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澜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微囊藻
  • 2篇混凝
  • 1篇絮体
  • 1篇硝态氮
  • 1篇离子
  • 1篇离子对
  • 1篇硫化物
  • 1篇混凝去除
  • 1篇钙离子
  • 1篇氨氮
  • 1篇NO3--N
  • 1篇ZETA电位
  • 1篇
  • 1篇
  • 1篇除氟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吴昊澜
  • 1篇刘菲
  • 1篇徐慧
  • 1篇王东升
  • 1篇刘春爽
  • 1篇杨晓芳
  • 1篇闫来洪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钙离子对混凝去除水体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研究了钙离子对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chloride,PAC)混凝沉淀藻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结果表明,添加钙离子对PAC混凝去除模拟水样藻细胞和浊度均具有促进作用。在PAC摩尔浓度较低时(0.02 mmol·L^(-1)),最高可将除藻率和除浊率分别提高66.4%和76.8%。三维荧光及总溶解性有机碳(total(dissolved organirc carbon,TDOC)分析表明钙离子对去除水中溶解性胞外有机物(dissolved 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dEOM)没有显著作用。利用Zeta电位和絮体形态对其影响混凝除藻效果的可能机理进行探究,发现钙离子能通过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提高藻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从而促进胶体脱稳凝聚。推测钙离子通过与铜绿微囊藻表面的黏附型胞外有机物(bound 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bEOM)发生阳离子架桥作用促进藻细胞脱稳混凝沉淀。钙离子能够促进铜绿微囊藻脱稳,但是絮体粒径、强度、恢复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PAC摩尔浓度。
吴昊澜杨晓芳杨晓芳刘菲刘菲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钙离子混凝ZETA电位
铜绿微囊藻对混凝除氟的促进作用及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以铜绿微囊藻、氯化铝(AlCl3·6H2O)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荧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表征,探究了藻类对氟化物混凝去除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8.0,9.0,Al投加量在20.0~80.0mg/L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对混凝除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主要在于藻絮体对氟的表面吸附.铜绿微囊藻与氯化铝水解产物通过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聚集成较大较多的絮体.絮体粒径越大,除氟率越高.pH值为7.0,Al投加量为40.0mg/L时,絮体粒径达到最大值500μm,此时氟去除率最高,为77.37%;当Al投加量为80.0mg/L时,藻细胞破损严重,有机物过多释放,对混凝除氟起阻碍作用.絮体破碎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对絮体进行一定强度破碎可以增加吸附位点,从而提高氟的去除率;但破碎强度过大,絮体粒径过小,对氟的吸附效率亦会降低.
象豫徐慧李昆王希吴昊澜吴昊澜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除氟混凝絮体
S^(2-)/NO_3^--N对硫氮同步去除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UASB反应器,研究不同S^(2-)/NO_3^--N对硫化物、氨氮和硝态氮同步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S^(2-)/NO_3^--N在1/1、9/8、5/4、3/2四个阶段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硫化物去除率为80%~100%,氨氮去除率为93%~99%,硝态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6%左右,脱氮除硫效果良好。在S^(2-)/NO_3^--N为9/8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硫化物去除率为100%,氨氮去除率达到99%,硝态氮去除率达到96%。同时探讨了S^(2-)/NO_3^--N影响硫氮同步去除的机理。
闫来洪李甲国刘春爽吴昊澜
关键词:硫化物氨氮硝态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