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碳源驯化除磷污泥的除磷效果及菌群结构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采用SBR反应器,分别以乙酸钠、甘油、丙酸钠为单一碳源,在严格厌氧缺氧条件下驯化培养反硝化除磷污泥,考察不同碳源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碳源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分析其中除磷菌所占比例.结果表明,以乙酸钠、甘油、丙酸钠为碳源的各系统出水中,ρ(TP)平均值分别为0.79、0.98、0.29 mgL,TP去除率分别为82.5%、79.2%、93.4%.取自污水厂的种泥微生物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以甘油驯化的污泥和以乙酸钠与丙酸钠培养的污泥,二者表现出相似的多样性与菌群结构.各反应器中的污泥在"纲"与"目"分类级别上分别均以β-Proteobacteria与Rhodocyclales占主导.稳定期乙酸钠、甘油、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中的除磷菌所占比例分别为9.5%、8.0%、41.5%,以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中除磷菌所占比例最高.对于厌氧缺氧系统,与以乙酸钠、甘油相比,丙酸钠为碳源时系统的除磷效果更好,并且有利于除磷菌的富集.
- 夏雪邵明非吕小梅李继刘洞阳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碳源菌群结构
- 电子受体类型对聚磷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研究
- 2014年
- 采用3种电子受体(硝氮、亚硝氮、氧),在SBR反应器中分别驯化了具有稳定除磷能力的聚磷污泥。对比研究了不同聚磷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组分与含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对EPS中有机物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以硝氮、亚硝氮为电子受体的聚磷污泥EPS平均浓度较为接近,分别为115.6mg/gVSS、133.5mg/gVSS,由厌氧段至缺氧段,EPS总浓度有所下降。以氧为电子受体聚磷污泥的EPS平均浓度相对较高,为194.5mg/gVSS,由厌氧段至好氧段,EPS总浓度略有升高。不同聚磷污泥的EPS组分均以胞外蛋白为主,占EPS总量的53%-65%,多糖与核酸占EPS总量28%~34%、5%~7%。三维荧光光谱显示3种聚磷污泥EPS均具有芳香结构蛋白质、可溶性代谢物的荧光峰,另外,以硝氮为电子受体的聚磷污泥还具有明显的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峰。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受体对聚磷污泥EPS的组分、浓度、有机质类别有一定的影响。
- 刘洞阳李继吕小梅夏雪
- 关键词:胞外聚合物电子受体三维荧光光谱
- 反硝化除磷系统中碳源对除磷效果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 反硝化除磷工艺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对除磷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不同类型碳源对反硝化除磷运行及污泥菌群结构方面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SBR(Sequencing Batch Rea...
- 夏雪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聚磷菌
- 文献传递
- 不同电子受体除磷污泥相似性与菌群结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分别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采用3组SBR反应器培养除磷污泥,连续126d的稳定运行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对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78.7%,87.4%,出水TP平均浓度分别为0.758,0.931,0.632mg/L.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电子受体除磷污泥的相似性与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污泥具有近似的菌群结构,与好氧除磷污泥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基于各样品主导OTUs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比例的分布,主导微生物主要可以分为5个簇.通过序列比对,在97%的序列相似度条件下,种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为0.716%与0.368%,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分别为1.78%,2.53%,4.80%与1.44%,1.32%,30.9%,厌氧-缺氧条件有利于抑制聚糖菌.亚硝酸盐为反硝化除磷污泥电子受体时潜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 吕小梅李继李朝林刘洞阳邵明非夏雪
- 关键词:电子受体菌群结构
- Cu和Ag掺杂TiO2染敏电池制备及光谱电化学性能研究
-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方式是寻找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当前大量消耗的储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太阳能光电应用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形式,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其中的研究重点。二氧化钛作为该类电池应...
- 夏雪
- 关键词:光敏染料掺杂改性光电转换
- 甘油作为反硝化除磷碳源的运行效能与菌群结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甘油为SBR反硝化除磷的碳源,研究了甘油作为反硝化除磷碳源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初始pH与进水COD/P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应器中驯化期与稳定期的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油作为反硝化除磷的碳源具有可行性,除磷效率达到79.2%,平均出水TP为0.98 mg/L。pH为7.6、COD/P=20左右时处理效果较好。以甘油为碳源驯化的除磷污泥中,在"目"级别上的主导菌群以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为主,从驯化到稳定,其比例由24.8%增加至42.4%。通过与已知除磷菌序列比对(BLAST),在序列相似度为97%条件下,种泥中除磷菌序列比例为0.71%,随着污泥驯化,除磷菌序列比例由驯化期的1.6%提高至稳定期的8.0%。
- 夏雪李继吕小梅邵明非刘洞阳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甘油菌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