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昆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机器人辅助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神经干
  • 2篇条件培养基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后凸
  • 2篇后凸成形
  • 2篇后凸成形术
  • 2篇机器人
  • 2篇脊髓
  • 2篇骨科
  • 2篇骨科机器人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杨昆
  • 7篇申才良
  • 5篇董福龙
  • 5篇宋旆文
  • 4篇张银顺
  • 3篇钱军
  • 3篇李伟
  • 2篇刘晓颖
  • 2篇章仁杰
  • 2篇张峰
  • 1篇桂斌捷
  • 1篇周蔚
  • 1篇张晶晶
  • 1篇胡孔足
  • 1篇沈龙祥
  • 1篇孙和炎
  • 1篇王莹
  • 1篇蒋玮
  • 1篇陶晖
  • 1篇王汉邦

传媒

  • 4篇颈腰痛杂志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MP-4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转归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经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同培养后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BMSCs与NSCs共培养模型,在共同培养体系中加入BMP-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的存活率,同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NSCs的分化情况,通过比较NSCs的存活率和分化率,进而分析BMP-4对共培养后NSCs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结果共培养体系加入BMP-4后,大鼠NSCs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BMP-4促进了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而阻碍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而分化后的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蛋白神经胶质细胞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MP-4阻碍了MSCs促进NSCs有效分化的效应。
李海太申才良宋旆文刘晓颖杨昆杜宁王汉邦
关键词:共培养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病变邻近节段与病理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DTI技术测定双侧颈髓的FA及ADC值,以了解脊髓型颈椎病邻近节段的病理特征,并评估双侧颈髓的皮质脊髓束及脊髓丘脑束的功能状态。方法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理征阳性10例,阴性5例)患者与1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接受颈髓MRI扫描,将双侧颈髓皮质脊髓束及脊髓丘脑束作为感兴趣区,对三组FA及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间传导束FA值及ADC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_(3-4)层面阳性患者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及脊髓丘脑束ADC值均升高(P<0.05),左右侧各传导束FA值均未见减低(P>0.05);C_(4-5)层面仅双侧皮质脊髓侧束ADC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_(3-4)层面阴性患者仅双侧皮质脊髓侧束FA值减低(P<0.05);C_(4-5)层面仅右侧皮质脊髓前束及双侧脊髓丘脑束FA值减低(P<0.05)。C_(3-4)层面阳性与阴性相比,仅右侧皮质脊髓前束FA值减低(P<0.05),其余传导束双侧FA值及ADC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_(4-5)层面相比,仅双侧脊髓丘脑束FA值减低(P<0.05)。结论DTI参数值可以反映阳性与阴性CSM患者邻近节段运动及感觉传导束的病理生理功能状态,提示脱髓鞘及轴突变性的存在。
李威陈森林金韦明巫贤勇杨昆王莹宋沛文董福龙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脊髓型颈椎病病理征皮质脊髓束
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接受PKP治疗的40例OVCF患者,随机分组至传统单侧PKP组(传统组)和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组(机器人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充填占比等指标。结果两组单侧PKP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和3个月时,机器人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单侧PKP,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减少切口长度(P<0.001)、透视次数(P<0.001),增加非穿刺侧骨水泥充填(P<0.001);虽然机器人组总穿刺时间显著多于传统组(P<0.001),但若仅计算机器人的单纯穿刺时间,则显著少于传统组(P<0.001)。结论机器人辅助优势路单侧PKP在术后3d及3个月后的随访获得优于传统单侧PKP的临床疗效,而在1个月时疗效相同,但具有高准确度、稳定性,减少透视暴露。
宋旆文杨昆董福龙钱军张银顺李伟申才良
关键词:骨科机器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机器人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改良示踪器固定方式治疗Kümmell’s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 比较天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中,棘突夹固定与贴皮固定示踪器治疗Kümmell’s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单发椎体Kümmell’s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示踪器固定方式,分为传统组(棘突夹固定,52例)和改良组(贴皮固定,61例)。比较两组患者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及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度、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失败患者,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6.1±5.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组的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辐射剂量、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度、椎体高度、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及渗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PKP治疗Kümmell’s病过程中安装棘突夹与贴皮固定示踪器均能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改良贴皮固定示踪器可减少创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陶晖黄志伟夏暑阳杨昆张银顺李伟董福龙钱军申才良
关键词:PKP
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因ADS就诊、行后路短节段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其中机器人置钉15例,徒手置钉17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置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置钉准确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结束,均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部感染。与徒手组相比,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置钉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影像学,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置钉在ADS手术中能够更加精准地置入椎弓根螺钉,而且缩短置钉时间、减少出血量。
杨昆宋旆文张银顺董福龙李伟章仁杰钱军申才良
条件培养基局部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2015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装置制作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局部注射BMSC-CM 10μl),两组均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血管生长及空洞体积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的BBB后肢功能评分、斜板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脊髓损伤处空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结论 BMSC-CM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张峰申才良宋旆文章仁杰董福龙杨昆
关键词:脊髓损伤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BMSCs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培养NSCs,观察NSCs形态变化。用MTT法及NSCs球数目和直径的统计分析了解NSCs增殖情况,同时行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鉴定其分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获得大量未分化且悬浮生长的NSCs球,并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组能够促进NSCs球的吸附贴壁,但与对照组相比光密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s球数目和直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另外,BMSCs条件培养基组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MB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MAP-2表达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大鼠BMSCs条件培养基促进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不抑制其增殖作用。
杨昆申才良宋旆文刘晓颖徐鹏张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国人鞋子尺寸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大小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验证国人鞋子尺寸及膝关节假体大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中国患者121例(132膝)进行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男性34例(40膝),女性87例(92膝);年龄47~83岁,平均(66.03±7.49)岁;身高142~180 cm,平均(161.50±7.68)cm;体重46~95 kg,平均(66.64±10.16)kg;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15~33.32 kg/m^(2),平均(25.55±3.38)kg/m^(2)。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假体厂家、胫骨假体型号、股骨假体型号采集记录,3种厂家的假体纳入研究。电话询问患者鞋子尺码并记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Spearman’s秩相关性分析。结果Spearman’s秩相关性分析结果为鞋子尺码与胫骨假体前后径(anterior posterior,AP)(r=0.608,P<0.05),鞋子尺码与胫骨假体内外侧径(medial later,ML)(r=0.631,P<0.05),鞋子尺码与股骨假体AP(r=0.739,P<0.05),鞋子尺码与股骨假体ML(r=0.71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强正相关。身高与胫骨假体AP(r=0.407,P<0.05),身高与胫骨假体ML(r=0.446,P<0.05),身高与股骨假体AP(r=0.536,P<0.05),身高与股骨假体ML(r=0.56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中等正相关。结论国人鞋子尺码大小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大小存在正相关,此相关性可以提高骨科医生在术前规划中预估假体大小的准确性,经济有效。
蒋玮申才良杨昆胡孔足桂斌捷孙和炎张利锋李岩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WNT2B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WNT2B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在1例hBMSCs中过表达WNT2B基因,并将其进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软骨细胞标志基因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和Collagen Ⅱ的表达变化,在光镜下计数软骨岛的数目,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分泌硫酸化糖胺聚糖的染色强度和肥大软骨细胞数目。结果在hBMSCs成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过表达WNT2B对Sox-9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564)、显著抑制Collagen Ⅱ基因的表达(P=0.009),显著减少软骨岛的数目[(78.833±8.796)个/孔比(32.333±4.844)个/孔,P=0.000],显著减少软骨细胞分泌硫酸化糖胺聚糖的染色强度[(80.247±4.806)个/孔比(53.165±4.723)个/孔,P=0.000],显著减少三维诱导培养形成的肥大软骨细胞数[(13.833±2.994)个/视野比(6.667±1.211)个/视野,P=0.000]。结论WNT2B可以抑制体外hBMSCs向软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杨昆周栓虎周蔚周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基因过表达
新型成人后路寰椎骨折钉板复位内固定系统的设计
2024年
背景: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复位良好、操作简便的后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寰椎爆裂性骨折的内固定系统。目的:基于寰椎CT测量数据设计并优化一种符合人体局部解剖结构特征,操作简便且复位优良的新型后路寰椎骨折钉板复位内固定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7例成人的CT图像,在图像上依次测量内倾角0°经后弓侧块螺钉轨迹长度、最大内侧倾斜角与此时经后弓侧块螺钉轨迹的长度、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高度、两侧经后弓侧块螺钉进针点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寰椎后弓半径、寰椎后结节至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结节至枢椎椎弓上表面的距离,分析数据并设计优化一种符合人体解剖学特征的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①所有受试者两侧的内倾角0°螺钉轨迹长度、最大内倾角度、最大内倾角螺钉轨迹长度、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高度、进钉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寰椎后弓外侧缘半径、寰椎后结节至枕骨大孔后缘距离、寰椎后结节至枢椎棘突上表面距离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在男性与女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研究成功设计了新型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并获得国家专利;该内固定系统适合寰椎后弓解剖学特征,既可有效治疗寰椎爆裂性骨折,又可保留枕寰枢关节运动功能。
牛河钢杨昆张晶晶闫怡竹张银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