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敏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一测多评
  • 3篇茵陈
  • 3篇茵陈蒿
  • 3篇茵陈蒿汤
  • 3篇木脂素
  • 3篇木脂素类
  • 2篇血清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五味子
  • 2篇相色谱
  • 2篇小鼠
  • 2篇木脂素类成分
  • 2篇黄疸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含药
  • 2篇含药血清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机构

  • 8篇南通大学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苏州市中医医...

作者

  • 8篇陈敏
  • 7篇窦志华
  • 5篇安莉萍
  • 5篇罗琳
  • 4篇缪应祥
  • 2篇乔进
  • 2篇孟萍
  • 1篇陈向东
  • 1篇汪辉
  • 1篇王征宇
  • 1篇居宇峰
  • 1篇杨爱华
  • 1篇候金燕
  • 1篇凌勇
  • 1篇王新杨
  • 1篇陈霞
  • 1篇王晓丽
  • 1篇王铎
  • 1篇顾薇
  • 1篇冯艳

传媒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将含氮杂环与WL001的2-氨基噻唑侧链相连,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用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合成的大多数化合物不仅在药物敏感菌株中表现出抗菌活性,而且在耐药菌株中也有相同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饱和氮杂环的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0.062 5~8μg·m L-1),优于或类似于阿莫西林、泰妙菌素和左氧氟沙星。此外,15a和15b含有哌啶或吗啉的化合物同样能够有效的抑制革兰阴性菌。本研究为相关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视野,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耐药性致病菌奠定了基础。
王新杨陈敏王铎陈向东凌勇王晓丽汪辉
关键词:抗菌活性含氮杂环化合物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被引量:33
2014年
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Lichrosphere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一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7am。以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与内参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2批五味子中6个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乙素分别在0.09~1.62μg(r=0.9999)、0.0408~0.7344μg(r=0.9999)、0.0208~0.3744μg(r=0.9999)、0.0242—0.4356μg(r=0.9999)、0.0532—0.9576Ixg(r=0.9999)和0.0258—0.4644μg(r=0.9999)内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五味子质量评价。
窦志华安莉萍陈敏缪应祥乔进陈霞冯艳
关键词:五味子一测多评木脂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含药血清经时谱效关系的茵陈蒿汤保肝作用药效物质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阐明茵陈蒿汤的保肝作用药效物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制备茵陈蒿汤灌胃给药后10个时间点含药血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含药血清指纹图谱,采用HL-7702肝细胞损伤模型对含药血清进行保肝作用药效评价,分别采用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比较及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的谱-效关系分析方法指认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与药效相关的色谱峰。结果: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比较发现,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4~7、20号峰对损伤肝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8、11~19号峰对损伤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可能也具有一定肝细胞毒性有关,1~3及9号峰具有肝细胞毒性;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1~9、15~17、20号峰对损伤肝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4、5、20号峰活性较强,6号峰活性最强。结论: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主要包括来源于大黄的蒽醌类成分、来源于栀子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和西红花酸类成分及以上三类成分的体内代谢产物,其中1个蒽醌类成分、1个蒽醌类成分代谢产物和1个西红花酸类成分代谢产物活性较强,另1个蒽醌类成分代谢产物活性最强。但以上三类成分剂量较高时也具有一定肝细胞毒性,即具有肝细胞保护和毒性双重作用。
窦志华罗琳候金燕孟萍陈敏
关键词:茵陈蒿汤茵陈保肝作用含药血清谱效关系蒽醌类成分环烯醚萜类成分
一测多评法测定复方五仁醇胶囊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五仁醇胶囊(五味子、三七、柴胡、叶下珠)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的量。方法以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与内参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在两个实验室的两种HPLC系统(Waters、Shimadzu)和两种色谱柱[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和Lichrosphere C18(4.6 mm×250 mm,5μm)]对10批制剂中6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的RSD均小于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表明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复方五仁醇胶囊质量评价。
缪应祥窦志华陈敏安莉萍
关键词:复方五仁醇胶囊木脂素高效液相色谱
五味子血清药化学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五味子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给予五味子乙醇提取物,采集含药血清,高效液相法测定其指纹图谱,与相同条件下测定的提取物、对照品及空白血清图谱比较,并参照相关文献,分析大鼠给药后体内产生的药源性成分并进行鉴定。结果:含药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其中8个为药材原形成分入血,5个为代谢产物,8个原形成分分别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或戈米辛E)、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γ-五味子素(戈米辛N)、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血清药化学研究。
窦志华罗琳安莉萍陈敏缪应祥王征宇
关键词:五味子含药血清血清药化学
茵陈蒿汤不同提取物对黄疸模型小鼠的药效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筛选茵陈蒿汤保肝退黄的药效部位。方法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制备小鼠黄疸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茵陈蒿汤75%乙醇提取物及其药渣水提取物,观察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及胆汁分泌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醇提部位低剂量组T-BiL、ALP、ALT、TBA及水提部位高剂量组T-BiL、ALP、ALT显著下降(P<0.01或P<0.05);醇提部位低、中剂量组及水提部位高剂量组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茵陈蒿汤醇提部位及醇提后的水提部位具有一定保肝退黄作用。
安莉萍窦志华罗琳陈敏杨爱华
关键词:茵陈蒿汤黄疸药效
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法相结合测定五味子种子中木脂素类成分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法测定五味子种子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批五味子种子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以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与五味子醇甲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五味子种子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11批五味子种子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24个,指认了其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80。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五味子种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窦志华安莉萍罗琳居宇峰乔进陈敏缪应祥
关键词:指纹图谱木脂素
茵陈蒿汤方剂配伍对黄疸模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不同方剂配伍对黄疸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4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缺茵陈方组、缺栀子方组、缺大黄方组、单味茵陈组、单味栀子组和单味大黄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4、7、10天灌胃异硫氰酸-1-萘酯复制黄疸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每天1次灌胃茵陈蒿汤及其各缺味方和单味药治疗,连续12 d,第12天给药后1 h取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组、单味大黄组、缺栀子方组、缺茵陈方组ALT、AST、ALP、TBIL、DBIL、TBA明显下降(P<0.01或P<0.05),单味栀子组AST、ALP、TBA明显升高(P<0.05)。结论茵陈蒿汤全方配伍合理,其中大黄在方中发挥主要作用,栀子单用具有一定肝毒性,大黄与栀子配伍及全方配伍可减毒增效。
窦志华陈敏罗琳孟萍顾薇
关键词:茵陈蒿汤方剂配伍黄疸转氨酶总胆汁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