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乐静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移民
  • 2篇华工
  • 1篇电报
  • 1篇移民政策
  • 1篇社群
  • 1篇女子教育
  • 1篇排斥
  • 1篇温州人
  • 1篇马礼逊
  • 1篇美国传教士
  • 1篇民政
  • 1篇开创者
  • 1篇家族
  • 1篇家族史
  • 1篇教士
  • 1篇姑娘
  • 1篇夫人
  • 1篇高温
  • 1篇传教
  • 1篇传教士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郑乐静
  • 2篇龚缨晏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世纪初旅日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历史变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通过对日文原始资料的解读,阐述了20世纪初旅日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历史变迁过程,论证了浙南籍华工商社群如何在中日经济差距的拉力下东渡日本,兴盛一时;该社群又如何在日本政府的排华政策和屠杀事件的推力下,迅速衰退。研究发现:日本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存在证明了日本华社不仅仅是华商型社会,华工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日本政府对从事非熟练劳动的华工一直持以排斥态度,华工社群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郑乐静
关键词:移民政策
20世纪初日本排斥华工政策与旅日浙南华工群体被引量:3
2015年
论文以浙南华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官方档案的解读,对20世纪初旅日浙南华工群体的兴衰史进行了研究。旅日浙南华工群体形成于一战之后,鼎盛于1922年,衰退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屠杀事件。虽然浙南华工群体的出现在日本悠久的华侨华人史上存续时间短暂,但是从其人数规模和社团组织等方面来看,应该是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证明了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并不仅仅是由华商组成,华工也曾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日本政府历来排斥从事非熟练劳动的华工,因此华工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郑乐静
来自英国的马利姑娘: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开创者被引量:3
2017年
鸦片战争后来华的英国女传教士Mary Ann Aldersey是近代中国妇女教育、残疾儿童教育、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妇女史、基督教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但由于史料缺乏,国内外一直不知道她的中文名字。通过查阅《中国教会新报》等史料,我们发现她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为"马利姑娘"。1844年,马利以独立传教士的身份来到宁波,同年创办起女子学校,最初的地点在江北槐树路一带。1860年,马利离开宁波前往澳大利亚,1868年去世。她的墓碑至今依然树立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公共墓地中。马利创办的女子学校后来几经变迁,发展成著名的甬江女子中学。
龚缨晏郑乐静
关键词:马礼逊
为中国设计电码:美国传教士玛高温的《博物通书》被引量:3
2018年
学者们早就认为,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于1851年在宁波出版的《博物通书》,是最早介绍西方电报知识的著作。但在中国,一直没有找到这部著作。近来,我们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中发现了玛高温的《博物通书》。在《博物通书》的序言中,玛高温通过引述儒家典籍,论证了中国"儒者"必须了解西方的科技成就。玛高温在这部著作中除了介绍电磁学及电报知识外,还专门设计出了一套中文电码系统,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套汉字电码方案。
龚缨晏郑乐静
关键词:电报
在日温州人研究——唐氏家族史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聚焦于在日温州人移民集团的历史和现状。由于早期赴日谋生的温州人多为劳工,所以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实证史学的方法,通过探寻当时在日中国人劳工的一般状况,阐明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的温州人劳工大量移民日本的这段史实。其次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访谈手法,通过对一个在日温州人家族的移民方式、定居过程、生活现状等等的分析,展现了在日温州人社会的历史变迁。
郑乐静
关键词:移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