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丽芬 作品数:11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河源市3起疫苗接种偶合死亡案例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3起疫苗接种后偶合死亡事例,总结处置经验,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死亡案例涉及的疫苗和注射器来源合法,储存和运输条件符合规定,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具备资质。尸检结论:病毒性脑膜脑炎导致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间质性肺炎及脑膜炎(轻微)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化脓性脑膜炎致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结论:免疫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偶合症,与接种疫苗无关。结论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常见类型。及时报告、快速调查、风险沟通、争取尸检或采集有临床意义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明确死因,是处置与疫苗接种相关死亡不良事件的关键。 龚丽芬 苏伟成 邝茹丹关键词:疫苗接种 案例分析 计划免疫 河源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进展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河源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病学和消除进展特点,为本地区麻疹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河源市2004—2017年麻疹病例信息,结合历年强化免疫活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发病特征。结果发病基本维持每5~6年一个流行周期,其中2015—2017年年均发病率为0.39/10万;发病县区占比下降;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发病季节与年龄出现位移;流动人口发病比重不高,但发病前7~21 d前往过医院就诊者占28.43%;免疫史不详者和无免疫史者共占88.03%;8月龄病例1剂次接种仅占8.70%;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结论河源市麻疹消除仍存在薄弱环节,另二胎政策开放,易感人群累积提速。为深入推进麻疹消除进程,仍须持续深度践行《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针对年龄双相移位现象,尽早开展对适龄儿童以外人群免疫策略研制。 王海 刘翠娟 龚丽芬 邝茹丹 苏伟成 王凤云关键词:麻疹 河源市2015—2019年水痘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河源市学校、托幼机构水痘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聚集性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源市2015—2019年学校、托幼机构共报告水痘聚集性疫情34起,报告发病数1 430例,波及46 329人,无死亡病例,总罹患率3.1%,每起疫情持续时间为20~88 d;发病高峰出现在11~12月和4~6月;其中小学1 219例(85.2%),一、二、三年级病例占60.4%。结论河源市2015—2019年水痘聚集性疫情较为严重,学校、托幼机构应加强水痘疫情的监测报告和隔离消毒管理,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将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纳入查验证范围,促进儿童在入托、入学前自愿自费进行水痘疫苗接种。 叶玲 吴奕晨 龚丽芬关键词:水痘 疫情分析 疾病控制 2018年广东省河源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对2018年广东省河源市人群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标人群免疫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300名门诊患者或体检人员血清,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抗体水平,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乙肝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300名调查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5.33%、67.33%、44.33%。性别间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月~<5岁与15岁~<79岁组、5岁~<15岁与15岁~<79岁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0月~<5岁与5岁~<15岁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岁~<15岁与15岁~<79岁组组间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河源市人群乙肝呈中流行状态,乙肝仍是当前河源市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距离2030年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控制在0.1%以下的目标任务有一定距离,必要时应为相关人群复种乙肝疫苗,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王海 黄丰光 杨芬 叶玲 吴曼菊 陈俊虎 龚丽芬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体水平 血清流行病学 2018年河源市0-78岁人群麻疹及白喉抗体水平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河源市2018年监测人群接种含麻疹和白喉成分疫苗的免疫水平,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门诊患者或者体检人员血清3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和白喉抗体水平,分析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结果麻疹组、白喉组分别纳入296名和297名调查对象。其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5.14%,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2.9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943.08 mIU/mL。白喉抗体浓度达到部分保护水平阳性率为95.62%;达到安全保护水平阳性率为63.64%;达到长期保护水平阳性率为21.5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0.76 IU/mL。性别间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23);各年龄组间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4、37.74,P均<0.001);性别间白喉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P=0.045)。各年龄组间白喉抗体浓度达到部分保护水平阳性率、达到安全保护水平阳性率、达到长期保护水平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40;x^(2)=60.81,P<0.001;x^(2)=35.00,P<0.001;x^(2)=62.22,P<0.001)。结论河源市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5.14%,与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白喉抗体浓度达到安全保护水平阳性率为63.64%,与控制白喉发病的要求有差距。 王海 黄丰光 龚丽芬 吴曼菊 叶玲 廖玉宜关键词:麻疹 白喉 抗体水平 河源市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控制与分析,探讨疫情的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估调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控制学校和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9月7日报告的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疫情控制和处理,采集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涉及河源市城区某学校9个年级中的8个,经病例搜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90例,全部为学生,罹患率为9.25%(90/973);临床症状以发热(100%)、咽痛(84.4%)、咳嗽(91.1%)为主,绝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肺炎等并发症;采集13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检测,结果10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1日,发病高峰在9月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9月17日;病例分布在8个年级23个班,以一年级(2)班发病34例(占37.8%)为最多;病例以低年级学生为主,高年级学生发病较少,教职员工无发病,其中一年级41例(占45.6%)、二年级14例(占15.6%)、三年级14例(占15.6%)、四年级9例(占10.0%),六年级0例、七年级2例、八年级1例、九年级2例;病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岁;病例性别分布为男性60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2:1。结论该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是河源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居家隔离治疗、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等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 叶伟雄 周瑞青 龚丽芬 王海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疾病暴发流行 2017-2020年河源市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与知信行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河源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特征及华支睾吸虫病知识、行为与态度,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2017—2020年在河源市每年选取1~2个县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轮流开展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开展知信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共调查6430人,检出阳性330人,感染率为5.13%,其中龙川县感染率最高,为30.40%;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2.35%);感染率居前三的学历分别为高中、中专(或中技)和大专;感染率居前三的职业分别为离退休人员(22.92%)、餐饮食品业(20.88%)、服务业(19.62%)。问卷调查共774人,华支睾吸虫知信行合计回答正确率56.12%;知识正确率龙川县最高(87.00%),行为正确率(30.00%)和态度正确率(65.67%)龙川县最低;知识正确率男性高于女性,行为正确率和态度正确率男性低于女性;20~59岁人群知识正确率均在30.00%以上,≥80岁和3~9岁年龄段知识正确率偏低。结论河源市总体属华支睾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五县一区人群中均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其中龙川县仍属高度流行区,为该市华支睾吸虫病的重点防治区域。今后应将健康促进和行为改变作为华支睾吸虫病防控工作导向,重点干预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商业服务和餐饮食品业等,青壮年男性是重点干预对象。 龚丽芬 刘翠娟 叶丽群 魏惠平关键词:华支睾吸虫 知信行 问卷调查 河源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源市疑似预防接种反应(AEFI)发生的特征,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改进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河源市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的AEFI数据和接种数。结果:共报告1136例AEFI,其中一般反应1091例(96.04%),异常反应28例(2.46%),偶合症11例(0.97%),待定6例(0.53%)。0岁组报告病例最多,6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以百白破疫苗和狂犬病疫苗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红肿、硬结为多,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多。结论:通过监测数据表明,河源市监测系统整体运转情况良好,疫苗安全性高,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报告,AEFI监测有了一定范围的扩大,但48 h内调查和个案调查后3 d内及时报告工作仍需加强。建议继续提高AEFI监测和管理,提高疫苗安全性评价能力,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叶玲 龚丽芬 苏伟成 邝茹丹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 河源市0~49岁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河源市近年来实施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后人群中脊灰病毒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1家综合医院和2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监测点,在监测点的门诊患者中抽取0~49岁年龄组的患者作为监测对象,采集监测对象4 m L血液样本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检测。结果共抽取0~49岁监测对象300人,其I、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0%、98.67%和96.00%,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06.64、1∶76.82和1∶38.14,各型抗体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脊灰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型中和抗体GMT均以0~1岁组最高,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均P<0.01)。结论河源市通过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人群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人群对脊灰已经形成免疫屏障。 王海 龚丽芬 乐燕红 刘翠娟 叶艺娟 叶伟雄 李志美 邝茹丹 苏伟成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免疫 抗体 1950-2015年源城区疟疾流行特征与防控效果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总结源城区65年来疟疾流行动态和特征,评价防控措施和效果,为消除疟疾达标后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5年源城区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源城区疟疾流行特点与防治历程,根据国家卫计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技术措施、防控效果2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0-2015年共报告疟疾99 756例,年均发病率为413.84/10万,有2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54、1963年,发病率分别为7 208.72/10万、2 237.02/10万;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以间日疟流行为主;防制过程分为初级防治、控制流行、基本消灭、监测巩固达到消除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疟疾年发病率由从1954年的7 208.72/10万,降至2007年的0.8/10万,且已连续8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结论源城区疟疾防治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后期的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 龚丽芬 王海 邝茹丹 苏伟成 刘翠娟关键词:疟疾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