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
- 作品数:50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氩氦冷冻在原发巨块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应用氩氦冷冻(AHCS)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新方法。方法48例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10~14cm,均为富血供。肝功能ChildA级38例,ChildB级10例。甲胎蛋白阳性40例,阴性8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病例均在TACE后4周实施AHCS治疗。各组术后行病理学、肝功能、肿瘤标记物、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CT或MRI、超声检查。计算肿瘤坏死率采用Cavalieri方法;评价疼痛、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和EORTCQLQC30方法。结果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6~14个月,随访率100%。肿瘤平均坏死率TACE为807%,AHCS为2865%。与TACE比较,AHCS后肿瘤标记物下降幅度较大,坏死较为明显。肝功能与TACE术前比较,TACE术后损害程度较重,持续时间(2周)较长,与TACE比较,AHCS损害轻微,持续时间(1周)较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TACE前比较,TACE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更为明显。AHCS后,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分布得到纠正。AHCS术后48h,局部疼痛是惟一较TACE重的副反应。结论对于巨块型肝癌,TACE与AHCS具有治疗协同和优势互补作用,有利于短期内降低肿瘤负荷,近期疗效满意;TACE是抑制肿瘤血管“热池效应”,提高AHCS治疗效果的关键;AHCS术后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改善肝功能状况。
- 郭志邢文阁刘方于海鹏李保国郭秀英张晟付丽邢纪中张俊义王友聚龚彬
- 关键词:TACE巨块型肝癌肝功能术后
- 沉默PIK3C2B基因的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研究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2β(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 3-kinase,catalytic subunit type 2 beta,PIK 3C 2B)基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针对PIK3C2B基因的2对si RNA(PIK3C2B-si RNA1和PIK3C2B-si RNA2)及阴性对照-si RNA(negative control-si RNA,NCsi RNA);采用瞬时转染法将各si RNA转入PC-3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入PIK3C2B-si RNA后对PC-3细胞中PIK3C2B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PIK3C2B基因沉默后对PC-3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K3C2B基因沉默后对其下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信号通路中Akt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IK3C2B-si RNA转染PC-3细胞后,PIK3C2B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以PIK3C2B-si RNA2的干扰效果较强(P<0.01);48和72 h时,PIK3C2B-si RNA2转染组PC-3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值均<0.05);PIK3C2B-si RNA2转染组PC-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PIK3C2B-si RNA2转染组PC-3细胞中总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但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水平被明显下调(P<0.05)。结论 :PIK3C2B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PC-3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
- 韦士勤李常颖李保国李建民王丽丽王海涛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小分子干扰肿瘤转移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是非肿瘤患者的6~7倍,并且是肿瘤患者第二常见的致死原因,同时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肿瘤患者合并VT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介绍1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瘤科收治的胰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经验及多学科讨论,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肿瘤患者合并VTE的重视,并注重多学科间的协作治疗。
- 张炜浩郭志王长利王东浩忻晓洁肖建宇邢文阁刘方司同国于海鹏李保国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恶性肿瘤介入治疗
- 单纯性肝囊肿伴囊液CA19-9水平超高表达1例报道
- 2015年
- 0引言CA19-9是诊断消化道肿瘤时常用的标志物之一,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腺癌等多种常见的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清或体液中均可有异常表达,但仅在单纯性肝囊肿(simple liver cyst)囊液中呈超高水平表达则较为罕见。现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情况报道如下,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 李保国唐勇王海涛郭志
- 关键词:单纯性肝囊肿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
- 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细胞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多种基因和细胞、分子以及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网络机制。不同水平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作用与机制也各不相同,但目前仍缺乏对 HCC 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的有效分子标志物。研究表明,在 HCC 的基因表达与调控过程以及细胞周期调节及肿瘤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均有相应的分子标志物参与。其中,p53基因及其相关分子、非编码转录 RNA(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和肝癌干细胞表面相关分子与 HCC 的预后密切相关。
- 李保国郭志
- 关键词:肝细胞微RNAS细胞周期肿瘤干细胞
- 中晚期肝细胞肝癌介入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二年随访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借助循证医学方法为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确定介入治疗目标以及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在充分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现状后,提出临床问题,从EBSCO、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1期)、Medline(1990年1月至2007年1月)、ACP Journal Club(1991年1月至2007年1月)和http://sumsearch.uthsea. Edu/searchform4.htm上进行检索,检索主题词:肝细胞肝癌、介入治疗、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等.对检索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制定合理的循证介入治疗方案后,纳入患者实施治疗;与同期收治的纳入标准一致但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该方案的有效性及两组病例的治疗获益差别.统计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时序检验Log-rank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检索出与不同问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9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3篇.总共纳入了119例患者,59例实施循证介入治疗,60例接受传统方式的介入治疗.连续随访2年证实,循证介入治疗方案更适合本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0.8%,而非循证介入治疗组分别为68.3%、3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治疗的方法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增加患者的生存获益.
- 李保国温浩郭志王海涛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栓塞
-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对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基因(CAG)1"1重复多态性长度与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53例,诊断年龄45~87岁,中位年龄65岁。用PC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测定,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与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biochemicalprogressionfreesurvival,b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为14—32,中位长度为21。按(CAG)n中位长度分为(CAG)n≤21组33例和(CAG)n≥22组20例。中位随访36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CAG)n≥22组比较,(CAG)n≤21组患者的bPFS及OS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是影响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bPFS(HR2.820,95%C11.466~5.427,P=0.002)和OS(HR5.245,95%CI1.293~21.273,P=0.02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可能影响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疗效;(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21预示肿瘤预后不良。
- 姚艳红王海涛王青山李保国
-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转移性前列腺癌去势治疗
- 基于公共数据库挖掘技术的前列腺癌基因表达谱研究
- 王海涛郭志于海鹏邹强李保国倪虹
- 该研究系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项目。该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基因组和EST序列的电子克隆方法,简称SGC-ESTGS 方法。已经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200710058415.4。应用SGC-ESTGS 方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前列腺癌数据库挖掘生物信息学
- 中国人群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Meta分析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儿荼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Vall58Me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PubMed、MEDLINE、webof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10-01-2012-01-01发表的所有有关中国人群COMTVall58Me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的相关文献,并按STREGA原则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纳入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群体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0R值及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11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包括乳腺癌患者3184例,健康对照40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基因型Val/Val(GG)、Val/Met(GA)比较,基因型Met/Met(AA)均增加中国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OR=1.55,95%CI:1.03~2.33,P=0.035;OR-1.63,95%CI:1.10~2.42,P=0.015];在隐性效应模型(Met/Met/vs Val/Val+Val/Met)中,基因型Met/Met(AA)增加中国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0R-1.59,95%CI:1.07~2.36,P=0.021。与等位基因Val(G)比较,等位基因Met(A)不增加中国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OR=1.12,95%CI:0.96~1.32,P=0.157。结论:COMTVall58Me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相关,基因型Met/Met(AA)增加中国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 唐乃玲郭志蔡启亮杨雪玲李保国司同国孙元元
- 关键词: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乳腺肿瘤META分析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老年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60岁原发巨块型肝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本组91例,肿瘤直径10~14 cm,均为富血供。所有病例CT引导下实施肝脏病灶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w,1个月,3个月评价生活质量,复查肿瘤标志物、CT,评价肿瘤负荷变化。生活质量采用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Hep)评价QOL变化。结果随访期间88例患者完成所有时间点QOL调查量表。术后1 w身体状况(P=0.017)及功能状况(P〈0.001)模块有较大幅度降低,情感状况较术前轻度改善(P=0.024),肝癌特异性模块无明显变化(P=0.665),社会/家庭状况则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个月身体状况(P〈0.001),功能状况(P〈0.001),肝癌特异性模块得分(P〈0.001)较术前明显上升,社会/家庭状况回复至术前状况(P〉0.05),FACT-Hep总分开始高于术前水平(P〈0.001)。术后3个月,除经济状况模块外(P〉0.05),所有模块及FACT-Hep总分均较术前改善(P〈0.001)。其中功能状态和情感状态最为明显。社会家庭状况较术后1个月时略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巨块型肝癌,在短期内可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对巨块型HCC,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长期QOL及生存期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于海鹏郭志邢文阁刘方郭秀英倪虹王海涛李保国司同国李勇
- 关键词:氩氦冷冻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