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平帮

作品数:5 被引量:23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红壤
  • 4篇旱地
  • 3篇土壤
  • 3篇团聚体
  • 2篇施用
  • 2篇磷素
  • 2篇旱地红壤
  • 2篇红壤旱地
  • 2篇长期施用
  • 1篇养分
  • 1篇有机肥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制度
  • 1篇施磷量
  • 1篇施用有机肥
  • 1篇水分
  • 1篇水耕
  • 1篇水耕人为土
  • 1篇水稳性
  • 1篇水稳性团聚体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陈平帮
  • 4篇刘晓利
  • 4篇何园球
  • 4篇姜灿烂
  • 3篇李成亮
  • 3篇王艳玲
  • 2篇李辉信
  • 1篇吴大付

传媒

  • 4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旱地养分和结构及花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20a长期肥料定位实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旱地养分和结构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肥处理花生果产量分布为:氮磷钾处理〉氮磷钾钙处理〉磷钾处理〉氮磷处理〉氮钾处理,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并以长期缺施磷肥对花生果产量影响最大。除全钾含量外,土壤中氮、磷养分全量与有效磷、交换钾含量均较土壤初始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长期单施无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土壤初始值增加了4.6~6.62g kg^-1。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比较,单施无机肥土壤〉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减少,团聚体破坏率提高了9.38%~16.56%,平均重量直径减少了0.15~0.18mm。长期施用无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花生果产量,但另一方面其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也影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选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姜灿烂何园球李辉信李成亮刘晓利陈平帮王艳玲
关键词:无机肥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结构
水分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探讨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顺序为O-P>Fe-P>Al-P>Ca-P;随着水稻栽种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的降低,土壤Al-P、Fe-P和Ca-P含量下降,O-P含量则上升。大田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仅对水稻生长初期和后期的Ca-P以及中期的O-P影响显著,而对其他水稻生长期下土壤Al-P、Fe-P影响不显著;施磷量与红壤无机磷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盆栽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对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均不显著;施磷量与Al-P、Fe-P和水稻生长初期、中期的Ca-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而对后期的Ca-P和O-P的影响不显著。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土壤四种形态的无机磷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何园球李成亮刘晓利吴大付姜灿烂王艳玲陈平帮
关键词:红壤土壤水分施磷量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被引量:81
2009年
针对江西红壤地区不同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壤质量和肥力的相应变化,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旱地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养分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荒地土壤中>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花生地和果园土壤则以0.25~0.053 mm的水稳性团聚体为主。各肥力水平下,菜地土壤中除>5 mm水稳性团聚体外,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花生地、果园和荒地土壤。说明菜地土壤长期大量施肥,导致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相对丰富。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中,有机碳、全氮主要分布在>5 mm、5~2 mm和2~1 mm的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说明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其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全氮的消长趋势和有机碳一致。土壤全磷较均匀地分布在水稳性团聚体中,如高肥力菜地和荒地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全磷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利用方式旱地红壤中2~1 mm和1~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
刘晓利何园球李成亮姜灿烂陈平帮
关键词:旱地红壤肥力水平水稳性团聚体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旱地团聚体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和环境风险分析
在我国红壤地区由于特殊的成土过程导致了植物养分磷较为匮乏,且成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团聚体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载体。施肥制度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措施,也间接...
陈平帮
关键词:红壤旱地施肥制度土壤团聚体磷素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8
2010年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旱地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其孔隙度;增施有机肥后,土壤中大于5mm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增幅达2%~42%;各处理中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为:厩肥>稻草>绿肥>还田>对照。各有机肥处理中土壤中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铝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9%~54%、8.5%~21.7%和10.9%~26.8%。统计结果显示,>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有机肥的施入不仅有利于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还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姜灿烂何园球刘晓利陈平帮王艳玲李辉信
关键词:有机肥旱地红壤团聚体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