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动物性
  • 1篇信号
  • 1篇血象
  • 1篇髓象
  • 1篇皮肤
  • 1篇细胞
  • 1篇灵长类
  • 1篇灵长类动物
  • 1篇金丝猴
  • 1篇甲状腺
  • 1篇骨髓
  • 1篇骨髓象
  • 1篇非人灵长类
  • 1篇RHINOP...
  • 1篇C细胞

机构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张耀平
  • 2篇严清明
  • 1篇张耀平
  • 1篇彭燕章
  • 1篇胡黎娅
  • 1篇叶智彰
  • 1篇李绍东

传媒

  • 2篇Zoolog...
  • 1篇野生动物

年份

  • 1篇1990
  • 1篇1988
  • 1篇198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金丝猴(Rhinopithecus)甲状腺的C细胞被引量:1
1987年
本文以HE和镀银显示法研究了三种金丝猴甲状腺C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金丝猴的C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主要分布在甲状腺外侧叶上1/3偏内侧的深部,在下1/3外侧缘浅表面也有少量细胞分布。细胞数量少,分布范围窄,主要位于滤泡内和滤泡之间,以单个细胞分布为主,但在滤泡之间偶尔见到有2—3个细胞在一起的。其他部位未见C细胞。三种金丝猴C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无明显差异。
张耀平张耀平叶智彰
关键词:金丝猴甲状腺C细胞
非人灵长类动物性皮肤的意义被引量:6
1990年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灵长类动物的性皮肤,但多数偏重于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研究着重于探讨性皮肤的起源,进化历史以及机能意义等。所谓性皮肤,一般指雌性动物的性皮肤,而雄性动物的性皮肤研究得不多。但是,什么是性皮肤,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Zuckerman等(1938)把性皮肤描述为“对雌性激素的刺激报以颜色或肿胀反应表现的任何部位的皮肤。”由此可知,性皮肤的表现有赖于雌性激素,换言之,它的基础是雌性激素的作用。在许多旧大陆猴和黑猩猩中,通常性皮肤局限于生殖部位和臀部,但是在某些种类,如山魈(Mandrillus sphinx)出现在面部,狮尾猴(Thero pithecus gelada)则出现在胸部。
张耀平严清明
关键词:灵长类动物
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血象和骨髓象的研究
1988年
本文研究了70只豚尾猴的血象和骨髓象,其结果见表1表2。这些动物分别来自不同气候地带的保山和景洪,前者属温带气候,后者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张耀平王景松严清明胡黎娅刘江海李绍东张有银
关键词:血象骨髓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