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玉洁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农村
  • 2篇民族
  • 1篇赌博
  • 1篇性行为
  • 1篇学生近视
  • 1篇学生食堂
  • 1篇学校食堂
  • 1篇学校食堂卫生
  • 1篇学校卫生
  • 1篇意念
  • 1篇饮酒
  • 1篇饮水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卫生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营养状况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口

机构

  • 11篇青海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1篇曹玉洁
  • 4篇郭学斌
  • 3篇郭学斌
  • 3篇吉秀亮
  • 1篇刘慧慧
  • 1篇刘文华
  • 1篇张淑娟
  • 1篇李令暹

传媒

  • 5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校医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HACCP系统的应用被引量:15
2003年
周浩武曹玉洁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学生食堂
西宁市城区冬、春季大气PM_(2.5)中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浓度差异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西宁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中12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铝(Al)、砷(As)、铍(Be)、镉(Cd)、铬(Cr)、汞(Hg)、锰(Mn)、镍(Ni)、铅(Pb)、锑(Sb)、硒(Se)、铊(Tl)的浓度差异和来源进行分析,为该市空气污染治理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西宁市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每月10~16日采集大气PM_(2.5)样品,采用称重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大气PM_(2.5)及其中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分析季节差异,采用富集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上述元素污染来源。结果西宁市2020—2021年冬季大气PM_(2.5)及锑、砷、镉、铬、汞、铅、锰、硒和铊的浓度分别为57.00μg/m^(3)和3.99ng/m^(3)、7.45ng/m^(3)、1.99ng/m^(3)、5.92ng/m^(3)、0.09ng/m^(3)、72.40ng/m^(3)、24.10ng/m^(3)、1.96ng/m^(3)、1.82ng/m^(3),高于春季,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EF)均小于1。结论西宁市城区大气PM_(2.5)中12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为自然源,冬季污染较重。
吉秀亮杨君胜谢晓媛郭学斌曹玉洁蒲昌青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西宁市学校卫生队伍建设现况调查
2023年
目的 了解西宁市中小学和各级疾控机构中学校卫生队伍人员构成、工作开展现况,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队伍素质和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西宁市8家疾控机构、257所公立中小学校及266名校医/保健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疾控机构及中小学卫生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包括人员构成、工作开展与落实、卫生室/保健室配备等,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检出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西宁市8家疾控机构均未设立独立的学校卫生科,其中专职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仅有4名。中小学卫生室配备率为3.89%(10/257),中小学卫生室配备率有差异(χ^(2)=9.266,P<0.05);专业人员配备达标的学校仅有2所(0.78%);校医及保健教师队伍中医学类专业占比仅为9.02%,有医学执业资格证者仅有6.39%;专业知识不足为工作落实最大的困难(83.08%),另外经费不足的情况中学比小学严重(χ^(2)=5.515,P<0.05)。结论 目前西宁市学校卫生队伍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薄弱、配置较低,建议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机构共同协作以改善学校卫生工作,提高校医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谢晓媛郭学斌吉秀亮杨君胜曹玉洁刘慧慧
关键词:疾控校医保健教师学校卫生
青海农村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与厕所卫生状况,探索农村学校改水改厕对策和方法。方法按"青海省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青海省6个县的60所学校和1 87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6.7%的学校采用集中式供水,23.3%的学校为独立供水,50.0%的学校饮用水不合格;学生饮水33.0%从家中自带,33.1%由学校提供,14.5%喝生水。93.3%的学校厕所为旱厕,40.0%的学校没有教师专用厕所,78.3%的厕所没有可使用的洗手设施,63.3%的厕所粪池无盖;厕所粪便63.3%用土掩埋,3.3%排入下水道,1.7%直接排入河塘。结论青海省农村学校饮用水和厕所均存在卫生安全隐患。需加大农村学校尤其是半农半牧区学校的改水改厕工作力度,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曹玉洁姬红蓉郭学斌符春晓郭晚花
关键词:饮水环境卫生寄生虫病农村人口
青海省三种民族7199名中小学生龋病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拉雪莲曹玉洁符春晓
关键词:龋病汉族土族撒拉族
2021年青海省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2021年青海省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为制定近视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青海省各市州随机抽取16个县、85所中小学、510个教室、22584名学生,采用统一调查问卷,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的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结果在读写姿势中,中小学生胸桌距离的不良率(65.6%)最高,中学生读写姿势不良率高于小学生。在近距离用眼习惯中,天黑后学生在家读书写字是否同时使用台灯和屋顶灯的不良率(68.3%)最高;在用眼环境中,课桌椅高度是否会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整的不良率(66.1%)最高,中学生用眼环境不良率高于小学生;在教室环境卫生中,黑板面平均照度合格率(22.7%)最低。结论青海省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中读写姿势和教室环境卫生为主要不良因素,需政府、学校和家庭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学生用眼环境,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预防学生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吉秀亮杨君胜谢晓媛郭学斌曹玉洁蒲昌青
关键词:影响因素
青海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不同民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方法抽取青海省西宁市、互助县、循化县地区对汉族、土族、撒拉族7-18岁中小学生7199名,采用《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营养状况。结果青海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2.67%,营养过剩率为1.53%。城乡学生均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分别为49.34%和53.41%(P(0.05);汉族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撒拉族和土族学生;撒拉族和土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8.29%和38.38%,差异有显著性(P<0.05);汉族、土族、撒拉族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城市学生营养过剩率高于农村,分别为3.22%和1.09%,差异无显著性(P>0.05);撒拉族学生高于土族和汉族乡村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海省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很严重,应加强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科学知识的教育。
曹玉洁姬红蓉杨岩松
关键词:营养状况少数民族
青海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现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青海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状况,为有效促进该地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取1 807名大学生,匿名自填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率为14.9%,其中男生22.9%、女生7.4%,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期有过性行为的为7.2%,其中男生11.3%、女生3.5%,各年级之间、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性伴行为、被迫性行为、意外妊娠发生率分别为28.8%、14.2%、16.5%。安全套的使用率仅47.8%。结论青海省大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与国内报告近似,存在多性伴行为、被迫性行为、意外妊娠等不安全因素,应开展正规、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
郭学斌曹玉洁
关键词:性行为卫生教育
青海高原地区学生吸烟饮酒赌博成瘾行为调查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学生吸烟、饮酒及赌博现状,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青海省6个地区16 484名学生进行问卷现状调查。结果青海省学生吸烟和饮酒率分别为14.36%和36.41%。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吸烟及饮酒率依次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生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为14.55%和46.73%,女生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为13.38%和26.30%,男、女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参与赌博率分别为21.84%和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首次吸烟、饮酒呈低龄趋势。结论青海省学生吸烟率、饮酒率及参赌率增高状况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曹玉洁姬红蓉郭学斌郭晚花
关键词:吸烟饮酒赌博
青海省农村牧区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村牧区水源类型、取水方式、饮用水卫生现状,为制定饮用水卫生安全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丰水期,采用《农村牧区饮用水调查表》对监测点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对水样进行采集、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2001)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11个县,农村牧区人口1741231人,占全省人口的32.3%。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1013283人,占58.19%;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727948人,占41.81%。以地面水为饮用水源的人口411119人,占23.6%,其中,以饮用江河水人口所占比例最高[53.6%(220252/411119)],饮用湖泊水人口所占比例最低[0.2%(837/411119)]。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人口1330112人,占76.4%,其中,以饮用泉水人口所占比例最高[83.2%(1107048/1330112)],以饮用深井水人口所占比例最低[4.6%(60598/1330112)]。集中式供水水厂638个,其中,水源水经完全处理的自来水厂11个,仅占1.7%,饮用人口94417人,仅占9.3%。分散式供水取水方式中,人力取水、手压泵、机器取水覆盖人口分别为616135、71628、40185人,占84.7%,9.8%,5.5%。共采集水样113件,合格51件,合格率为45.1%。地面水水样合格率[25.9%(7/27)]低于地下水水样[51.2%(44/86)],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56.8%(46/81)]高于分散式供水[15.6%(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检测的14项指标中,色度、pH值、锰、砷、硝酸盐氮均达到Ⅰ级标准;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48.6%,浑浊度、总硬度、铁、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数、耗氧量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青海省农村牧区饮用水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取水方式落后。
姬红蓉刘文华李令暹郭学斌符春晓张淑娟郭晚花曹玉洁
关键词:农村牧区卫生调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