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凯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三角帆
  • 3篇三角帆蚌
  • 1篇淡水
  • 1篇淡水珍珠
  • 1篇珍珠囊
  • 1篇珍珠质
  • 1篇植入
  • 1篇生理代谢
  • 1篇酸酶
  • 1篇体内植入
  • 1篇内植
  • 1篇外套膜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磷酸酶
  • 1篇机体
  • 1篇碱性磷酸酶
  • 1篇钙含量
  • 1篇RNA

机构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施志仪
  • 3篇李文娟
  • 3篇李倩
  • 3篇黄凯
  • 1篇付元帅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插核部位对机体生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旨在探明内脏团不同插核部位对三角帆蚌机体生理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龄三角帆蚌180只,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按内脏团5个部位(Ⅰ.斧足内脏团前端;Ⅱ.斧足内脏团中部;Ⅲ.近生殖腺部;Ⅳ.近胃部;Ⅴ.近肾部)进行插核,并分别在插核后第5、10、20、50天(thd)采集蚌体淋巴血样,检测机体的尿酸及肝、肾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插核对珍珠质沉积相关的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插核手术处理的蚌体与对照组机体生理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2)5个插核组试验蚌术后5—20thd尿酸含量显著高于50thd时(P<0.05),且Ⅴ组尿酸含量在10—50thd显著高于其余各组。(3)各插核组尿素氮、肌酐含量5thd时均显著高于50thd(P<0.05),其中Ⅰ、Ⅲ组20—50thd无显著变化,Ⅴ组的尿素氮含量除5thd外,其余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Ⅰ、Ⅱ、Ⅲ组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在20thd前均显著低于50thd时(P<0.05),Ⅳ组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力除了10thd外,均显著高于其余插核组,Ⅴ组的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在20thd之后均仅次于Ⅳ组,并显著高于Ⅰ、Ⅱ、Ⅲ组。(5)Ⅰ组插核后10thd血液钙含量显著低于5thd时,10—50thd间无显著变化;Ⅱ、Ⅲ组血液钙含量变化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20thd达到峰值;Ⅳ组血液钙含量随着试验期的延长显著降低,Ⅴ组血液钙含量10、50thd时显著高于其余4组。Ⅱ、Ⅲ组碱性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变化,Ⅰ、Ⅳ组显著降低(P<0.05),而Ⅴ组在5—20thd显著升高,20—50thd显著降低,20thd时出现峰值。研究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内脏团插核后20d内机体各生理指标显著变化,之后趋于稳定,表明其术后20d可能是机体损伤的修复和功能恢复以及钙性磷酸酶含量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
黄凯施志仪李文娟李倩
关键词:三角帆蚌生理代谢钙含量碱性磷酸酶
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部位插核育珠对珍珠囊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omingii)内脏团不同部位进行插核,研究各组珍珠囊形成、结构以及珍珠质沉积的差异,从而确定出有利于珍珠形成的插核核位。实验选取内脏团5个部位(I:斧足内脏团前端;II:斧足内脏团中部;III:近生殖腺部;IV:近胃部;V:近肾部)进行插核,并分别在插核后第20、50、90、150天(thd)采集内脏团插核部位进行组织固定,利用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不同插核部位珍珠囊结构及珍珠质沉积情况。结果表明:(1)插核施术后20 d,II组插核位点最早形成单层低柱状上皮细胞,为次生珍珠囊;(2)插核施术后50 d,I、II、III组均形成了珍珠囊上皮细胞,而IV、V组插核位点未出现类似的柱状细胞。其中II、III组珍珠囊上皮细胞前端含有大量体积较大的颗粒物;(3)插核施术后90 d,I、III组珍珠囊细胞间出现大量细胞间隙,I、II组珍珠囊表皮细胞具有多核现象的细胞数量增多,且II、III组上皮细胞中颗粒物数量增多,而IV、V组插核位点形成了复层扁平上皮细胞;(4)插核施术后150 d,I、III组珍珠囊内表皮细胞间隙变少。II组珍珠囊上皮细胞游离端存在大量的微绒毛,其与III组相似,珍珠囊上皮细胞细胞核明显增多,颗粒物减少。该时期,IV组在插核位点上形成了不连续的低柱细胞、V组插核位点仍未出现珍珠囊细胞。(5)三角帆蚌在插核术后养殖150 d后,I、II、III组珠核表面出现明显的珍珠质沉积,II、III组珍珠质沉积均匀,I组不均匀,并且II组沉积的珍珠层厚度(0.85 mm±0.06 mm)显著大于I、III组(P<0.05;0.62mm±0.07 mm,0.56 mm±0.03 mm),而IV、V组珠核表面没有珍珠质沉积。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插核部位珍珠囊上皮细胞的形成存在明显差异,斧足–内脏团前端、斧足–内脏团中部以及近生殖腺部插核能形成完整的珍珠囊结构并沉积珍珠质,其中斧足–内脏团中部插核更有利于珍珠的生长。本�
李文娟黄凯李倩祁晓翔尚朝周子睿付元帅施志仪
关键词:三角帆蚌珍珠囊珍珠质
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体外培养优化及体内植入培养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通过优化改良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方,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外套膜进行细胞培养,并且以显微观测、RNA/DNA的比值作为该细胞增殖的评价指标,分别对体外培养细胞的迁出时间、速度、数量以及增殖活力进行测定。分别取体外培养第24、108、120小时的细胞进行Hoechst DNA荧光标记,然后将3组标记细胞植入三角帆蚌外套膜中在蚌体内培养,在植入后第24、72、120、168、216小时运用RNA/DNA指标检测活体培养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缓冲液和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胞从外套膜组织中迁出,迁出速度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细胞的活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培养至108 h时,细胞活力达到最大,RNA/DNA比值为24.53,在108 h后显著下降(P<0.05),显微观测的细胞生长状况与RNA/DNA指标测定相吻合。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植入蚌体外套膜中再进行培养时发现,对体外培养活力较好的细胞,活体内环境可增大细胞的活力,RNA/DNA比值最高达到25.45,但在活体培养168 h后活力显著下降(P<0.05);而对体外培养活力较差的细胞,活体内环境对细胞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旨在为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增殖的深入研究及建株提供基础性资料。
李倩施志仪李文娟黄凯祁晓翔
关键词: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RNA淡水珍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