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凡君

作品数:9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译学
  • 7篇翻译
  • 7篇翻译学
  • 6篇生态翻译
  • 6篇生态翻译学
  • 3篇学者
  • 3篇译学研究
  • 2篇专家学者
  • 2篇家学
  • 2篇国际生态
  • 2篇翻译研究
  • 1篇学术定位
  • 1篇译学理论
  • 1篇英语
  • 1篇语境
  • 1篇社科
  • 1篇社科基金
  • 1篇社科基金项目
  • 1篇社区教育
  • 1篇生态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 3篇上海海事大学
  • 3篇澳门理工学院
  • 2篇郑州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孟凡君
  • 3篇宋志平
  • 2篇蒋骁华
  • 1篇刘佩芸
  • 1篇刘爱华
  • 1篇边立红
  • 1篇邓科

传媒

  • 3篇中国翻译
  • 2篇鄱阳湖学刊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翻译
  • 1篇英语研究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总结、反思与探索——第二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1
2012年
继2010年11月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在澳门成功举行之后,由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1—14日在上海海事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62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研讨会。本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的主题是“生态翻译学十年:回眸与展望”,旨在回顾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解读十年的研究成果(思创,2011)。因此,总结、反思与学术探讨以及理论构建和应用研究的深入拓展,便构成了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
宋志平孟凡君刘爱华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专家学者
论生态翻译学研究与发展中的理论自信被引量:3
2019年
生态翻译学经过近20年的稳步发展,已成为颇有影响的中国原创翻译学理论。纵观其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对所创理论的自信始终贯穿其中。生态翻译学发展中的理论自信主要体现在: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为坚实基础,以客观严谨的科学理论为必要前提,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不竭动力,以理论自身的稳步发展为活力源泉。
宋志平孟凡君刘爱华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生态文明
生态翻译学的“四生”理念——胡庚申教授访谈被引量:41
2019年
胡庚申教授系生态翻译学创始人。原为清华大学二级教授,现为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院长、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translatology Research)创始会长,亚太国际交流英语学会(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English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理事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系列会议执委会主席,国际期刊《生态翻译学学刊》(Journal of Eco-translation Studies)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交流英语系列教程》总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系列文集》总主编等。他分别于2008年和2018年主持生态翻译学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38部。其中,2019年在世界著名的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专著《生态翻译学: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建构》(Eco-Trans-latology:Towards an Eco-Paradigm of Translation Studies),被学界誉为"开发本土学术资源的一面旗帜"。胡庚申教授在2013年出版的专著《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中提出"三生"的概念。所谓"三生",即翻译生态、译本生命和译者生存,指的是以"生"为线索展开研究和论证阐述,表明"生"是生态翻译学发展之基石(1)。2016年,胡庚申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指出,"生"是指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生命"及其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Life here refers to the life of the texts involved in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vital statu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exts)(2)。在2018年"第六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中,胡庚申又提出"生生之谓译",成为生态翻译学的新发展和新方向。2019年,胡庚申在研究论文中反复强调生态翻译学的"三生"主题和翻译文本的"生命"形态(3),并在"全国第三届生态翻译与认识翻译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尚生—摄
胡庚申孟凡君蒋骁华边立红蒋骁华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青年学者
王佐良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被引量:6
2012年
王佐良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学者和翻译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王佐良先生丰富的翻译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王佐良的翻译思想虽然未具体系架构,却有自己独特的实质和发展脉络,其翻译研究视角经历了从文体学转向到文化学转向,再到人类学转向和生态学转向的依次演变。在当时正处于急速转型过渡期的中国翻译生态环境中,其翻译思想的演变以"适合"之道一以贯之,并终至中和。
邓科孟凡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论翻译研究本土化趋势下的译学体系构建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以陈东成教授的新著《大易翻译学》为探究由头,旨在从四象视角对中西译学界翻译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审视与观照。作者认为,西方的译学研究长于细致入微,而短于统摄全貌;中国本土的译学研究长于统摄全貌,而短于细致入微。要有效地从事译学研究,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本民族的认知优势之时,努力汲取西方学者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既要致广大,又要务精微,唯如此,则善莫大焉。
孟凡君
关键词:译学本土化四象
论中国当代译学研究的文化主体意识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当代的译学研究理路,既不应与传统译学理路简单认同,也不应与西方译学理路盲目嫁接,而应在当代文化的立足点上,合理继承传统译学理路,灵活借鉴西方译学理路。换言之,在对中国传统译学理路的继承中,既应从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求同性阐释以求其真,也应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进行求异性甄别以致其用;在对西方译学理路的借鉴上,既应从西方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求同性解读以洞其微,也应从中国当代文化的语境下进行求异性参证以尽其妙。
孟凡君
关键词:译学研究文化主体意识文化语境
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新探索——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综述被引量:53
2011年
由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主办的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于2010年11月9日-10日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5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国际译界名家与中外嘉宾在发言中对这次大会的召开、
蒋骁华宋志平孟凡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译学理论译学研究专家学者
论生态翻译学在中西翻译研究中的学术定位被引量:27
2019年
自胡庚申教授在世纪之交竖起生态翻译学的旗帜以来,生态翻译学在支持和质疑中孑孑前行。其中对生态翻译学的质疑主要有三方面:1)生态翻译学的命名;2)生态翻译学的体系建构;3)生态翻译学的实际运用。本文拟通过探究生态翻译学在中西翻译研究的定位,试图解答以下问题:一、生态翻译学的正名;二、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建构对中西译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三、生态翻译学在世界翻译研究话语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作者将阐明:若言生态翻译学的种子是"适应/选择"的进化论原理,那么其根本是翻译适应选择论,其基壤是天人合一的华夏生态文明,其主干是"宏观-中观-微观"理论体系,其枝叶即是国际翻译研究交流平台,那么,其果实将是带有华夏生态智慧的'兼具中西学术会通规范的翻译研究话语体系。
孟凡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话语构建学术定位
日本社区教育活动特征及启示被引量:12
2012年
日本是当今世界仍在实行社区教育制度的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之一,日本的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概念具有相似之处。大约400年前,日本的社区教育开始萌芽,自江户时代(1603年)起日本社区教育最早出现了"石门心学"和"报德教"的结社教育。至今日本的社区教育在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在理念提炼和深化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探讨日本社区教育实践,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社区教育的改革与健康发展。
刘佩芸孟凡君
关键词:社区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