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雄 作品数:7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河源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河源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为保护中小学生视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4所学校的6541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小学生平均视力低下率为49.0%,(轻度为15.7%,中度48.0%,重度36.2%);视力低下率及其程度都随学龄段的增加而升高,女生高于男生。[结论]河源市城区中小学生的视力低下的情况较为严重,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中小学生的视力保护。 叶伟雄关键词:视力低下 学校卫生 疾病控制 河源市市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叶伟雄关键词:营养 紫金县临江开发区1297名学生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学生铅污染情况,为指导学校开展铅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河源市紫金县临江开发区1 297名3~19岁的学生进行静脉血铅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血铅浓度最高为598.2μg/L,最低为19.0μg/L,平均63.3μg/L,中位数47.7μg/L,标准差60.1μg/L;检出血铅超标人数146人,超标检出率11.3%,其中达到中毒标准50人(34.3%)。血铅超标者分别居住在某电池厂周围2km范围内;水样检测均合格。结论学生存在铅污染,部分学生的血铅超标,甚至铅中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干预,保护学生健康。 叶伟雄 叶艺娟 黄振波 罗紫建关键词:铅污染 血铅 环境卫生 河源市0~49岁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河源市近年来实施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后人群中脊灰病毒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1家综合医院和2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监测点,在监测点的门诊患者中抽取0~49岁年龄组的患者作为监测对象,采集监测对象4 m L血液样本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检测。结果共抽取0~49岁监测对象300人,其I、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0%、98.67%和96.00%,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06.64、1∶76.82和1∶38.14,各型抗体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脊灰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型中和抗体GMT均以0~1岁组最高,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均P<0.01)。结论河源市通过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人群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人群对脊灰已经形成免疫屏障。 王海 龚丽芬 乐燕红 刘翠娟 叶艺娟 叶伟雄 李志美 邝茹丹 苏伟成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免疫 抗体 河源市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河源市城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河源市城区2所中学24个班1106名高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统一问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受调查的1106名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9.75%,其中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0.71%、78.93%、78.12%;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为54.88%;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报刊杂志(76.58%)、广播电视(65.01%)、学校老师(43.04%);希望进一步得到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为100%(全部),希望的途径主要为医务人员(39.04%)、广播电视(37.25%)、报刊杂志(30.56%)。结论河源市城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叶伟雄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河源市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控制与分析,探讨疫情的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估调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控制学校和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9月7日报告的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疫情控制和处理,采集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涉及河源市城区某学校9个年级中的8个,经病例搜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90例,全部为学生,罹患率为9.25%(90/973);临床症状以发热(100%)、咽痛(84.4%)、咳嗽(91.1%)为主,绝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肺炎等并发症;采集13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检测,结果10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1日,发病高峰在9月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9月17日;病例分布在8个年级23个班,以一年级(2)班发病34例(占37.8%)为最多;病例以低年级学生为主,高年级学生发病较少,教职员工无发病,其中一年级41例(占45.6%)、二年级14例(占15.6%)、三年级14例(占15.6%)、四年级9例(占10.0%),六年级0例、七年级2例、八年级1例、九年级2例;病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岁;病例性别分布为男性60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2:1。结论该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是河源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居家隔离治疗、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等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 叶伟雄 周瑞青 龚丽芬 王海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疾病暴发流行 河源市洪涝灾害疫情潜在威胁评估分析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了解河源市洪涝灾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对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疫情威胁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并对洪涝灾害疫情的发展变化作出科学的预测,为制定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卫生服务决策提供技术服务。方法结合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对洪涝灾害进行即时评估和回顾性评估。结果此次灾害以涝灾和山体滑坡为主,淹没面积大,受灾的人口多,灾害破坏性大,计免冷链、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因灾受损。灾后该市洪涝灾害疫情潜在威胁主要是:供水与卫生设施遭破坏与污染;公共卫生规划遭受破坏;灾后人力与财力资源可能转向救援/“复产”,疾控工作包括疾病监测、控制虫媒、预防接种规划、卫生监督等不能很快恢复;出现有利于虫媒孳生的生态学变化。结论当地灾后存在疫情暴发的隐患,但积极做好救灾复产、及时恢复并加强疾控工作,能有效减低疫情风险。 王海 傅爱锋 黄春垒 叶伟雄 徐跃霞 罗会明关键词: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