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新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收缩
  • 1篇胆囊收缩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泳
  • 1篇质谱
  • 1篇质谱分析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动力
  • 1篇食管反流
  • 1篇食管裂孔
  • 1篇食管炎
  • 1篇双向凝胶电泳
  • 1篇凝胶
  • 1篇凝胶电泳
  • 1篇胃食管

机构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周新
  • 2篇刘晓敏
  • 1篇张腊梅
  • 1篇高磊
  • 1篇张英剑
  • 1篇郭虹
  • 1篇王萍
  • 1篇王宏运
  • 1篇张腊梅
  • 1篇许锦锦
  • 1篇曹蕾

传媒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因反流相关症状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并接受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的184例GER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内镜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98例)和RE组(86例)。比较两组人口学及生活习惯特点、食管动力、食管裂孔功能、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的特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性别、体重、体重指数、饮酒情况、合并食管裂孔松弛(HF)或食管裂孔疝(HH)占比、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LES长度、无效吞咽百分比、pH通道酸反流次数、平均酸清除时间、直立和平躺pH<4时间占比、全部pH<4时间占比、最长反流时间、较长反流次数(>5 min)及阻抗通道酸、混合、液体反流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身高、吸烟史、LES松弛率、远端收缩积分(DCI)、食管上括约肌(UES)静息压、弱酸反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饮酒(每日<40 g酒精,每周4~7 d)、无效吞咽百分比、HF、HH为RE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导致RE发病的影响因素有高体重指数、高频率饮酒以及食管清除能力、食管胃交界处抗反流能力下降,要重视食管胃交界部的解剖结构异常,为GERD患者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刘晓敏张腊梅郭虹高磊周新曹蕾
关键词:食管炎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食管动力
结肠黑变病差异蛋白质谱分析
目的:  通过利用有关差异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双向凝胶技术以及生物质谱分析技术)寻找出关于结肠黑变病(MC)与结肠癌、正常患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质谱图,应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检索比对差异的蛋白质,在生物蛋...
周新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结肠癌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28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并以同期门诊行体检者140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肝功A级(A组)、肝功B级(B组)、肝功C级(C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空腹血清ALB、空腹血清CCK水平的测定。分析肝硬化胆囊结石的发生与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血清ALB及CCK的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2%vs 8.6%,P<0.05);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随之升高,即B组和C组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A组22.9%vs B组35.0%vs C组50.0%,P<0.05)。肝硬化并发腹腔积液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生率较无腹腔积液、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38.6%vs 22.2%vs 8.6%,P<0.05)。肝硬化组血清AL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变化;而肝硬化组血清CCK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样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变化。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ALB含量是影响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影响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胆囊结石,其发生与性别无关,而与肝功能损害程度、腹腔积液、血清ALB及CCK水平等有关,其中ALB是肝硬化患者伴胆囊结石的重要影响因素。
刘晓敏王萍王宏运张腊梅周新许锦锦张英剑
关键词: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收缩素腹水肝功能分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