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 作品数:130 被引量:691 H指数:1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小儿脊柱矫形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学观察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小儿脊柱矫形术中的应用及免疫学改变。方法选取1999~2004年123例脊柱矫形患儿,按照融合材料不同分为3组:第1组48例,为自体骨植骨患儿;第2组64例,为以自体骨为主、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其中自体骨量大于60%;第3组21例,为以同种异体骨为主、自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其中异体骨量大于60%。观察和分析术后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放射及同位素检查结果。结果第1组、第2组无明显排异反应;第3组3例出现早期排异反应(经病理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测证实),包括高热、局部无菌性渗出、C-反应蛋白(CRP)持续升高,病理检查见局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新骨形成,骨膜反应不明显,免疫学检测显示CD^4+明显升高,CD^4+/CD^8+明显升高。3组骨痂形成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量同种异体骨移植可引起早期免疫排斥反应,将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应用可减少排斥反应,并能得到较牢固的融合结果。 祁新禹 张学军 白云松 孙琳 孙保胜 于凤章关键词:骨移植 小儿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小儿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1983至2010年收治的8例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及随访,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结果的评定进行系统总结,尤其是针对该病合并脊柱畸形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早期干预治疗的结果进行评定,结合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经验,总结出小儿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结果 8例患儿中2例由于治疗不及时导致截瘫,其余6例经过手术刮除病灶植骨、病灶内反复注射平阳霉素及椎弓根钉系统矫正脊柱畸形,经随访10个月至两年,骨淋巴管瘤病灶明显减小或消失,脊柱畸形得到有效控制,脊柱侧弯由术前平均61.3°改善至26.3°,平均矫正率57.0%;脊柱后凸由术前的平均61.6°矫正至25.6°,平均矫正率58.4%.结论 小儿骨淋巴管瘤十分罕见,若侵犯椎体肋骨会导致脊柱畸形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截瘫出现.若能早期诊断并采用针对淋巴管瘤的药物治疗及针对脊柱畸形的稳定性手术可以使骨淋巴管瘤得到有效治疗,并能使合并的脊柱畸形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截瘫的发生. 王燕妮 张学军 祁新禹 孙琳 李成鑫 孙保胜 白云松 于凤章关键词:儿童 淋巴管瘤 尺骨延长治疗儿童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前臂畸形26例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26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尺骨截骨Ilizarov技术和骨外固定器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进行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尤其是伸直功能锻炼。结果8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肘内翻、腕关节尺偏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增加10°-16°,旋后增加11°-14°。1例发生暂时性桡神经麻痹,1例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2例低龄患儿出现指间关节屈曲,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结论采用尺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前臂畸形具有改善外观和功能的作用。治疗期间应注意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问关节的康复训练,尤其是低龄儿童。 孙琳 郭东 孙保胜 于凤章 张学军 李成鑫 祁新禹 潘少川去旋转石膏技术矫治早发性脊柱侧弯的新理念 被引量:1 2014年 严重的、不断进展性的早发性脊柱侧弯( early onset scoliosis, EOS )的治疗理念在不断地改进。EOS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严重畸形,进而引起肺脏限制性疾病、心脏疾病,甚至威胁生命[1-5]。过去常采用脊柱前路及后路融合手术并应用器械置入矫形,此种治疗理念是基于坚信一个短但直的脊柱优于一个长且畸形弯曲的脊柱,但该方法会造成过短的躯干和不合比例的身材。为此,笔者就去旋转石膏技术矫治EOS的新理念作一探讨。 孙琳 曹隽 孙保胜关键词:脊柱侧弯 早发性 代谢组学在结核病诊疗和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6年 代谢组学作为对机体的动态代谢状态进行定量测定的技术,可用于对代谢谱和代谢通路动态的分析、寻找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测定机体内药物引起的代谢改变、探寻疾病发病机制。近年来,代谢组学已开始被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病原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因此,作者对代谢组学在结核病诊疗和病原学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和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孙琳 申阿东关键词:代谢组学 结核病 发病机制 小儿胃肠道损伤(附42例分析) 被引量:1 1997年 报告42例小儿胃肠道损伤,损伤的部位及类型有胃穿孔2例,十二指肠穿孔断裂2例,十二指肠血肿3例,小肠穿孔、挫裂伤8例,小肠血肿6例,结肠穿孔4例,结肠血肿6例,直肠损伤15例。42例病儿中有16例(38%)伴有其它脏器损伤,有11例(26%)出现并发症。摔倒后被异物扎伤、磕伤及交通事故为小儿胃肠道损伤的主要原因(28例,66.7%)。小儿胃肠道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腹部查体、腹穿、X线及CT检查。 孙琳 周红 姚慧筠 张金哲关键词:胃肠道损伤 创伤 儿童 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附29例分析) 2004年 目的:通过对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期获得更早期的诊断。方法:对1986~2002年收治的29例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继发疾病、诊断及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小肠肿瘤中,良性16例,恶性13例。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22例,其中固定性腹痛8例,血便4例,腹块2例;继发肠套叠16例,其中2岁以上14例,肠梗阻4例,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性增大1例。术前明确诊断者5例,24例误诊。结论:对儿童出现慢性腹痛尤其表现为固定于一个区域的腹痛、不明原因的血便、进行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的肠套叠及不全性肠梗阻应警惕小肠肿瘤的存在。 项超美 孙琳 龚代贤 施诚仁关键词:儿童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误诊 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136例的临床特征及骨嵴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骨嵴在椎管内的形态、节段、位置等形态学特点,提出新的纵裂分型方法,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Ⅰ型及Ⅱ型脊髓纵裂在胸腰段的发生率最高,腰段及胸段次之,颈段较少;Ⅰ型脊髓纵裂中椎管内骨嵴的发生节段以腰段最多,其次为胸腰段及胸段,颈段罕见.骨嵴以贯通型多见,存在腹侧型及背侧型,但数量较少.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完善术前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脊髓纵裂及骨嵴的形态特点,根据骨嵴在椎管内背侧、腹侧或是否贯通进行分类,对脊髓纵裂的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法 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曹隽 孙琳 孙保胜 张学军 李承鑫 祁新禹 于凤章 潘少川关键词:脊髓 椎管闭合不全 重视混合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胸廓机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2011年 1968年Winter提出先天性脊柱畸形三大分型:先天性椎体形成异常、椎体分节障碍及混合型。目前临床医生对前两型的诊断和治疗比较成熟,但对混合型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尤其是合并胸廓机能不全综合征(TIS)时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概念不清、诊断不明、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孙琳 曹隽关键词:外科手术 儿童 10岁以内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术式探讨 2009年 目的总结10岁以内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初步探讨该年龄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手术原则。方法选择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1岁1个月至9岁10个月,平均年龄3岁8个月。其中半椎体畸形22例,半椎体并楔形椎体28例,凹侧存在骨桥或同时存在半椎体l1例,椎体畸形伴多发肋骨畸形5例。行后路原位融合术3例;前路或前后路骺阻滞融合术10例;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Apofix内固定21例;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19例;前路半椎体及相应肋骨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前路半椎体切除融合、石膏背心矫形固定3例,其中1例半年后改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脊柱凹侧截骨撑开2例;前路半椎体切除骺阻滞、后路凹侧皮下撑开术3例.胸腔扩大成形术3例。通过术前、术后、随诊时站立位全脊拄X线片测量冠状面Cobb角,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脊柱侧凸矫形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3个月。冠状面Cobb角得到较大矫正,矫正率为49%.脊柱侧凸畸形获得有效控制。结论10岁以内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复杂,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孙保胜 于凤章 张学军 孙琳 李承鑫 祁新禹 潘少川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