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盆地
  • 8篇北缘
  • 6篇柴达木盆地
  • 5篇柴达木盆地北...
  • 4篇新元古代
  • 4篇元古代
  • 4篇年代学
  • 4篇冰碛岩
  • 3篇侏罗世
  • 3篇锆石
  • 3篇晚侏罗世
  • 2篇雪球地球
  • 2篇早白垩世
  • 2篇韧性剪切
  • 2篇塔里木地块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同位素
  • 2篇晚侏罗世-早...
  • 2篇西北缘
  • 2篇二叠纪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陕西能源职业...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6篇钱涛
  • 8篇高万里
  • 7篇王宗秀
  • 6篇刘少峰
  • 4篇胡俊杰
  • 3篇柳永清
  • 3篇王毅
  • 2篇江万
  • 2篇蔡习尧
  • 2篇杨伟利
  • 1篇李春麟
  • 1篇孔志岗
  • 1篇江小均
  • 1篇聂海宽
  • 1篇杨伟利
  • 1篇旷红伟
  • 1篇李会军
  • 1篇谭元隆
  • 1篇李慧莉
  • 1篇马寅生

传媒

  • 4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底界探讨
2021年
塔里木盆地周缘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关于南华系底界及其年龄的认识仍在不断更新。基于地层划分方案、冰碛岩沉积时代、冰川沉积特征与环境,对冰期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塔里木盆地阿勒通沟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巧恩布拉克冰期(阿克苏地区)和波龙冰期(叶城地区)与国际上Sturtian冰期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建议将塔里木盆地南华系底界向上调整为上述冰期沉积的底界,将底界年龄修订为720 Ma。
李王鹏林恬钱涛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南华系冰碛岩底界
柴北缘尕海南山晚志留世—晚泥盆世火山岩浆组合对早古生代造山后伸展时限的约束
2024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构造带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形成了广为人知的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造山带何时开始垮塌一直存在争论,火山岩和侵入岩作为深地岩石探针能为约束地壳活动提供关键制约。应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方法对柴北缘东段尕海南山地区出露的牦牛山组火山碎屑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开展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牦牛山组火山碎屑岩的形成时代约为423 Ma,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370 Ma,表明火山岩喷发的年龄在晚志留世,后期侵入的花岗岩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晚志留世熔结凝灰岩ε_(Hf)(t)值集中在–11.5~–8.3,其两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在1945~2133 Ma,显示火山岩主要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熔融;而晚泥盆世侵入的花岗岩的ε_(Hf)(t)值分布在3.9~9.1,其两阶段的Hf模式年龄集中在792~1118 Ma,显示花岗岩主要源于中—新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对区域地质、岩石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时期,大陆深俯冲导致的强烈造山作用造成柴北缘地壳发生明显加厚,加厚的欧龙布鲁克地壳基底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该时期的火山岩;晚泥盆世时期,加厚地壳的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引发区域地壳伸展,上涌的软流圈物质与地壳相互作用并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因此区域牦牛山组形成时代跨度较大,不能笼统地用牦牛山组代表造山结束的时限,晚泥盆世岩浆岩的出现才预示着柴北缘地区进入显著的地壳伸展状态。
高万里王宗秀王宗秀江万江万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火山-侵入岩
四川盆地北缘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砾岩发育特征及对南大巴山隆升时间的制约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大量详细的野外实际测量工作发现,四川盆地北缘下侏罗统白田坝组底部普遍为沉积砾岩。根据砾岩不同沉积特征将其划分为米仓山砾岩带、大巴山西段砾岩带和大巴山东段砾岩带。米仓山和大巴山西段砾岩带均为砾质冲积扇沉积,大巴山东段砾岩带相变为曲流河滞留沉积。而在重庆紫水、温泉和长滩一带缺乏砾岩沉积。依据砾岩沉积特征和沉积体系展布,从沉积学角度限定了南大巴山隆升时间为早侏罗世之后。白田坝组砾岩沉积不受南大巴山逆冲作用控制。大巴山山前砾岩在沉积之后被后期隆升的南大巴山掩盖或改造,呈现出现今的"残余"面貌。四川盆地北缘早侏罗世冲积扇砾岩带应向东延伸展布且盆地北缘分布范围比现今大得多,可能应跨过大巴山继续向东延至中扬子地区。
钱涛刘少峰王宗秀李王鹏陈心路
关键词:沉积学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沉积物源分析:地层序列及LA-ICP-MS年代学信息被引量:12
2018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出露侏罗纪地层,其中以大煤沟地区发育最为完整.整个侏罗系发育具有辫状河河道、滨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的地层序列,厚度达到1100m.利用地层序列、砂岩碎屑组分及LA-ICP-MS微区定年方法,对柴北缘侏罗系沉积物源体系进行了研究.砂岩Dickinson图解显示其主要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碰撞缝合带和褶皱-逆冲带物源区.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具有1764~2496Ma(峰值年龄1787、2077和2440Ma);中晚侏罗世具有相同的年龄谱特征,分别是197~291Ma(峰值年龄238Ma),214~278Ma(峰值年龄238Ma);358~484Ma(峰值年龄404Ma),370~456Ma(峰值年龄418Ma);645~920Ma(峰值年龄875Ma),578~1160Ma(峰值年龄940Ma);1390~1991Ma(峰值年龄1875Ma),1550~1829Ma(峰值年龄1708Ma);2048~2484Ma(峰值年龄2272Ma),2161~2738Ma(峰值年龄2335Ma).研究表明,柴北缘侏罗纪沉积物源区由全吉地块(早侏罗世)扩大至柴北缘构造带、全吉地块、祁连山(中晚侏罗世).沉积物源区的显著变化是早中侏罗世之交发生的强烈构造运动在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沉积物质表现.
钱涛王宗秀柳永清刘少峰高万里李王鹏胡俊杰李磊磊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沉积物源
青藏高原东北缘宗务隆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及对印支期造山时限的制约被引量:3
2021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宗务隆构造带位于柴达木地块与南祁连地块之间,位置极为重要,其中发育的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对于理解该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解析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宗务隆剪切带发育走向NWW-SEE向糜棱面理,其上发育NWW-SEE向缓倾的拉伸线理,指示该剪切带逆冲-走滑剪切的特征。宏观尺度上可见由于剪切作用形成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构造透镜体及褶劈理等变形形迹;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云母鱼、S-C组构、σ型残斑及石英动态重结晶、拔丝构造等变形现象,指示该韧性剪切变形的温度在300~400℃。对剪切带同构造变形的白云母和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分析,2个样品的坪年龄分别为(245.8±1.7)Ma、(238.5±2.6)Ma,指示了该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三叠世期间。结合对区域地质、岩石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该期韧性剪切变形年龄代表了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造山作用的时间,这期造山活动可能与宗务隆有限洋盆闭合后,南祁连地块与欧龙布鲁克地块的斜向碰撞有关。
高万里王宗秀李磊磊钱涛崔明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二叠纪韧性剪切带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早古生代造山后作用初探:泥盆纪沉积物物源示踪被引量:3
2023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泥盆系牦牛山组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的粗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特征,记录了柴北缘构造带从碰撞造山进入造山后阶段的核部岩石剥露过程。尕海南山牦牛山组地层顶部和底部的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96.6±2.4 Ma(MSWD=0.39,n=14)和396.9±2.5 Ma(MSWD=0.052,n=14),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时代大致为早泥盆世末期。不同出露点牦牛山组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谱具有不同的峰值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A,样品20QH-19具有532~505 Ma、935~891 Ma、1136~1064 Ma和3110~1309 Ma多峰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B,样品20QH-21具有537~443 Ma、1073~798 Ma和2463~1785 Ma多峰及20QH-22以明显的单一峰值~420 Ma为特征;牦牛山调查点C,20QH-26以明显的~418 Ma单峰为特征。多样的年龄组分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柴北缘志留纪—泥盆纪同造山岩浆岩、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沙柳河群及欧龙布鲁克地块。牦牛山组岩石组合特征、沉积体系发育、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源区物质组成等指示了泥盆纪时期柴北缘地区处于原地堆积、快速沉积、分散的、不连通的盆地环境。同时,牦牛山组沉积物物源示踪了柴北缘构造带在泥盆纪时期经历的快速剥露过程并且可能已经进入造山后伸展垮塌阶段。
钱涛李王鹏高万里高万里
关键词:泥盆系物源示踪造山后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凝灰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否存在早二叠世沉积记录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有区域地质资料普遍认为二叠系并未沉积或已完全被剥蚀。这分歧起源于对现有的古生物化石形成年代认识的不同。此次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旺尕秀地区的石炭系克鲁克组和扎布萨尕秀组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工作,在东大沟剖面扎布萨尕秀组底部鉴别出数层凝灰岩,并采集锆石U-Pb年代学样品。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首次获得295±2 Ma(MSWD=0.035)的高质量年代学数据。此次发表的数据,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沉积地层的存在。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柴达木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支撑,并为今后开展石炭纪—二叠纪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刘佳钱涛
关键词:早二叠世锆石定年柴达木盆地北缘凝灰岩
柴达木盆地北缘小赛什腾山二叠纪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9年
赛什腾山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斜交部位,属于柴北缘残山带的一部分,带内零星出露的花岗岩体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属于早古生代洋陆碰撞期的花岗岩。我们对小赛什腾山两个花岗岩体重新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三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0±3Ma, 268±8Ma和263±8Ma,表明其形成于中二叠世,而非原先认为的早古生代。所有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分布在0.28294~0.28320之间,并具有极高的正ε_(Hf)(t)值(11~20),其平均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350Ma,稍高于其U-Pb年龄,反应其源区可能为具有亏损地幔特征的新生镁铁质物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宗务隆小洋盆向西可能延伸至小赛什腾山地区,中二叠世俯冲的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具有极高的正ε_(Hf)值的花岗岩。该发现表明柴北缘地区存在二叠纪时期的洋壳俯冲,为深入理解柴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高万里王宗秀王宗秀崔明明钱涛胡俊杰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二叠世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年代与冰期事件被引量:4
2022年
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等时性对比存在争议,获得可靠的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时代意义重大。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出露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分析,明确其沉积物岩石组合特征、限定其沉积时代、讨论其古气候风化条件等。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研究区的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代表了2次寒冷的冰川气候记录,分别为巧恩布拉克冰期和尤尔美那克冰期,其中巧恩布拉克冰期中出现2次次级冰期旋回。冰川沉积及其相邻层位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巧恩布拉克冰期的起始年龄晚于(719±10)Ma;尤尔美那克冰期的起始年龄不会早于(685±11)Ma,其结束年龄可由南华系顶界年龄635 Ma或上覆震旦系苏盖特布拉克组内玄武岩层年龄(615±5)Ma限定。已有年代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等证据表明:巧恩布拉克冰期(阿克苏地区)与阿勒通沟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江口冰期(华南地区)和Sturtian冰期(国际)相对应,尤尔美那克冰期(阿克苏地区)与特瑞爱肯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南沱冰期(华南地区)和Marinoan冰期(国际)相对应。冰期事件、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可为塔里木地块新元古界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依据。
李王鹏王毅李慧莉张仲培刘少峰杨伟利蔡习尧聂海宽钱涛李晓剑
关键词: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冰碛岩碎屑锆石化学蚀变指数
柴达木旺尕秀煤矿东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古风向及古地理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其油气勘探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已有7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柴达木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等问题仍存在着诸多争议,影响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项目组对现今柴达木盆地周缘中生代地层开展沉积学、岩石学、沉积相分析等综合地质调查研究,在位于德令哈至都兰国道旺尕秀煤矿东南10 km山沟内原白垩系犬牙沟组地层中,发现一套滨浅湖相风成砂沉积。对其进行1∶100沉积构造厘定和岩石特征剖面实测研究后发现,剖面上发育典型的大型板状斜层理、颗粒流(grain flow)和下降流(fall flow)风成砂构造,并且伴生大量虫迹(traces)、潜穴(burrows)、泥裂和液化弯曲层理潜水位线之下的滨浅湖相沉积构造。同时采集大量组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等沉积构造古风向产状数据,室内利用古风向数据校正、玫瑰花图绘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犬牙沟组风成砂沉积时期应盛行西风和西北风,与中国北方晚侏罗世—白垩纪时期区域研究资料一致。犬牙沟组垂向上显示了风成与水成交互—风成主导—水成主导的变化趋势,表明干湿波动性气候的存在。前人研究认为风成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储层,柴达木中生代盆地新发现的一套滨浅湖相风成砂沉积,对于盆地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且能为柴达木中生代盆地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帮助。
陈政宇柳永清江小均孔志岗高万里钱涛旷红伟许欢
关键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古风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