蛋白的mAb,采用间接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进行mAb特异性鉴定;同时采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mAb相对亲和力。结果获得2株可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Ⅲ1A6和Ⅲ3D2;相对亲和力均在105以上。Western blot显示2株mAb能特异识别重组M蛋白。结论成功地制备出抗登革病毒2型病毒M蛋白的2株mAb,为建立快速特异检测登革病毒的实验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张娟但妍张君蔡雪飞陈婧郑建黄爱龙
关键词:登革病毒M蛋白单克隆抗体生物学特性
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模拟肽的筛选鉴定
2013年
目的:以纯化的有高度特异性的IXiao3G6单抗为靶分子,对噬菌体随机7肽库进行淘筛,以期筛选到与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单抗有高亲和力的模拟肽,为基于表位的霍乱弧菌模拟多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噬菌体随机7肽库技术,以纯化的IXiao3G6单抗为靶蛋白,进行噬菌体随机肽库3轮筛选,以双抗夹心ELISA和竞争抑制实验分析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筛选配基的结合能力及特异性,并进行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3轮筛选后,阳性噬菌体得到有效富集,夹心ELISA检测随机挑取的25个噬菌体克隆,有22个噬菌体克隆为阳性,测序表明其中20个阳性克隆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均为APAIPAS。对该序列同源性分析,未发现有相同的已知序列。竞争抑制实验表明,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能很好地抑制阳性克隆与IXiao3G6McAb的结合,抑制程度随LPS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对照细菌的LPS则不具有相应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提示噬菌体克隆展示肽模拟了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LPS抗原表位。结论:筛选到模拟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LPS的抗原表位的模拟肽,为基于表位的霍乱弧菌模拟多肽疫苗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张娟吴倩彭辉何岸陈维贤黄爱龙郑建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噬菌体随机肽库模拟肽
实施继续教育培训 提高学员职业能力
2007年
本文对重庆医科大学三峡库区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人员培训项目进行了介绍,认为通过短期继续教育的形式,可有效提高基层医院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有利于发挥现有大学教育资源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
朱建军伍岭张娟
关键词:继续教育
丙型肝炎病毒5′非翻译区 DNA 序列在 HepG2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5′非翻译区(5′UTR)DNA 序列在 HepG2细胞中 的启动子活性,以了解 HCV 的复制调控机制。方法 分别构建 HCV 基因组5′UTR DNA 正反向序列驱动 虫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的质粒5′UTR-Luc(+)/(-)和5′UTR DNA 序列驱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的质粒5′ UTR-EGFP(+)/(-),分别转染 HepG2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虫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虫荧光素酶基因 m R N A 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与相应 对照作比较,来证实 HCV 基因组5′UTR DNA 序列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5′UTR-Luc(+)有明显的虫 荧光素酶表达,但比 pGL3 control 表达水平低(Luc/R为0.690±0.086,Luc/RL 为4.210±0.340),而5 ′UTR-Luc(-)和 pGL3 enhancer 无明显虫荧光素酶表达(Luc/RL 分别为0.095±0.008和0.044±0. 00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与之相符,5′UTR-Luc(+)检测到虫荧光素酶基因 mRNA,而5′UTR- Luc(-)则未检测到。5′UTR-EGFP(+)观察到较强绿色荧光,而5′UTR-EGFP(-)无荧光表达。 结论 HCV 基因组5′U TR DNA 序列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能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在 HCV 基因组复 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陈维贤张娟黄英张君唐霓黄爱龙
关键词:HEPG2细胞
霍乱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9年
从1883年Koch发现霍乱弧菌至今,霍乱疫苗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灭活霍乱弧菌全菌苗为注射用疫苗,因保护力低,不良反应大,已停止使用。目前研制的口服疫苗,主要有灭活的全菌体疫苗及减毒活疫苗,这些口服疫苗在国内外还处于大规模的试验和论证中,世界卫生组织还未正式通过使用任何一种口服霍乱疫苗。发展有效的霍乱疫苗需要新思路,采取更灵活、更切合实际和更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基因工程疫苗的飞速发展为研制理想霍乱疫苗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持,着眼于抗原表位的肽疫苗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可。
张娟郑建黄爱龙
关键词:口服霍乱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霍乱弧菌口服疫苗减毒活疫苗
检验与临床课程教学中应用PBL的实践被引量:8
2011年
检验与临床课程从临床思维的角度客观、全面、合理地评价实验数据,适合现代临床实验室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检验与临床选修课中引入结合病例讨论的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罗春丽尹一兵涂植光冯文莉唐敏张娟
关键词:病例讨论PBL
特异性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筛选及识别抗原表位的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制备并筛选出高特异性高活性的抗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O1 Serotype Inab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为霍乱的预防诊断提供有力的抗体工具。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灭活的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McAb,以间接ELISA法对所需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了特异性及排除性筛选,对筛选出的特异性McAb进行了包括亚型鉴定,效价、亲和常数的测定以及特异性的鉴定与分析,并通过单克隆抗体的位点相加实验、与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脂多糖(LPS)的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对McAb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融合了386株能分泌抗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用O1群小川型、O139霍乱弧菌及9种非霍乱弧菌的细菌进行的筛选,最后得到4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的针对该McAb的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亚类分别为2株IgG1,1株IgG2a,1株IgG2b;腹水效价均达10-6;亲和常数达108以上。间接ELISA法及Western blot证实所获的McAb可与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相加实验结果显示4株McAb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与LPS的反应表明其中2株针对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脂多糖,2株针对非脂多糖抗原位点。结论获得霍乱弧菌O1群稻叶型特异性McAb,初步定位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所在区域。
张娟张君余晓林吴倩蒋飞龙黄长武李兴禄黄爱龙郑建
关键词:霍乱单克隆抗体表位
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PA及结果分析
2001年
余晓林张娟
关键词:血清前白蛋白PA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
带GFP的启动子鉴定质粒的构建及在HCV启动子鉴定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利用已有质粒构建带GFP报告基因的启动子鉴定质粒,并用此质粒鉴定丙型肝炎病毒5非翻译区(HCV 5'- UTR)启动基因表达的活性。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将质粒pEGFP-N1上的EGFP基因片断切下,与用相同酶切去除荧光素酶基因片断的PGL3 enhancer质粒大片断连接,得到带GFP的启动子鉴定质粒pEGFP enhancer HCV 5’-UTR片断用PCR方法获得,插入pEGFP enhancer的多克隆区,构建HCV 5’-UTR驱动GFP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HepG2细胞并观察荧光。结果:成功构建带GFP报告基因的启动子鉴定质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HCV 5’-UTR启动GFP表达的质粒。前者转染HepG2细胞后,几乎无GFP表达,而后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结论:该实验构建的带GFP报告基因的启动子鉴定质粒本底表达低,可用于真核启动子的鉴定。HCV 5’-UTR可以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
陈维贤张君张娟张秉祥唐霓黄爱龙
关键词:启动子丙型肝炎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浓缩尿蛋白 (UTP)电泳在 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琼脂糖凝胶电泳 (SDS AGE)技术 ,在法国Sebia电泳仪上检测分析 70例 2型糖尿病人尿微量蛋白的组成。结果  70例 2型糖尿病人尿液经SDS AGE电泳发现 :36例正常蛋白尿 (UTP <1 2 0mg/L)组中 ,有 2例肾小管型蛋白尿 ,1例肾小球性蛋白尿 ,33例生理性蛋白尿 ;1 5例微量蛋白尿 (1 2 0 30 0mg/L)组中 ,有 1例肾小管性蛋白尿 ,9例肾小球性蛋白尿 ,7例混合性蛋白尿 ,2例生理性蛋白尿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肾小管型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和混合性蛋白尿患者的收缩压、总胆固醇 (TCho)和载脂蛋白A1 /B1 0 0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与舒张压、甘油三酯 (TG)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病程、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尿蛋白电泳比传统总蛋白检测法估计肾脏损伤程度更为可靠 ;测定血压、Glu、TG、TCho和载脂蛋白A1 /B1 0 0 。
曾祝伦唐波张娟
关键词:尿蛋白肾病电泳2型糖尿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