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建英

作品数:17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物
  • 3篇单体化合物
  • 3篇双氢青蒿素
  • 3篇青蒿
  • 3篇青蒿素
  • 3篇乌头
  • 3篇乌头碱
  • 3篇抗菌
  • 3篇化合物
  • 2篇毒副作用
  • 2篇毒性
  • 2篇血性
  • 2篇药效
  • 2篇药效学
  • 2篇益气
  • 2篇益气解毒
  • 2篇益气解毒方
  • 2篇有效药物
  • 2篇砷剂
  • 2篇缺血

机构

  • 17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安徽中医药大...
  • 4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北京凯因科技...

作者

  • 17篇沈建英
  • 8篇谭余庆
  • 4篇李韶菁
  • 3篇李晓东
  • 3篇谷丽维
  • 1篇孙建辉
  • 1篇冉庆森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证候模型的发展及意义被引量:11
2018年
中医证候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深入研究,证候模型的研发和使用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现有几类证候模型的复制方法及其优缺点,并阐述目前证候模型研究和使用的必要性和意义。
任汝静杜成成李晓强洪坤尹婷沈建英谭余庆
关键词:证候模型中医药现代化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乌头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其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红斑狼疮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所述乌头碱是多种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经药...
沈建英谷丽维李晓东
文献传递
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中风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特别是16S rRNA与鸟枪法测序的普遍应用,使研究者面对肠道菌群海量数据不再束手无策,而肠道菌群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也逐渐被揭示。缺血性脑中风(ischaemic stroke,IS)作为高致残与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由肠道菌群入手的细菌-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研究为探索其发病机制与风险因素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也为该类药物治疗靶点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该综述对近年NGS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以及MGBA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将缺血性脑中风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由MGBA双向调节的特性入手,分别论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下的IS发病的高风险因素以及IS发生后肠道菌群的生理病理性变化,并对相关靶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从肠道菌群入手进行IS的治疗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戴玉豪刘黎明刘陈吴文洁沈建英李韶菁
关键词:肠道菌群缺血性脑中风
一种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用途
本申请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用途。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在制备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中的用途。本申请的方案通过联合使用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
沈建英黄梅
文献传递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提取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疲劳的中药提取物——景天三七提取物的工艺流程,及其抗疲劳作用的确切效果。本发明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景天三七提取物的抗疲劳效果。
谭余庆沈建英杨米一任汝静
文献传递
双氢青蒿素与头孢呋辛对大肠杆菌的协同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该实验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与头孢呋辛(cefuroxime,CFX)或氨苄青霉素联用,探讨其对大肠杆菌的协同抗菌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2H-tetrazolium chloride,TTC)法确定出DHA、CFX和氨苄青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00,25,25μmol·L^-1,头孢呋辛的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25μmol·L^-1,DHA的MBC>600μmol·L^-1;采用棋盘稀释确定出DHA与头孢呋辛或与氨苄青霉素联合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分别为0.375和0.75,表现为协同作用或加和作用。从时效曲线可以得出两药联用后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明显强于DHA和CFX各自单用的,说明DHA联用后,可以减少CFX的使用量。继而研究了DHA与头孢呋辛协同抗菌的机制:聚丙烯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两药联用的条带比各自单用的更浅,有的谱带甚至消失,说明两药联用后对总蛋白谱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电导率法结果显示,两药联用后菌液的电导率值明显增高;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检测显示,联用组碱性磷酸酶渗漏最为明显,提示菌体完整性可能受到破坏;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显示,两药联用后对大肠杆菌形态的破坏作用比单独用药组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两药联用能抑制大肠杆菌超氧压力反应相关基因(soxS)的表达。结果证明双氢青蒿素与头孢呋辛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黄梅罗俊沈建英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头孢呋辛大肠杆菌
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药物性肝损伤(DILI)已成为医生、科研人员、制药企业及药品管理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对准确预测和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十分重要,但目前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了解仍然有限。实际上,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和临床转归是由药物和机体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笔者系统性的讨论影响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发展的药物特性和机体因素,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药物性肝损伤提供支持。
谷丽维朱庆李晓东冉庆森沈建英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肝毒性特异质反应药物特性机体因素
二氢丹参酮Ⅰ灌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二氢丹参酮Ⅰ(DT)灌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DT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进行插栓处理。造模后24 h,D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67、5、15 mg/kg DT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含2%DMSO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7 d。造模24 h后和给药7 d后,采用Zea-Longa五分制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造模后和给药7 d后使用激光散斑血流仪检测大鼠缺血侧局部脑血流灌注量;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海马区的病理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血管新生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CD3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大于假手术组(P均<0.01),缺血侧脑血流灌注量变化率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DT中、高剂量给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缺血侧脑血流灌注量增加(P均<0.05),其中高剂量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低于低剂量组,脑血流灌注量高于低剂量组(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破裂,细胞核固缩,给药7 d后,DT各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细胞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VEGF、HIF-1α表达增加、CD31表达下降(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DT中、高剂量组VEGF、CD31、HIF1α表达显著增加(P均<0.01),DT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均<0.01)。结论DT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具有促进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IF-1α表达有关。
刘陈吴文洁李淑婷蔡冰洁杨家霖张琪曼沈建英李韶菁
关键词:脑梗死体积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D31
植物类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6
2018年
抗生素的出现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加和扩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常用抗生素对病原菌作用不断减弱,甚至出现了"超级细菌";开发新的有抗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物难度大、周期长。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资源丰富、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故从中药中开发新的抗菌和抗细菌耐药性药物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就近年来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做一综述,包括了植物中药抗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报道、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影响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和该领域的展望,为从传统植物中药中筛选和开发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黄梅谭余庆罗俊沈建英
关键词:植物中药抗菌细菌耐药性抗菌活性
两种缓解砒霜或其他砷剂毒性的单体化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缓解砒霜或其他砷剂毒性的单体。亥茅酚苷、欧前胡素对缓解砒霜或其他砷剂毒性有确切疗效。本发明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亥茅酚苷、欧前胡素在缓解砒霜或其他砷剂毒性方面有确切疗效。
谭余庆沈建英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