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2篇丙型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电穿孔
  • 1篇毒性
  • 1篇遗传毒性
  • 1篇栽苗
  • 1篇镇压
  • 1篇镇压轮
  • 1篇脂质体
  • 1篇脂质体转染
  • 1篇脂质体转染法
  • 1篇致畸试验
  • 1篇中耕
  • 1篇中耕除草
  • 1篇水浸

机构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篇蔡敏
  • 2篇邓瑶
  • 2篇沈晓玲
  • 2篇卢莎
  • 2篇谭文杰
  • 2篇李恋
  • 2篇张玲
  • 2篇陶格斯
  • 2篇刘德旺
  • 1篇包丽丽
  • 1篇青梅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病毒学报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嵌合中国河北株包膜蛋白基因的HCV细胞培养模型的传代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建立稳定的嵌合中国河北株包膜蛋白基因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传代特性分析。本研究经体外转录获得嵌合中国河北株包膜蛋白基因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全长RNA,脂质体法转染Huh7.5-CD81细胞,连续传代培养,进行Real Time RT-PCR、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再感染试验与感染滴度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嵌合重组HCV RNA转染Huh7.5-CD81细胞后可产生感染性的病毒颗粒(HCVcc);传代过程中,Western blot可检测细胞内HCV蛋白的表达;IFA检测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41d升至高峰,达80%~90%;Real Time RT-PCR检测传代细胞上清中HCV RNA拷贝数在104~107拷贝/mL;再感染实验嵌合HCVcc最高感染滴度为104ffu/mL。序列分析显示在传代后期嵌合的HCV包膜基因发生了适应性突变,导致6处氨基酸改变。结论嵌合中国河北株1b亚型包膜蛋白基因的HCV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产生具有感染性的嵌合HCV病毒颗粒,传代后感染性增强并且嵌合的HCV包膜基因发生了适应性突变。
卢莎张玲陶格斯蔡敏包丽丽李恋邓瑶沈晓玲谭文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嵌合包膜蛋白细胞培养
脂质体转染法与电转染法在丙型肝炎病毒RNA转染人肝癌细胞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脂质体转染法与电转染法在丙型肝炎病毒( HCV ) RNA转染人肝癌细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Huh7.5-CD81并分为A、B组及对照组。 A组采用电转染质粒pHebei(E1E2)/JFH1来源的HCV RNA;B组采用脂质体转染质粒pHebei(E1E2)/JFH1来源的HCV RNA;对照组采用脂质体转染复制缺陷质粒pJFH1/GND转录获得的HCV RN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转染后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三组转染效率,real-time PCR法检测三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HCV RNA,采用TCID50法检测A、B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cc)感染滴度。结果 A组转染使用细胞数为1×106,转染后第2天细胞损伤过半,边缘毛糙;B组转染使用细胞数为2×105,转染后第2天细胞基本无损伤。 A组转染效率为9.98%±0.83%,B组转染效率为2.58%±0.39%,两组转染效率相比,P<0.01;对照组未检出荧光阳性细胞。 A、B组转染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HCV RNA拷贝数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最终稳定于106 copies/mL。 A组转染后21 d、B组转染后31 d方能检测到HCV感染滴度,A、B组收获HCV最高感染滴度均为104 ffu/mL。结论脂质体转染和电转染两种方法均可建立嵌合HCV的人肝癌细胞培养体系,脂质体转染法对细胞的损伤较小,电转染法转染效率较高、收获HCVcc的时间较短,但两种方法收获的HCVcc感染滴度无明显差异。
卢莎谭文杰张玲邓瑶陶格斯蔡敏李恋沈晓玲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电穿孔脂质体RNA转染
黄芩茎叶水浸液安全性系统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黄芩茎叶水浸液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以期为黄芩药材的综合利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称取黄芩茎叶,经2次90℃的水浸泡30 min,将2次滤液合并蒸发浓缩至所需浓度作为受试物。急性毒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受试物(15 g/kg)组,一次性给药,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4 d内的毒性反应、死亡情况和体质量变化。遗传毒性实验:分别进行了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长期毒性实验:设置受试物低、中、高剂量(0.417、4.167、8.333 g/kg)组和对照组,给药90 d,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体质量、摄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脏器质量及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致畸试验:将雌、雄大鼠1∶1放置使其受孕,设置受试物低、中、高剂量(0.417、4.167、8.333 g/kg)组、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维生素A醋酸酯,1 g/kg)组,在受孕的第7~16天,每天ig给药,于第20天断头处死,记录子宫质量,吸收胎、早死胎、晚死胎及活胎数,逐一记录胎仔性别、体质量、体长、检查胎鼠外观有无异常,并进行骨骼检查。结果小鼠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MTD)为15 g/kg,按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受试物有致突变作用。90 d喂养试验未见动物中毒性损伤改变。致畸试验表明,未见母体毒性,无致畸作用。结论黄芩茎叶水浸液对受试动物无明显毒性。
刘德旺蔡敏吴建美曲琳
关键词:急性毒性长期毒性遗传毒性致畸试验
一种栽苗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苗机装置。以大中型农用拖拉机为动力,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悬挂牵引点与大中型农用拖拉机连接,机架下面安装有开沟器和覆土器,机架后方安装有镇压轮,机架上方安装有苗架和座椅。本装置的优点:一是提高了种...
青梅蔡敏刘德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