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文静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教学
  • 3篇教学论
  • 2篇教师
  • 1篇邓小平教育思...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分析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化
  • 1篇学术
  • 1篇学术部落
  • 1篇身体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性
  • 1篇师专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教育
  • 1篇媒介
  • 1篇媒介技术
  • 1篇教育思想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7篇姜文静
  • 4篇兰英
  • 1篇杨能
  • 1篇杨霞

传媒

  • 3篇教师教育学报
  • 1篇教育研究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临沧师范高等...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张敷荣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建构被引量:2
2023年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是学科人在其学术部落中共同参与的一种社会践行。张敷荣先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建构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化奠定了基础,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学科制度结构完善中以其所处的学校院系为阵地,实施学科计划,拓展学术交流;在学科边界划分中通过知识专业化、学科本质探寻、教材编订等彰显学科独立性;在学科主题确定中将教师、学生、课程、过程与方法、教材、学科历史等作为专业领域;在学科方法论上,结合学科属性和发展情况形成了特别注重比较法、实验法,并将访谈法、案例法、观察法、文献法作为重要支撑的学科方法体系。由此,形成了其学科化实践中多学科支撑的学科体系,兼容并包、融贯古今的学术体系,基于中国教育实际的话语体系和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的概念体系。当前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需要进行跨学科、情境性和学科互涉研究,组建多元知识主体的异质性学术部落,建构遵循学术与制度逻辑的学科共同体。
姜文静兰英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化学术部落
媒介技术对学习场域中身体真实的再生产——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被引量:1
2023年
媒介技术、身体真实与学习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即身体与学习不可分割,媒介技术在学习场域中的运用需要身体的参与,媒介技术的不同与身体参与的程度又决定了身体真实的层次类型。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从媒介技术的变迁出发考察身体真实可以发现,从印刷媒介技术到电子媒介技术再到数字媒介技术,身体真实相应地呈现出“去身真实—具身真实—拟身真实”的变迁过程。在此过程中,新媒介技术弥补了旧媒介技术的缺憾,通过对身体真实进行生理上、心理上与时空关系上的补偿,以一种新的尺度改变着学习者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因此,人们应该认识到媒介技术对身体真实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正确处理媒介技术与学习变革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媒介技术的补偿性价值,推动学习智能化范式转型。
杨霞姜文静
关键词:媒介技术
张敷荣教学论思想的话语叙事分析
2024年
张敷荣先生是我国当代教学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论思想既蕴含着时代特征又具有个体特质。对其教学论思想进行话语叙事分析,即是对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中关于“有什么”“为何有”“如何有”“有何关系”等问题进行回溯性梳理。具体而言,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中主要由五个方面的话语构成:“七教问”的教学论构成要素,“有专业精神的教师”和能据时空转换的教育者,“培养学生之创造的智慧”的教育理念,“自动学习中的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的教学理论。进而生成了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中的四个向度:融贯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时空延展向度,兼顾人与事的运行机制向度,并置思与行的发生场域向度,统整识与智的行动理想向度等。经由对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基本话语和布展向度的分析,探析出其所彰显的多重现实意义,即在具象描绘中呈现我国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图景、在个体表征中描绘我国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群像、在历史梳理中预见我国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未来、在思想叙述中探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路径等。
兰英姜文静
关键词:教学论思想话语分析
比较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2019年
比较教学论研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比较教学论学科地位确立、研究主体扩充和研究阵地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话语体系不统一,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研究主体学术背景单一,研究客体界定模糊,缺乏与相关研究领域的有机融合;研究成果分散,缺乏统一的学术研究体系等。基于上述问题,文章认为:比较教学论研究在未来应强化话语体系建设,寻求比较教学论研究的一般理论逻辑;突破单一研究主体现状,促进教学论学者与比较教育学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改变比较教学论研究的模糊地位;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重视高校比较教学论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科属性。
姜文静兰英
关键词:比较教育
邓小平教育思想若干具体问题刍议
2014年
运用文献法,从微观视角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若干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重视基础教育的普及、强调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育投入的保障性作用、尊师重教等等具体思想。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邓小平功不可没。
杨能姜文静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
跨文化与教育
跨文化在当今的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中都有涉及,但是在两个学科中对于跨文化的着眼点却有很大的区别。在教育学中跨文化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又一新兴视角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是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己文化与他文化之间处...
姜文静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
“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被引量:2
2019年
"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所呈现的群体-社会性、个体-生物性和超体-数据性的生命特征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能动表现。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的生命性回归是实现"互联网+教育"中生命与生命相遇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是师生关系由共在时空走向差异时空、专业知识由预设生成走向自主定制、学习方式由拟自由选择转向真自由选择、教师由个性缺失走向职业缺失的现实之需。基于"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特征和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的现实之需,构建"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体系,这是实现教师个体生命性发展与群体性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姜文静兰英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生命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