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日华

作品数:65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司法
  • 15篇法律
  • 9篇法治
  • 8篇行政
  • 7篇法律解释
  • 5篇社会
  • 5篇客观性
  • 4篇行政解释
  • 4篇审查
  • 4篇司法审查
  • 4篇诉讼
  • 4篇法理
  • 4篇裁判
  • 3篇调解
  • 3篇信任
  • 3篇司法过程
  • 3篇农村
  • 3篇赔偿
  • 3篇民意
  • 3篇经济学

机构

  • 32篇山东大学
  • 23篇石家庄经济学...
  • 6篇东北大学
  • 5篇河北地质大学
  • 2篇山东大学威海...
  • 2篇中共山东省委...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国银行

作者

  • 65篇孙日华
  • 4篇陈文华
  • 4篇戴彦艳
  • 3篇陈光
  • 2篇孙雪
  • 2篇谢慧
  • 1篇杨圣坤
  • 1篇杜少光
  • 1篇司晓悦
  • 1篇刘治兵
  • 1篇马野
  • 1篇刘明君
  • 1篇郭歌

传媒

  • 4篇西部法学评论
  • 3篇前进论坛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云南行政学院...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新疆社科论坛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理论月刊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法学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2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冀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的构建
区域规划与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区域法治的实现首先要通过区域立法来推进,区域性立法又需要彼此的合作。然而,合作就必然伴随协调,设计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对于区域立法,乃至执法和司法都势在必行。宏观上,区域立法需要建立京津...
孙日华陈光
关键词:京津冀
文献传递
行政法解释中的经济学逻辑
2013年
转型中国背景下,行政法解释在规范法学内部不断遭遇解释困境,借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运用最优执法经济学的理论,对行政法解释做出有深度的学术回应。转轨国家要求在执法投入、执法方式等方面依情势而变化,以期获得灵活性,而行政法解释也需要回应政治国家对于灵活性的诉求。案件所带来的净成本或者净收益是不同的,在直接成本和损失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行政法解释会在间接损失更大的案件上加以格外的关注。
孙日华戴彦艳
关键词:行政法解释经济学
转型司法的多重困境与能动走向
2012年
转型司法在规范法学视野下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境。社会的变迁造成了司法目标的多元,司法不仅追求法律效果,还需要满足社会效果。司法的职业化与民主化在理论界与司法实务过程中不断地争论与纠缠;二元分化的社会又将规范的缝隙再次放大。从自治型法治的视角,克制的司法似乎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平复社会矛盾,能动的司法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法官需要超越传统规范法学的司法视野,建立更广泛的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实现协商性司法与和谐司法。
孙日华刘明君
关键词:转型社会司法职业化司法民主化能动司法大调解
不确定法律语言的救济被引量:3
2012年
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法律离不开语言。有些语言天生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增强。法律语言的不确定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模糊和歧义造成的。法律语言的抽象范式与具体案件发生的实然形态具有天然的距离,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法律规则适用的弹性,但是也在消解着法律的确定含义。消除法律语言的不确定,维护法律的确定性,需要从多种途径入手。需要依靠语言探究法律的确定性,通过各种法律解释方法维护法律的确定性,规范使用法律语言保障法律的确定性。
孙日华任晓刚
关键词:法律语言救济
见义勇为认定的法理反思与制度建构被引量:8
2013年
见义勇为行为的立法应该将范围限定在见义勇为行为发生之后,不能对见义不为者进行法律的制裁,否则将导致更多的道德风险。准见义勇为者和被救助者相对于国家机关具有信息优势,但是,二者之间又缺乏未来反复合作的机会。如果排除道德因素,二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基础。要解决信息、信任造成的见义勇为的尴尬局面,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调整:利用现行的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诈骗罪等法律规定进行规制;重新界定见义勇为的范围、申报和调查程序、公益基金运作、免责条款等,最终实现见义勇为行为的法治化。
孙日华
关键词:见义勇为信任道德法律
诉讼调解的边界
2013年
诉讼调解是在形式理性遭遇困难后的选择,目的是通过实质正义有效降低形式正义带来的误差。通过判决彰显的形式正义可以降低信息费用,而通过诉讼调解期望的实质正义是为了减少法律决策的误差,但各种措施会消耗以信息费用为主要构成的制度成本。实践中,由于诉讼调解的灵活,经常会超越边界,造成大量调解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这就宣告部分调解案件并没有实现零误差。此时,程序正义可以最小化信息费用和误差损失之和。从法官和当事人两个角度,为法官的诉讼调解设定边界,通过程序规制诉讼调解行为。需要抑制法官的父爱主义情结,引导当事人走出囚徒困境。这样既保障了调解的灵活性,又不失诉讼的规范性,共同塑造完善的诉讼调解制度。
孙日华
关键词:诉讼调解父爱主义囚徒困境
网络隐私权司法保护的信息困境被引量:4
2017年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受到了空前的威胁,针对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作为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司法,在大数据背景之下,遭遇了信息的困境。个人隐私保护受到来自大数据的信息壁垒以及司法资源有限的约束,司法机关难以合理的成本对专业型信息进行解码,大量不具备可观察性与可验证性的信息阻碍了司法程序的推进。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切入,在公共惩罚缺乏信息优势的背景下,通过声誉机制以低成本的私人惩罚方式拯救个人隐私侵权的危局。通过建立网络信用档案,通过文牍主义构造权力书写,形成对网络管理者的威慑与激励的双重效应。运用经济学的原则,设置基于信息与行为的连带责任,并结合汉德公式的启示,对过错责任进行科学有效的认定。
孙日华
关键词:司法隐私权大数据
规范法学视野下的民间法被引量:5
2010年
民间法与国家法相对立,是形成于民间并为民间普遍认同的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其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调整对象的民间性、法律渊源的经验性、效力范围的"地方性"和保障机制的多元性等四个方面。不可置否,民间法也是一种法律,因此从规范法学角度也可以根据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与方法把民间法划分为六大类。
陈文华孙日华
关键词:规范法学民间法
宪法权利诉求的经济学逻辑被引量:2
2013年
关于宪法权利的诉求更多表现为权利的呼喊,或者以攀比的心理运用复杂理论进行中西的比较,增加思维成本的同时却未带来明显的收益。事实上,宪法权利的背后隐藏着经济学的逻辑,其影响着宪法权利的现实脉象。基于各种原因,经济学的理路没有作为"拿到桌面上"的理由加以论证。宪法权利作为政府向社会投资的公共物品,必将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和支付能力的约束。政府的社会控制水平、潜在宪法权利享有者的诉求、法律适用部门的制度转换能力以及政府的利益协调机制,都将产生巨大的交易费用。为了降低风险,政府会将投资分布在各种权利之上,同时要考虑各个权利的实施成本,任何政府都不可能为了个别权利而不惜任何代价。因此,对于权利话语的呼喊者而言,如果追求真理需要付出过高的成本,那么降低真理的标准就是明智的选择。
孙日华费昌祥
关键词:宪法权利交易费用司法化
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
2010年
关于法律客观性的论述可谓是波澜壮阔。各个法学流派和法学家对法律客观性的问题争论不休。在双方的攻防之间,我们可以发现法律客观性不同的层次,对双方争论的焦点进行总结,并结合当下中国司法语境,最终可以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客观性。笔者将根据对法律客观性的不同态度,分为法律客观性的怀疑者和维护者。以此展开对法律客观性问题的研究。
孙日华谢慧
关键词:法学流派批判法学形式法治德沃金凯尔森分析法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