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胰腺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复习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胆管造影术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胰胆管造影术
  • 2篇胰腺炎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逆行
  • 2篇腺炎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胰腺炎
  • 2篇内镜
  • 2篇内镜治疗
  • 1篇动脉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8篇秦鑫锞
  • 7篇段栩飞
  • 6篇闫学强
  • 5篇梁翀
  • 3篇朱真闯
  • 1篇詹江华
  • 1篇卞红强
  • 1篇任玉奇
  • 1篇匡后芳
  • 1篇黄茂华
  • 1篇姜昌富
  • 1篇杨虎
  • 1篇葛亮
  • 1篇姚群燕
  • 1篇林振宇
  • 1篇汪昕

传媒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儿,经保守治疗失败后,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或反复发作者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所有手术过程进行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术后无明显梗阻、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等手术并发症,术后呕吐及腹痛等症状缓解,术后1个月平均体重增加5.25 kg,身体质量指数增大到17.6 kg/m^2。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具有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易操作、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吻合时吻合口要宽大,避免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位置要尽量靠近梗阻位置,能无张力吻合即可,以减少无功能肠管长度及盲袢综合征的发生。
秦鑫锞段栩飞秦正旺卞红强梁翀黄茂华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以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淋巴管肌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以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CT特征。方法2017年5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了1例反复气胸经病理诊断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10岁女性患儿。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收集至今发表的关于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文献报道,对检索得到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检索词为"lymphangiomyoma"、"lymphangiomyomatosis"、"lymphangioleiomyoma"、"lymphangioleiomyomatosis"、"淋巴管肌瘤病"。检索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的个案报道或是病例系列报道。收集的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首次出现的症状、累及的部位、肺部CT的表现、肺组织活检的结果、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结果患儿住院40余天后顺利拔管出院,分别于出院后9个月及15个月时再次出现气胸,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19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气胸保守治疗无好转后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1周好转出院。2019年5月门诊复诊,患儿复查胸部X线提示出现明显肺大泡改变,活动后气促加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通过文献检索,自1966年正式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以来,共12例儿童病例,7例累及肺组织,国内尚无儿童病例报道。结论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年龄相关性的特点,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陈小爱闫学强秦正旺秦鑫锞段栩飞
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儿童
小儿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近年来小儿实体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在缓慢增长,其中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占1%~4%,是较常见的小儿实体肿瘤[1]。小儿肝脏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是肝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其次是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2]。UESL于1978年由Stocker和Ishak[3]首次报道,多发于小儿,成人较少见。UESL始发于肝内间叶组织,又被称为恶性间叶瘤或未分化间叶肉瘤,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包块及腹痛;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且临床症状、体征与其他肝脏肿瘤相比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4]。
纪思淇闫学强秦鑫锞梁翀段栩飞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儿童
小儿胰腺分裂症内镜治疗分析及文献回顾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y,ERCP)治疗儿童胰腺分裂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胰腺分裂症女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8岁10个月,年龄范围是4岁5个月~14岁5个月;其中1例为不完全性,2例为完全性。监测术后血尿淀粉酶等指标,观察有无出血、穿孔、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分析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所有患儿均以反复发作的腹痛为主要症状,进行ERCP操作共5次,行胰管扩张5次,支架置入3次,括约肌切开1次,所有操作均成功。术后淀粉酶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6(1~5)d,一例因胰性腹痛再入院3次,并发症为术后胰腺炎。平均随访时间为9.7(5~12)个月,所有患儿的体格发育水平与术前相比没有差异。结论ERCP治疗儿童胰腺分裂症安全有效,支架植入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可优先选择球囊或导管扩张,应慎行括约肌切开术。
粟杰段栩飞闫学强秦鑫锞朱真闯梁翀纪思淇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胰腺分裂内镜治疗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4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儿童胰腺外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胰腺手术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8.2岁,年龄范围为5岁6个月至13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剜除术;胰腺假性囊肿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假性囊肿切除术;胰管结石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管切开取石、胰管修补术;胰体部脂肪瘤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脂肪瘤剜除术。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以“机器人手术(Robotic surgery)”、“儿童(Children)”和“胰腺手术(Pancreatic surgery)”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的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110~300 min,术中失血量10~25 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住院时间7~11 d,无胰瘘、出血、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肿瘤复发等。通过文献检索,共有12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胰岛素瘤2例,胰腺囊肿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胰管结石3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高清晰性和高度灵活性,机器人辅助儿童胰腺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朱真闯闫学强段栩飞任玉奇匡后芳袁强彭飞刘鑫秦鑫锞梁翀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胰腺儿童
儿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内镜治疗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12例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9.46岁,范围在4.42~14.42岁。临床症状均以腹痛为主,无脂肪泻或糖尿病发生,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影像学多以胰管迂曲扩张、胰管结石等胰管改变为主要表现。12例慢性胰腺炎患儿中的11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1例因结石较大行外科手术治疗,共行内镜治疗20次,主要治疗方式为胰管支架置入,同时辅以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或球囊扩张、胰管结石去除等以解除梗阻、保持胰液引流通畅,降低胰管内压力。结果12例慢性胰腺炎患儿中有7例存在遗传及先天性解剖变异,包括基因异常、胰腺分裂、胰胆管合流异常、环状胰腺等。其中3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随访超过1年无任何临床症状,余8例近期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仍在后续治疗中。术后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慢性胰腺炎病因与成人不同,多以遗传因素及解剖变异为主,内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少见,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儿童慢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秦鑫锞闫学强段栩飞梁翀汪昕杨虎朱真闯纪思淇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儿童
小儿慢性胰腺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3)被引量:6
2023年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胰腺组织不可逆性改变及胰腺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不完全是由急性胰腺炎进展而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P认识的增加,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反复腹痛、多次住院等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给患儿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目前小儿CP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故需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肝胆外科学组詹江华段栩飞闫学强葛亮秦鑫锞郑启鹏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反复腹痛疾病负担诊疗方案急性胰腺炎
猪蛔虫与常见蠕虫共同蛋白组分及抗原性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猪蛔虫可溶性抗原(Ascaris suumantigen,AsAg)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抗原(Schistosoma japonicumantigen,SjAg)、囊虫可溶性抗原(Taenia soliumcysticer cuscellulosae Antigen,TscAg)、旋毛虫可溶性抗原(Trichinellaspiralisantigen,TsAg)和肺吸虫可溶性抗原(Paragonimus westermaniantigen,PwAg)的共同蛋白组分及其抗原性。方法用Dot-ELISA分析5种抗原的交叉反应性,用SDS-PAGE分析AsAg、SjAg、TscAg、TsAg和PwAg的蛋白组分;将各蛋白组分分别与猪蛔虫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SDS-PAGE显示AsAg与SjAg、TscAg、TsAg和PwAg间存在分子质量相近的蛋白组分;Western blot显示上述抗原均能被猪蛔虫免疫血清识别。结论AsAg与SjAg、TscAg、TsAg和PwAg间存在着具有抗原性的共同蛋白组分。
姚群燕秦鑫锞林振宇姜昌富
关键词:猪蛔虫蠕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