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妍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抑郁障碍
  • 2篇针刺
  • 2篇针刺法
  • 2篇针刺法治疗
  • 2篇疏肝
  • 2篇疏肝健脾
  • 2篇健脾
  • 2篇刺法
  • 2篇刺法治疗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临床随机对照
  • 1篇临床随机对照...
  • 1篇脑功能
  • 1篇脑功能成像
  • 1篇功能成像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研究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蒙华庆
  • 2篇王力
  • 2篇李学智
  • 2篇任毅
  • 2篇吕发金
  • 2篇丁燕
  • 2篇曾妍
  • 1篇汪莹

传媒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疏肝健脾针刺组、非经非穴组和西药组,各35例。3组均治疗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1)入组8周时,疏肝健脾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00%、非经非穴组为64.29%、西药组为90.91%,疏肝健脾针刺组和西药组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治疗后3个月,疏肝健脾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3%、非经非穴组为71.43%、西药组为87.88%,疏肝健脾针刺组优于非经非穴组和西药组(P<0.05)。(2)入组8周时,疏肝健脾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HAMD-17减分率与GQOLI-74总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疏肝健脾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HAMD-17减分幅度与GQOLI-74总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肝健脾针刺可以显著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HAMD-17与GQOLI-74评分,近期疗效与西药相当,但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疗效的持续可能与针刺对机体的整体调整有关。
任毅李学智吕发金王力丁燕蒙华庆曾妍
关键词:抑郁障碍疏肝健脾针刺
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抑郁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技术探讨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抑郁障碍的脑神经调控基础。方法:纳入15例符合要求的抑郁症患者,接受疏肝健脾针刺法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f MRI)扫描检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方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脑功能成像数据与15名健康人做配对t检验。将治疗前后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治疗前抑郁患者与健康人比较,ALFF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有:双侧颞叶的颞下回、梭状回、海马旁回、钩回、边缘叶;右侧颞叶的颞中回部分区域;左额叶眶部额上回(P<0.001);ALFF值显著减低的脑区有:双侧丘脑(背内侧核、腹外侧核);右后扣带回;右侧顶叶楔前叶等区域;双侧对称的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右侧比左侧脑区体积大);右侧颞极颞中回、颞下回(P<0.001);(2)针刺后抑郁患者与健康人比较,ALFF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有:双侧颞叶的颞下回、梭状回、海马旁回、钩回、边缘叶(P<0.001);左额叶眶部额上回;ALFF值显著减低的脑区有:双侧顶叶楔前叶等区域(P<0.001)。结论:经过疏肝健脾法针刺8周后,功能磁共振图像数据发生了明显变化。推测针刺对丘脑-扣带回-海马旁回-额叶神经通路的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的脑内神经信息调控基础。
汪莹李学智吕发金任毅蒙华庆曾妍丁燕王力
关键词:抑郁障碍疏肝健脾针刺脑功能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