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希

作品数:31 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污染
  • 11篇废水
  • 9篇人工湿地
  • 9篇面源
  • 9篇面源污染
  • 8篇养殖
  • 7篇养殖废水
  • 6篇狐尾藻
  • 5篇养猪废水
  • 5篇污染物
  • 4篇底栖动物
  • 4篇亚热带
  • 4篇生态湿地
  • 4篇湿地
  • 4篇农业面源
  • 4篇农业面源污染
  • 4篇群落
  • 3篇稻草
  • 3篇植物
  • 3篇湿地处理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0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理工学院
  • 2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湖南艾布鲁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安徽润航农业...
  • 1篇生态环境部华...

作者

  • 31篇李裕元
  • 31篇李希
  • 27篇吴金水
  • 16篇孟岑
  • 10篇张满意
  • 9篇周脚根
  • 6篇吕殿青
  • 4篇沈健林
  • 3篇肖润林
  • 2篇周训军
  • 2篇吴凤平
  • 2篇唐代生
  • 2篇盛良学
  • 2篇王毅
  • 2篇王美慧
  • 2篇韩增
  • 1篇何兴兵
  • 1篇邹冬生
  • 1篇王伟波
  • 1篇沈建林

传媒

  • 8篇农业现代化研...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方法比较——以小流域气象和水文数据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对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进行有效估值能提升其数据质量。为探究不同估值方法对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亚热带典型小流域长期定位观测的每日气象和水文数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太阳辐射量、降雨量及地表径流量)为例,以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平均误差(MAE)和Pearson相关系数(r)为性能验证指标,比较了线性内插法(LIM)、K-最近邻插值法(KNNM)、样条插值法(SIM)、多项式插值法(PIM)和核密度估值法(KDEM)5种估值方法的估值性能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LIM、SIM和KDEM的估值性能总体上优于其它2种方法;(2)5种估值方法对气象数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太阳辐射量)缺失值估值的RMSE为1.81~6.35,MAE为1.30~4.20,r为0.70~0.98(P<0.05),而对水文数据(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缺失值估值的RMSE为12.54~26.28,MAE为3.60~14.21,r为0.07~0.72。可见,各估值方法对气象数据的估值性能强于对水文数据;(3)上述数据集的变异系数(CV)与估值评估指标(RMSE、MAE及r)线性相关(P<0.05),是影响估值性能的重要因素。
甘蕾周脚根石锦李希沈健林吕殿青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缺失值估值方法时间序列
一种利用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方法及系统,步骤是:A、蟹塘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包括:(1)蟹塘;(2)溢流装置;(3)绿狐尾藻生态浮床;(4)防护装置;B、生态湿地和蟹塘植物配置;C、蟹塘中放养中华绒...
李裕元孟岑李希程牧春韩增吴金水
文献传递
基于秸秆材料的生物基质系统对养殖废水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和资源化利用优势,但畜禽养殖废水浓度较高,直接排入人工湿地易导致湿地植物死亡,采取措施适度降低废水污染物浓度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前提。因此,本研究选取稻草和芦苇两种秸秆材料,设置稻草、芦苇和对照三个处理,利用三级生物基质消纳系统,开展为期6个月的野外控制试验,对比分析稻草和芦苇对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自身的降解特征,探讨生物基质系统对养殖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稻草和芦苇对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稻草对NH_(4)^(+)-N、TN和TP的去除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4.9%、39.2%和39.6%,去除负荷分别为17.38、19.84和3.02 g/(m^(3)·d);芦苇对COD的去除率相对较高,为50.6%,去除负荷为87.28 g/(m^(3)·d)。NH_(4)^(+)-N和TN的去除效果与Eh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TP的去除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稻草的降解速率显著快于芦苇,半年内的月平均降解率分别为8.0%和3.6%。稻草总体去除效果好于芦苇的原因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速率相对较快有关,但是芦苇作用的持续时间则相对较长。
蒋磊郭宁宁刘铭羽彭健李希张满意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养殖废水稻草芦苇污染物去除率
水芹-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
2024年
在安徽淮南构建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quitense Kunth)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37 d)对猪场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芹-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6.52%、92.79%和65.27%。试验运行50 d时人工湿地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的出水浓度分别为1.96、0.14和39.60 mg·L^(-1),均达到GB 3838-2002的Ⅴ类标准,其中,总磷出水浓度达到Ⅲ类标准。植物吸收对人工湿地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9.30%~56.32%和23.38%~97.10%,其中,绿狐尾藻吸收对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贡献率分别为49.84%和90.41%,为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主要途径;绿狐尾藻湿地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沿程削减模型以指数削减模型为最佳,公式分别为y=(-10.80+1.30 C_(i0))e(-0.24-0.01 C_(i 0))t、y=(0.97+1.33 C i0)e^(-0.23-0.09 C_(0)t和y=(23.56+0.83 C_(i0))e^(-0.27+0.01 C_(i0))t。采用上述模型对绿狐尾藻湿地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出水浓度进行预测,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d时各污染物浓度可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6 d时各污染物浓度均可达到GB 3838—2002的Ⅴ类标准。综上所述,通过经济湿地(种植水芹)与生态湿地(种植绿狐尾藻)相结合的模式,完全可以实现对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
谢陈李希何兴兵徐英华贾中政李裕元王杰吴金水
关键词:养殖废水水芹人工湿地
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不确定性分析——以小流域气象和水文数据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普遍存在的时间序列缺失值进行有效估值,进而改善时间序列数据的质量。【方法】以亚热带典型小流域长期定位观测的气象(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太阳辐射)及水文(降水量、地表径流量)数据为样本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比较了线性内插法、K-最近邻插值法、多项式插值法、样条插值法和核密度估值法5种估值方法的性能差异,分析了不同取样时间步长(日和月)及不同数据缺失量(1%、5%、10%、15%、20%)条件下对缺失值进行估值的不确定性。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值平均误差(MAE)和Pearson相关系数(r)3个交叉验证指标用于评估5种估值方法的性能优劣。【结果】①5种方法估值性能较好,Pearson相关系数为0.62~0.99(P<0.05),且以核密度估值法和多项式插值法的估值性能为优;②数据缺失量和取样步长增加降低了5种估值方法的估值精度;③数据集的变异系数(CV)与估值评估指标(RMSE、MAE及r)显著相关(P<0.05)。【结论】核密度估值法和多项式插值法的估值结果相对更可靠,变异系数是影响估值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石锦周脚根王辉甘蕾沈健林李希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缺失值估值方法时间序列
美人蕉、梭鱼草和黄菖蒲人工湿地系统对养猪废水的脱氮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植物构建的湿地系统有不同的脱氮特征。通过野外小区试验,以3种常见挺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为研究对象,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 d时探究其对养猪废水(沼液)的脱氮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湿地系统对TN、NH 4+-N和NO 3--N的去除效果均为梭鱼草>黄菖蒲>美人蕉,脱氮量分别为3.93、3.74和2.96 g·m^-2·d^-1,其中微生物转化脱氮居主导地位,分别占去除总量的66%、73%和64%,底泥吸附(13%、10%和22%)和植物吸收(21%、17%和14%)途径占比均较低。3种挺水植物在养猪废水(沼液)中均可存活,其中梭鱼草生物量较大,湿地脱氮效果最好,适合作为养猪废水(沼液)处理的先锋植物;黄菖蒲根系相对发达,低温阶段生长良好,与梭鱼草存在季节方面的互补性;美人蕉耐受能力较强,但净化能力较弱。
夏梦华刘铭羽郭宁宁叶磊李希李裕元张满意吴金水
关键词:养猪废水人工湿地梭鱼草黄菖蒲美人蕉
亚热带丘陵区湿地水生植物组合模式拦截氮磷的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人工湿地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植物构成及其组合模式是影响湿地污染消纳能力的关键。以湖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通过人工湿地小区试验,选取对氮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浮水植物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为主要植物,分别与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灯芯草(Juncus effusus)、野芋头(Calla palustris)、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构成不同的植物组合模式,研究其对农村污水(COD:56.34~109.41 mg·L^(-1)、TN:21.11~33.24 mg·L^(-1)、TP:3.36~5.74 mg·L^(-1))的净化效果,旨为亚热带丘陵区农村污水人工湿地生态治理工程提供参数依据。结果表明,观测期内(7—11月),野芋头组合对COD去除效果最好,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为21.24 mg·L^(-1),平均去除率为72.9%。铜钱草组合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N平均质量浓度为3.52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84.9%。梭鱼草组合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P平均质量浓度为0.22 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95.2%。各植物组合氮磷积累量分别在12.43~30.87 g·m^(-2)和0.99~4.69 g·m^(-2)之间,梭鱼草组合氮磷积累量最大(8月:N 30.87 g·m^(-2)和11月:P 4.69 g·m^(-2))。植物吸收占总氮磷去除的比例分别为17.3%~27.8%和10.3%~16.7%,其中,以梭鱼草组合对氮磷的吸收比例最大,野芋头组合吸收比例最小。综合而言,绿狐尾藻与梭鱼草组合为研究区最佳湿地水生植物组合模式。
王丽莎李希甘蕾张瑞吕殿青周脚根张满意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
3种基质材料对高浓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及降解过程被引量:10
2019年
养殖场直排废水负荷高,易造成湿地植物无法生长、处理效率低等问题.为使养殖废水通过前端生态治理技术,出水达到湿地植物耐受范围,探索高效利用作物秸秆,降低污染负荷的可行性,开展野外控制实验,对比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秸秆--麦秸、稻草和玉米秆对猪场废水N、P的吸附去除效率.三级基质池各填充12. 5 kg干秸秆,设定连续式进水,水力停留时间7 d.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NH4^+-N、NO3^--N和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 652. 83、371. 31、303. 51、0. 67和65. 22 mg·L^-1时,麦秸对COD、TN和T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32. 1%、40. 9%和33. 3%,稻草对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43. 4%.经180 d处理后3种基质材料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均未完全分解.各种基质材料木质素降解速率低于纤维素与半纤维素,且稻草中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最快,麦秆中半纤维素降解最快.结果表明,麦秆和稻草对去除高浓度养殖废水污染物效果均好于玉米秆,并且建议基质材料更换周期为5个月,可为生物基质材料运用于养殖废水处理提供数据支撑.
刘铭羽夏梦华李远航陈坤赵聪芳李希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麦秸稻草玉米秆养殖废水纤维素
利用秸秆材料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氮的转化与氨排放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养殖废水浓度过高,直接排入生态湿地容易造成植物死亡。因此,在养殖废水进入生态湿地之前,须进行前处理,降低其养分浓度,以确保生态湿地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作物秸秆材料对氮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麦秸、玉米秆、稻草和对照4个实验组,在经过6个月的连续处理后,总氮出水浓度为359.8~614.0 mg·L-1,去除率为30%~40%,氨氮出水浓度降至210.6~449.1 mg·L-1,作物秸秆对高负荷养殖废水中氮的脱除效果显著;出水氨氮浓度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人工湿地要求的植物耐受限度内;不同形态氮浓度在基质系统处理前后的占比变化不大,主要以氨氮为主(平均为68.3%),其次为颗粒态氮(平均为22.0%),硝态氮占比极低(<1%);添加作物秸秆能降低养殖废水的氨挥发,生物基质消纳系统中以氨挥发形式损失的氮约占TN去除量的10%,明显低于自然条件下的损失率(60%)。以上研究结果对优化生态湿地处理高负荷畜禽养殖废水工艺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赵聪芳陈坤李希夏梦华刘铭羽蒋磊张满意李裕元吕殿青吴金水
关键词:作物秸秆养殖废水氮转化生态处理
亚热带丘陵区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湿地植物配置的响应被引量:3
2020年
人工湿地是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底栖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氮磷污染物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小区控制试验,系统研究了3种挺水植物和1种沉水植物表流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化学需氧量(COD)、氮磷(NP)质量浓度等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探讨湿地植物构成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主要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和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但不同季节和不同植物配置条件下底栖动物群落构成具有显著差异。(2)湿地植物对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无植物对照湿地(CK)的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为5162 ind·m^−2和154 g·m^−2,水处理效果最好的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则均为最低,仅为611 ind·m^−2和73 g·m^−2,3类挺水植物湿地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856-321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9-124 g·m^−2。(3)春季除绿狐尾藻湿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显著低于其它湿地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夏季不同类型湿地间各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4)水体总磷(TP)、电导率(EC)和化学需氧量(COD)是影响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但是不同物种的主导影响因子则有所差异,其中主要优势种黄色羽摇蚊与EC呈显著正相关(P<0.05),霍甫水丝蚓与CO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泉膀胱螺则主要与DO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于指导人工湿地的构建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郭宁宁李希李裕元周训军叶磊孟岑夏梦华吕殿青彭健
关键词:底栖动物人工湿地湿地植物环境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