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作品数:18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帕替尼治疗胃肝样腺癌1例 被引量:1 2018年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HAS)是一种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征的特殊病理类型胃癌,临床较罕见,常伴有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的升高。HAS侵袭性强,淋巴结、肝转移概率高,预后差。此类疾病临床较罕见,易导致确诊困难,甚至出现误诊、漏诊,放化疗疗效欠佳。现报道我院胃肝样腺癌1例,以期为提高对HAS的认知、改善患者临床诊治效果提供参考。 张丽霞 刘淑贞 邓新娜 蔡建辉 赵焕芬 李庆霞关键词:胃肝样腺癌 甲胎蛋白 石家庄市8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2021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2021年1月2日—2021年1月24日期间COVID-19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绘制一般信息表、病例分布图、流行病学曲线、核酸检测图来描述和分析确诊病例的一般人口学信息、时空分布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情况等特征。结果 石家庄市848例患者中女性(509例)多于男性(339例),425例有明确的集会活动史,192例家庭聚集性病例,184例曾是无症状感染者。全市1月12日和14日单日确诊数最高(84例),以藁城区(697例)疫情最严重。462例病毒核酸检测次数超过2次,46例核酸检测间隔期超过14 d,2例核酸检测间隔期为21 d。1例在19 d内经13次核酸检测后确诊。结论 石家庄市疫情主要集中于局部地区,以聚集性疫情为主,总体可防可控,对高危人群建议延长隔离观察期至21 d并增加核酸检测次数。 薛姣姣 张丽霞 李阳 尹岳松 范晓燕 吕佩源 张毓秀 李庆霞关键词:聚集性病例 核酸检测 体质量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关系。 李庆霞 史东剑 李莉 邓新娜 张丽霞 赵静 蔡建辉关键词:体质量指数 全身免疫 内分泌 乳腺癌 耐药 炎症 胃肠多功能治疗仪改善肺癌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胃肠治疗仪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不良情绪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40例NSCLC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联合胃肠治疗仪治疗。用自评问卷评估化疗前1 d(d0)和化疗后第8天(d8)的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d0和d8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抑制T淋巴细胞(CD8^(+))、CD4^(+)/CD8^(+)比值等指标。结果试验组d8的总健康状况、情绪功能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便秘、疼痛、恶心、呕吐领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d8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d8的CD3^(+)、CD4^(+)、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多功能治疗仪可提高NSCLC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增加患者免疫功能。 王东苗 郭少伟 张丽霞 范晓燕 尹岳松 李庆霞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焦虑抑郁 CIC基因突变纵隔尤文样肉瘤伴多发骨转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通过对1例Capicua转录抑制因子(CIC)基因突变纵隔尤文样肉瘤伴多发骨转移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诊断为CIC基因突变纵隔尤文样肉瘤伴多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后期出现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突发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早期、个体化治疗该类患者是非常必要的。 代贺阳 张丽霞 徐晓飞 陈凌云 薛姣姣 李庆霞关键词:纵隔 骨转移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富余组织-T细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1例 2023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7岁,因“季肋区疼痛半月,加重伴双下肢活动受限3天”于2019年2月26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胸椎MRI示:C7-T7椎体及附件、T6椎体水平髓外异常信号影,转移不排除。PET-CT(2019年3月4日)示:全身多组高代谢淋巴结,多处骨骼高密度影,肝内多处及右肺下叶胸膜区高代谢结节,脾大并代谢弥漫、局限性增高,淋巴瘤可能性大。Ann Arbor分期Ⅳ期。IPI评分5分(见图1A)。初步诊断: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为Ⅳ期B(累及脊柱、肺、肝、脾)。考虑保守治疗效果差,2019年3月14日在全麻下行胸椎后路椎板、病灶切除减压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代贺阳 张丽霞 郑国娜 阎晓路 李庆霞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高代谢 右肺下叶 脾大 病例资料 脑胶质瘤腮腺及骨髓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4 2018年 0引言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多形胶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母细胞瘤等。脑胶质瘤颅外转移较为少见,发生腮腺及骨髓转移的更是罕见,现报告1例脑胶质瘤腮腺及骨髓转移的病例,以提高相关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1 h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查体:体温35.9℃,脉博73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12 kpa。神清淡漠,语利,对答正确,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PS评分2分。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胃溃疡病史20年。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病史。查头颅MRI:右额颞叶病变,考虑低级别胶质瘤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进一步诊治。2013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发面部抽搐再次入院,查体未见异常,无意识障碍。复查头颅MRI,病变部位较前无明显变化,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于2014年2月行神经导航下右额颞叶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右额、颞占位)星形细胞瘤,WHOⅡ级,脑灰质内见多灶发生,局灶核分裂相较活跃,肿瘤与周围皮质界限不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53(+8%),GFAP(+),Ki-67(+20%),Olig-2(+),MGMT(+2%)。术后恢复尚可,出院。 赵若愚 张丽霞 尹岳松 李庆霞关键词:脑胶质瘤 腮腺转移 骨髓转移 槐耳清膏对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HAE)对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LCC2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给予DMEM基础培养基)、TAM组(给予2μmol·L^(-1)TAM)、TAM+HAE组(给予2μmol·L^(-1)TAM+4 g·L^(-1)HAE)和0、2、4、8及16 g·L^(-1)HAE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各浓度HAE组作用细胞24 h,与0 g·L^(-1)HAE组比较,4、8和16 g·L^(-1)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作用48 h时,与0 g·L^(-1)HAE组比较,2、4、8和16 g·L^(-1)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4g·L^(-1)HAE组比较,8g.L-1HAE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作用24 h时比较,作用48 h时各浓度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作用48 h时,与TAM组和4 g·L^(-1)HAE组比较,TAM+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作用细胞48 h时,与0 g·L^(-1)HAE组比较,4 g·L^(-1)HAE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48 h时,与0g·L^(-1)HAE组比较,4g·L^(-1)HAE组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作用48 h时,与TAM组和4g·L^(-1)HAE组比较,TAM+HAE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MCF-7细胞比较,LCC2细胞中ERα、AIB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作用48 h时,与0g·L^(-1)HAE组比较,2、4、8和16 g·L^(-1)HAE组细胞中ERα、AIB1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HAE可抑制LCC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可恢复LCC2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LCC2细胞中ERα、AIB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薛姣姣 郝磊 张毓秀 代贺阳 张丽霞 郭少伟 张晶晶 李阳 李庆霞关键词:乳腺癌 槐耳清膏 他莫昔芬 细胞增殖 耐药 乳腺癌基因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2017年 乳腺癌已经超越宫颈癌成为居于发展中国家女性肿瘤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死亡率占14%.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三阴乳腺癌及晚期乳腺癌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乳腺癌的发生、转移、耐药机制、基因组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逐渐深入,推动了乳腺癌基因治疗地快速发展.目前,乳腺癌基因治疗主要包括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溶瘤病毒治疗、microRNA治疗等,本文将从上述治疗及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周晔 邓新娜 范晓燕 李阳 张丽霞 Andrew Chang 李庆霞关键词:乳腺癌 基因治疗 癌基因 免疫基因治疗 Luminal型乳腺癌中FGFR1、Ki67的表达及内分泌耐药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检测FGFR1及Ki67在Luminal型乳腺癌的蛋白表达,并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luminal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FGFR1、Ki67、... 张丽霞 李庆霞 邓新娜 赵静 赵焕芬 张秀智关键词:KI67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