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娟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应用型人才
  • 2篇煤沥青
  • 2篇介孔
  • 2篇机械类
  • 2篇机械类专业
  • 2篇教学
  • 2篇核心能力
  • 1篇低合金
  • 1篇制造业
  • 1篇实践教学
  • 1篇碳材料
  • 1篇炭化
  • 1篇热系数
  • 1篇耐磨
  • 1篇耐磨钢
  • 1篇换热
  • 1篇换热系数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机械制造业
  • 1篇共炭化

机构

  • 6篇九江学院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6篇张文娟
  • 5篇宋士华
  • 2篇刘对
  • 2篇黄强
  • 2篇张许林
  • 1篇杜大明
  • 1篇曾宪任
  • 1篇王东城
  • 1篇孙国栋
  • 1篇宋杰光

传媒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陶瓷学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无机盐工业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在近十年的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文章借鉴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明确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并深入探析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特征。
宋士华黄强张文娟刘对张许林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
工程力学刚体静力学部分教学方法初探
2017年
通过老师多举实例、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有关物体的受力分析、多做题以及把所学的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等方法,刚体静力学将学起来简单有趣。
张文娟宋杰光宋士华曾宪任
NM450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淬火残余应力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国内某厚板厂NM450级高强度耐磨钢板形存在的问题,计算对应工况的耐磨钢淬火换热系数,建立淬火过程温度-组织-应力耦合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钢板残余应力,研究残余应力和板形之间的关系,为该厂制定合理的淬火工艺。采用改进措施后,在保证淬火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调整钢板上、下冷却水量的比例为1∶1. 5,淬火冷却后耐磨钢板温度均匀性得到了改善,残余应力也得到了控制。生产钢板厚度在20 mm以下的薄规格离线淬火钢板的板形稳定达到5 mm/1000 mm以下,降低了后序钢板矫直的工作量,为生产符合板形要求的NM450级高强度耐磨钢提供了理论指导。
高朋王东城王东城孙国栋孙国栋
关键词:耐磨钢淬火残余应力换热系数
高比表面积介孔碳材料的混合模板法制备
2020年
以纳米氧化锌和氧化镁为混合模板剂,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中温煤沥青为碳源,经热处理、酸洗、干燥制备出介孔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介孔碳材料制备过程中组分的变化情况,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介孔碳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对所得的介孔碳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体系内反应越来越剧烈,体系内呈现碎片状,因而所得的介孔碳材料比表面积逐渐增大;随着模板剂含量的增加,酸洗后的介孔碳材料由于孔的联结而使所得介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平均孔径逐渐增大。所得介孔碳材料比表面积最大为2509.76 m^2/g。
宋士华张文娟田文宏
关键词:煤沥青碳材料介孔
EDTA-Na2Mg·4H2O和煤沥青共炭化法制备介孔碳材料被引量:1
2019年
以EDTA-Na2Mg·4H2O和煤沥青(CTP)为原料,经热处理、酸洗、干燥制备出介孔碳材料。通过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来分析热解过程中EDTA-Na2Mg·4H2O对煤沥青炭化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N2吸脱附等温线对所得的介孔碳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EDTA-Na2Mg·4H2O随着温度升高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加入EDTA-Na2Mg·4H2O后,CTP的热失重行为从一步失重变为分段失重。经过800℃热处理后的碳材料酸洗后,所获得的介孔碳材料由微孔和中孔组成,其比表面积为176.40 m^2/g,平均孔径为3.03nm。
王琪张文娟杜大明宋士华田文宏
关键词:煤沥青炭化介孔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被引量:19
2020年
紧扣国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应紧扣核心能力培养,构筑综合育人平台;深化科教结合,推进创新创业,促进学生核心能力融合发展;强化实践教学,促进产教融合,注重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宋士华黄强张文娟刘对张许林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