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鸿雁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荷兰人》
  • 1篇叙事
  • 1篇意识形态
  • 1篇中国教育
  • 1篇神话
  • 1篇神话原型
  • 1篇神话原型批评
  • 1篇批判民族志
  • 1篇批评话语
  • 1篇批评话语分析
  • 1篇评话
  • 1篇权力
  • 1篇种族
  • 1篇种族身份
  • 1篇主人
  • 1篇主人公
  • 1篇主人公形象
  • 1篇妥协
  • 1篇外语
  • 1篇外语教育

机构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鸿雁
  • 1篇李桔元

传媒

  • 1篇外国语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再思考被引量:43
2014年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近年来取得了最新进展,但其核心概念缺乏合理、统一的界定,影响了CDA的学科定位。本文首先综述CDA最新进展,然后重新界定CDA中的核心概念:"意识形态"、"权力"、"批评"的内涵意义以及CDA和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PDA)的关系。本研究认为:1)"意识形态"、"权力"、"批评"等核心概念的普适性和中性特点决定了CDA是一个普适性的话语分析范式;2)PDA不是对CDA的反拨或补充,CDA内在地包含了PDA;3)CDA试图通过话语分析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偏见等,效果甚微。
李桔元李鸿雁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积极话语分析
徘徊于爱恨之间的男人与女人——《荷兰人》主人公形象再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阿米里·巴拉卡的戏剧《荷兰人》自1964年问世以来一直被国内外评论家视为宣扬暴力对抗的黑人民族主义力作。但是,除了抗议之声,该剧还蕴含浓浓的妥协之意、深深的黑白互爱之情。该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巴拉卡由"垮掉一代"时期向民权运动时期过渡阶段的产物,其革命意识和反叛的主题力度都不够强烈。剧中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巴拉卡在转型时期内心的困惑。
李鸿雁
关键词:《荷兰人》妥协
解读阿米里·巴拉卡戏剧《荷兰人》中的神话原型被引量:4
2009年
《荷兰人》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阿米里.巴拉卡的代表作。在这部戏剧里,巴拉卡运用了传统的非洲神话和伊甸园神话,充分表现了黑人在寻求种族身份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惑,对黑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示了黑人白人之间存在太多的不和谐因素,从而暗示种族融合的时机尚未成熟。以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基础,对《荷兰人》加以解读,可以了解60年代初期巴拉卡对种族和解思想的醒悟与摈弃,从而深入领悟巴拉卡的文学创作主旨。
李鸿雁
关键词:《荷兰人》神话原型批评种族身份
跨文化叙事——《在华英语外教批判民族志》述评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语教育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或弥补师资不足,各级各类学校争相聘请外籍教师,据估计,每年数以万计的外教应聘在中国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个庞大的外来群体在中国的生活、工作状况、他们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以及他们与中国师生之间的跨文化沟通等问题,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由Routledge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Phiona Stanly的著作《在华英语外教批判民族志:上海故事》(A Critical Ethnography of‘Westerners’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填补了这一空白。该著从民族志角度研究上海某高校外籍英语教师群体的生活经历,历时三年完成。据作者介绍,其研究成果基于作者在华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以及通过在四年内共耗时五个月先后四次采访研究对象获得的第一手数据。
李鸿雁
关键词:民族志文化叙事ENGLISH中国教育外语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