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玉莲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髓过氧化物酶
  • 2篇过氧化
  • 1篇动脉
  • 1篇对中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学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中性粒细胞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邓玉莲
  • 2篇沈晓丽
  • 2篇林赛梅
  • 2篇浦晓东
  • 2篇潘棱
  • 2篇韩莉莉
  • 1篇林立芳
  • 1篇刘小晴

传媒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髓过氧化物酶抑制剂氨基苯甲酰肼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髓过氧化物酶抑制剂氨基苯甲酰肼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中性粒细胞;黏附实验观察髓过氧化物酶抑制剂氨基苯甲酰肼和抗CD11b抗体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率为(47.63±10.16)%,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82±2.63)%(P<0.01);氨基苯甲酰肼浓度在0、5、10、20μmol/L时二者的黏附率分别为(47.63±10.16)%、(43.94±9.91)%、(35.13±6.95)%和(26.01±7.24)%,而仅10、20μmol/L组与0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抗CD11b抗体组的黏附率为(19.63±6.38)%明显低于0μmol/L组(P<0.01)。结论:髓过氧化物酶抑制剂氨基苯甲酰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氨基苯甲酰肼影响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有关。
韩莉莉沈晓丽潘棱林赛梅刘小晴邓玉莲浦晓东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
髓过氧化物酶-463G/A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463位G/A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7例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78例冠脉造影未对照者(冠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斑块或狭窄,对照组)MPO-463位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O-463位G/A多态性有3种基因型(GG,GA,AA),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携带至少一个等位基因G(GG+GA型)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不携带此基因(AA型)者的3.518倍。结论MPO-463位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冠心病易感性相关。
韩莉莉沈晓丽林立芳潘棱林赛梅邓玉莲浦晓东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的收缩重构及逆重构
2006年
收缩重构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心房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缩重构可导致血流淤滞,增加血栓形成、栓塞及脑卒中的风险,甚至在转复后出现新发血栓。房颤收缩重构的可能机制包括胞浆内Ca2+超载及L-Ca2+电流(Ical)下调、心房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及去分化改变、房颤时心房肌收缩相关蛋白重构等。房颤终止后心房重构可发生逆转,包括电生理重构、组织重构、收缩重构等方面。房颤转复后的逆重构现象从另一侧面验证了“房颤诱发房颤”的观点。
杨志平邓玉莲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