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李冰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悬沙
  • 2篇泥沙
  • 2篇泥沙工程学
  • 2篇河流泥沙
  • 2篇河流泥沙工程...
  • 1篇悬沙浓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水流
  • 1篇水流运动
  • 1篇径流
  • 1篇口外
  • 1篇长江口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杨云平
  • 3篇孙昭华
  • 3篇李义天
  • 3篇黄李冰
  • 1篇樊咏阳
  • 1篇韩剑桥

传媒

  • 2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河口水流运动对悬沙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河口地区水流的往复运动,水流结构在涨落过程中不断变化,直接制约悬沙的分布。本文应用ECOMSED模型模拟长江河口的水流、悬沙动态过程,揭示悬沙在水流运动过程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区域悬沙浓度主要受径流与潮流作用的影响;随着径流来流量或潮差的不断增大,悬沙浓度呈增大趋势,高悬沙浓度区域外边界逐渐向外扩展,高悬沙浓度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而增大幅度则逐渐减小;落潮过程高悬沙浓度区域范围较涨潮过程平均向外扩展0.06‰;涨潮过程高悬沙浓度区域范围存在缩退的现象。
黄李冰李义天孙昭华杨云平
关键词:河流泥沙工程学长江口影响因素
长江河口口外海滨区域悬沙浓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近期50年长系列长江口水流、含沙量等资料,采用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河口口外海滨区域(122°E-123°E)悬沙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外海滨区域存在一个,有时甚至两个高悬沙浓度区——由于径流的控制作用,使得无论在洪枯季或大小潮情况下,均在南槽口外形成高悬沙浓度区;其中当径流作用相对较弱时,部分入海泥沙沿东北偏北方向运动,形成第二个高悬沙浓度区。近年来南槽口外的高悬沙浓度区位置有南偏趋势,南、北槽分流分沙比变化是其南偏的主要原因。
黄李冰李义天孙昭华樊咏阳杨云平
关键词:河流泥沙工程学悬沙浓度
径潮动力对长江河口滞流点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研究三峡蓄水后滞流点的时空变化规律,应用ECOMSED模型模拟长江河口在不同径流、潮流作用下的水流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北支大洪水期下移幅度大,涨潮动力强劲,随潮流变化大;南侧变化幅度整体较北支小,随径流的变化幅度自大至小依次为北港、南槽、北槽;随潮流的变化幅度自大至小依次为南槽、北港、北槽。滞流点随径、潮条件变化时,受地形影响明显,三峡蓄水后,径流变化范围缩小,引起不同地貌单元滞流点范围不同程度的缩小,可据此认为,与滞流点位置一致的最大浑浊带范围呈现减小的趋势,由此可能引起最大浑浊带和地貌调整。
黄李冰李义天韩剑桥孙昭华杨云平
关键词:径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