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霞

作品数:23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教师
  • 5篇身体
  • 5篇教育
  • 4篇教学
  • 3篇身份
  • 3篇主体身份
  • 3篇协商
  • 2篇知识
  • 2篇自我
  • 2篇文化
  • 2篇伦理
  • 2篇逻辑
  • 2篇课程
  • 2篇教师伦理
  • 2篇个性化
  • 1篇单向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共同体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教学

机构

  • 2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3篇杨霞
  • 12篇范蔚
  • 3篇兰英
  • 1篇姜文静

传媒

  • 3篇教师教育学报
  • 2篇电化教育研究
  • 2篇教师教育研究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基础教育研究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出版科学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1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体展演的权力隐匿与共生秩序被引量:1
2023年
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连接了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边界,助推了虚拟学习场域中“去肉身化”的虚体呈现,成为继肉身化实体之后的学习者身份“圈子”的另一个“归属”。虚体与实体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全部意义,形成了学习者身体的双重展演,学习活动进入了虚实结合的、更复杂的时空境遇。但从现实来看,学习者实体与虚体的双重性身体展演背后潜藏的不同权力隐匿使新的身体壁垒正在生成,这种身体壁垒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规训、主体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分离以及空间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窥视。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需要在学习场域中塑造出一种学习者身体展演的、互利共存的“共生秩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技术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单向规训转向双向驯化;二是在主体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虚实分离转向虚实共在;三是在空间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独景窥视转向全景展视,以此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主体身份,打造“虚实共生”的学习自由之境。
杨霞范蔚
关键词:主体身份
智能时代教师道德发展要求与形塑路径被引量:1
2022年
教师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对教师与社会、教师与他人(主要指向学生)、教师与自身应然关系的反思、认同和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师应当如何的观念、品格、规范和行为。从教师道德形塑与发展演变历程来看,教师道德形塑在近现代社会超越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神权形塑”,注重他者形塑,具有浓厚的科技形塑意味,主要表现为职业化、功利化、标准化取向。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道德形塑在发展进步的同时逐渐被异化。智能时代对教师道德形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使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新形态,主要表现为:从他者形塑转向自我形塑,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关注自我转向自我与他人并重,注重协同发展。因此,智能时代教师道德形塑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从他者形塑走向自我形塑,注重构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即以“教师—人工智能—教师”互动的道德教育平台作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的存在基础,以“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作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的生长条件,以“自爱”和“他爱”并重、加强情感投入作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的交往途径,促进智能时代教师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和完善。
杨霞兰英
关键词:教师道德个性化道德共同体
数字时代学习场域的技术协商与身体呈现被引量:10
2022年
数字时代以其网络化、沉浸化、泛媒介化的核心特征再次重启技术、身体与学习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场域身体的回归成为必然趋势。本研究分析了身体如何成为数字时代学习场域的新面向;揭示了数字化技术从不同方向卷入身体世界所形成的身体与技术的“间隙”;探究了数字时代学习场域“身体—技术”关系模式下的技术协商形态和身体呈现形式;进而提出实现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体与技术的共进共生之路径,以此促进数字时代教育的主体性回归。
杨霞
关键词:数字化身体
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份的双重面向与主体形塑被引量:4
2023年
数字时代技术以不同形式渗透到教育领域,促逼学习场景从线下物理场域转向“线下+线上”虚实融合的场域。学习者身处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场景,其身份出现了实体与虚体的双重面向。数字化技术正从不同方向挑战和支配学习者的身份,引发不同维度的矛盾冲突,如,身份展演遭遇混乱、责任边界较为模糊、情感认同受到削弱等。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保障学习者身份的完整性,弘扬学习者的主体性,教育者需要帮助学习者明确“识别—投射”的主体身份认同维度,构建“跨界—划界”的主体责任承担思维,形成“互动-守护”的主体身份情感共同体。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的主体身份,才能实现虚体与实体的共进共生。
杨霞范蔚孙榕谦
关键词:主体身份
智能教育背景下个性化学习特征及保障机制
2023年
智能教育时代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智能教育产品的不断优化为个性化学习赋能.从个性化学习的历史回溯、基本内涵两方面探明个性化学习的本质,指出当前智能教育背景下,个性化学习进程中呈现出学习分析可预测性、资源推送针对性以及学习诊断精准性、学习评价科学性等特征.未来要进一步实现智能技术对个性化学习的赋能,需建立规范的个性化学习体系,创设完备的个性化学习设施,构建个性化学习协同共同体,探索高效个性化学习路径.
范蔚孙榕谦杨霞
关键词:智能教育个性化学习智能技术
媒介技术对学习场域中身体真实的再生产——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被引量:1
2023年
媒介技术、身体真实与学习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即身体与学习不可分割,媒介技术在学习场域中的运用需要身体的参与,媒介技术的不同与身体参与的程度又决定了身体真实的层次类型。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从媒介技术的变迁出发考察身体真实可以发现,从印刷媒介技术到电子媒介技术再到数字媒介技术,身体真实相应地呈现出“去身真实—具身真实—拟身真实”的变迁过程。在此过程中,新媒介技术弥补了旧媒介技术的缺憾,通过对身体真实进行生理上、心理上与时空关系上的补偿,以一种新的尺度改变着学习者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因此,人们应该认识到媒介技术对身体真实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正确处理媒介技术与学习变革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媒介技术的补偿性价值,推动学习智能化范式转型。
杨霞姜文静
关键词:媒介技术
数字时代学习空间的边界重构与权力回归——以人的发展为分析视角
2023年
当前,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技术正在重塑学习形态,仅从内涵特征、价值功能维度研究学习空间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难以解释新兴数字技术背景下“人”的发展与变化。有鉴于此,以人的发展为分析视角,构建“边界-权力”二维分析框架,试图探讨数字时代学习空间中个体的边界与权力问题。其中,就边界而言,依据学习者个体认知框架和心理需求的时空限定,划定了个体学习实践的时空边界、理性边界与认知边界;就权力而言,数字时代学习空间中的权力呈现出向学习者个体回归的历程,即在自治权上表现为个人学习时空内的自我配置,在决策权上表现为双重中介下的自我组织,在选择权上表现为认知偏向下的自我授权。从“人”的动态性变化出发,使得边界划分与权力回归无限接近于个人,关于学习空间的理论也逐渐趋向个人理论与个体效果,有利于为主体行动者寻觅并确立位置,满足学习者真实的学习需求,从而制造因人而异的学习路线。
杨霞范蔚
数字时代学习场域“身体—技术”的可供性生产与响应式协商——基于技术可供性视角
2024年
数字时代“身体—技术”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技术可供性作为解释“技术与人互动关系”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阐释框架,可为学习者“身体—技术”关系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体现为在特定环境下,技术对学习者身体在生理、心理以及时空方面的可供性生产。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技术对学习主体身体的形塑作用,为学习活动提质增效,需要从双向互构的动态视角探究“身体—技术”的协商关系,一是强化技术具身感知,提升学习主体自我意识;二是构建场景学习模式,延展学习主体过程体验;三是确立个体时空边界,构建学习主体身份认同。
杨霞
关键词:主体身份
新时代教师美好生活的多维图景与构建路径被引量:1
2023年
“教师美好生活”理念在新时代庄重出场,是对教师关于美好生活追求的时代演绎。教师美好生活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教师美好生活的探讨是涉及理论创新与实践改革双轨并进的历史过程,同时又直接关涉到教师的生存价值与完整的自我实现。因此,为了更好地厘清教师美好生活构建过程中各主体、各要素、各样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结构逻辑,全景透视教师美好生活的本质要义与实践依据,有必要从“历史—现实”的时空之维、“动态—静态”的状态之维、“公共—私人”的领域之维以及“内生—外塑”的水平之维四个方面搭建共同作用的四维立体多维图景,对教师美好生活的时空演进、状态变化、领域共在以及内外结合问题进行自觉的、完整的审视,以此探索教师美好生活构建的现实路径。
杨霞范蔚
关键词:教学生活自我实现身心健康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调适被引量:2
2023年
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个体行为与社会预期不一致加剧了教师的角色焦虑,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错位加重了教师的角色负担,角色边界模糊引发了教师角色泛化。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教师成为联结多元育人主体的沟通者、整合协同育人力量的组织者、规划协同育人方案的领导者。对此,需要教师深化角色认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明确角色定位,学会自我“减负”。同时,建立以教师为联结的协同育人理念,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支持环境,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培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队伍,为教师角色的调适提供外部支持。
范蔚孙榕谦杨霞
关键词:教师角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