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
- 作品数:2 被引量:9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1年
- 探讨流域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耦合关系及水文机理是当今水科学的前沿问题。通过阐述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水文功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位素技术在生态水文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应用同位素技术、水化学方法与景观格局分析法相结合来研究流域不同景观带水文过程及生态水文功能,来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及水文机理,开展流域地下水-土壤-植被作用层水文过程研究。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工作,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杨永刚肖洪浪赵良菊侯兰功杨秋邹松兵
- 关键词:生态水文过程景观带同位素
- 黑河下游河岸林植物水分来源初步研究被引量:87
- 2008年
- 通过分析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植物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O),应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潜在水源对河岸林植物的贡献。结果表明:在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在河水转化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及水分在土壤剖面再分配的过程中均存在强烈的同位素分馏。对植物水δ18O而言,胡杨、柽柳和苦豆子的δ18O分别为-6.43‰、-6.28‰和-6.61‰,较苦苣菜(-5.14‰)和蒲公英(-5.52‰)明显偏负。柱状频率图显示胡杨最多能利用93%的地下水,柽柳最多利用90%的地下水。而苦豆子97%水分来源于80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水。除0~20cm土层内的土壤水外,苦苣菜和蒲公英可能还有其他潜在水源。即在黑河下游天然河岸林乔木和灌木较多地利用地下水,而草本植物仍然以地表水为主。
- 赵良菊肖洪浪程国栋宋耀选赵亮李彩芝杨秋
- 关键词:河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