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平平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镇痛
  • 2篇手术
  • 2篇氢吗啡酮
  • 2篇全麻
  • 2篇吗啡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ABO...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神经阻...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穴位注射治疗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8篇南昌市洪都中...
  • 3篇江西省妇幼保...

作者

  • 8篇程平平
  • 6篇胡凯
  • 3篇邹芳
  • 2篇李亚峰
  • 1篇肖枫
  • 1篇李亚峰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咖啡因不同起始用药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咖啡因不同起始用药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重≤125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于生后3 d内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于生后4~7 d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枸橼酸咖啡因首次剂量20 mg·kg^(-1),静脉滴注,24 h后予维持量10 mg·kg^(-1)·d^(-1),持续观察至患儿纠正胎龄出院。比较2组患儿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包括无创高频通气(nHFO)、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时间及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时间;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损伤]及呼吸暂停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儿BPD、VAP、ROP及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NEC和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咖啡因能降低患儿对呼吸机的需求,有助于更早拔管、撤离有创呼吸机,减少BPD、VAP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更好地预防ROP的发生,且并未增加NEC、脑损伤的发生率。
邹芳程平平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咖啡因用药时间并发症
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6年
对于全身麻醉患者而言,肌松药的选择可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临床上常用的肌松药为顺式阿曲库铵,虽其效果显著,但用药过量可导致术后出现较多并发症,为降低手术风险性,闭环靶控输注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做到精确给药,防止用药过度[1]。本文旨在探索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骨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意义。
胡凯李亚峰程平平
关键词:顺式阿曲库铵手术风险性肌松效果肌松监测诱导麻醉
穴位注射治疗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我们在本研究中检验穴位注射法较肌肉注射法更好治疗骨折导致的疼痛这个假设。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洪都中医院2019年08月至2020年03月骨折患者60例,ASA I~II级,因急性疼痛需要镇痛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9~59岁,BMI 14.2~32.5kg/m2。排除标准:穿刺部位感染、外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肺血管、肝肾、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近期服用镇静、镇痛药者;已知氢吗啡酮、酒精等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患者拒绝参与试验。本研究经洪都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根据随机数分组表按顺序入组。穴位注射组(X组)患者在双侧合谷取穴各注入氢吗啡酮0.25mg,肌肉注射组(J组)肌注氢吗啡酮0.5mg。以操作前5min、操作后5min、15min、1h、3h、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RSS)为主要观察的结局指标,以操作前5min、操作后5min、15min、1h、3h、6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为次要观察的结局指标。此外记录操作过程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情况。结果穴位注射法与肌肉注射法相比,两者在治疗骨折后急性疼痛的效果均确切,VAS、RSS、血压、心率均有显著下降,但在5min时穴位注射法镇痛效果明显,肌肉注射法无明显效果;两组在15min、1h、3h镇痛效果明显,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h后穴位注射法仍有不错的镇痛效果,肌肉注射法已无镇痛效果;穴位注射法并发症更少。两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均不明显。结论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氢吗啡酮在治疗骨折后急性疼痛中均有效果满意的特点,但穴位注射并发症少,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更长,可以实现减少阿片药物使用的目标,更好满足患者镇痛需要。
胡凯程平平李亚峰
关键词:穴位注射骨折急性疼痛氢吗啡酮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股骨骨折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股骨骨折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及炎性因子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切皮前15min注射生理盐水10ml,实验组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氢吗啡酮10μg/kg。随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案。术毕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术后48h内实验组的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1h、术后24h的IL-6、TNF-α、S100β蛋白浓度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h、术后24h的Ramsay镇静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可显著降低股骨骨折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及炎性因子水平,镇痛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胡凯程平平王城喻惠芬
关键词:股骨骨折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舒芬太尼炎性因子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气管内插管全麻肺挫裂伤修补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气管内插管全麻肺挫裂伤修补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的60例肺挫裂伤修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麻组与复合组,每组30例。全麻组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诱导,复合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PCIA使用情况。结果术后2、24及48 h,复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及48 h,复合组IL-6水平均低于全麻组,TNF-α水平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泵按压次数和背景输注总量均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气管内插管全麻肺挫裂伤修补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程平平邹芳胡凯李亚峰喻慧芬王城
关键词: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气管内插管全麻
O型血孕妇口服中药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从中医学“治未病”角度探讨孕期中药干预O型血孕妇抗-A或抗-B效价对新生儿生后溶血病、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O型血孕妇查抗A或抗B效 > 1:64的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予口服中药干预,对照组不予干预,监测抗体效价,待新生儿分娩后追踪新生儿近期出现黄疸、溶血病、贫血等疾病情况,结果:溶血病检测中:实验组新生儿直抗试验阳性率8.3%,对照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游离试验阳性率10%,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放散试验阳性率6.6%,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胆红素峰值167.83 ± 19.72,对照组总胆红素峰值201.64 ± 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贫血发病率15%,对照组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31%,对照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贫血需输血率(3.3% vs 1.6%,校正χ2 = 0.342,P = 0.559)及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率(3.3% vs 6.6%,校正χ2 = 0.702,P = 0.4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O型血孕妇孕期口服中药干预抗体效价可以降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但并未降低溶血病换血率及贫血输血率。
邹芳程平平祝佩黄艳严丽丽
关键词:新生儿治未病中药O型血孕妇抗体效价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吗啡酮在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最佳药量配比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羟吗啡酮在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最佳药量配比。方法选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各20例。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Q组羟吗啡酮300μg/k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QY1组羟吗啡酮300μg/kg+右美托咪2.5μg/kg+生理盐水稀释100ml;QY2组羟吗啡酮200μg/kg+右美托咪定2.5μg/k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QY3组羟吗啡酮100μg/kg+右美托咪定2.5μg/k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手术结束时立即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初2ml,维持剂量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0min。比较患者术后72h内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自控静脉镇痛均未发生呕吐、镇静过度、低血压和呼吸抑制四种不良反应。Q组术后镇痛效果与QY1组相比较,QY1组术后镇痛时嗜睡发生率较高,恶心、心动过缓和皮肤瘙痒发生率相似;QY2组和QY3组未发生嗜睡和皮肤瘙痒,且恶心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Q组、QY1组(P<0.05);QY2组与QY3组间比较恶心、嗜睡、心动过缓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Q组、QY1组和QY2组比较,QY3组患者有效自控数量显著增高(P<0.05)。QY1和QY2两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分别比较,术后镇痛满意例数均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2.5μg/kg联合羟吗啡酮200μg/kg是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最佳药量配比。
胡凯程平平王城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镇痛
环泊酚全麻诱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2024年
目的比较分析环泊酚与丙泊酚诱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全麻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环泊酚(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则使用丙泊酚(1.5 mg/kg);分析两组全麻诱导期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dex,BIS)、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浓度。同时记录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注射痛、低BP等)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从诱导开始到BIS≤60的时间(T1)明显缩短,在T1时间点,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E和N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全身麻醉诱导期中,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应激反应更小、镇静深度更完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更适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全身麻醉诱导镇静药。
胡凯张璐璐肖枫程平平喻惠芬万长栋
关键词:全麻诱导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