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银涛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鱼类
  • 4篇水生
  • 4篇水生生物
  • 4篇物种
  • 2篇引物
  • 2篇生态学
  • 2篇群落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物种组成
  • 2篇科考
  • 2篇分子生态
  • 2篇分子生态学
  • 2篇DNA检测
  • 1篇带盒
  • 1篇电机
  • 1篇动力涡轮
  • 1篇动轮
  • 1篇多样性
  • 1篇压缸
  • 1篇野外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海省渔业环...

作者

  • 19篇贾银涛
  • 15篇陈毅峰
  • 11篇隋晓云
  • 10篇冯秀
  • 5篇何德奎
  • 3篇李冰
  • 2篇魏朝军
  • 1篇冯伟松
  • 1篇陶捐
  • 1篇司马小峰
  • 1篇崔永德
  • 1篇李堃
  • 1篇李柯懋
  • 1篇宋春雷
  • 1篇王洪铸
  • 1篇申志新
  • 1篇吴蕾
  • 1篇王雯
  • 1篇梁阳阳
  • 1篇王欢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八届全国野...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外来鱼类群落结构及变动趋势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于2019—2021年在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使用刺网和地笼等组合渔具开展了鱼类实地调查,分析了外来鱼类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并结合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探讨了西藏湿地外来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外来鱼类10种,隶属于4目5科,包括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丁鱥(Tinca tinca)、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鲇(Silurus asotus)、小黄䱂(Micropercops swinhonis)和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外来鱼类的个体数和重量分别占本地种和外来种总渔获物的94.86%和70.71%,其中主要组成为鲫和麦穗鱼等小型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表明鲫、麦穗鱼、大鳞副泥鳅和鲤4种为拉鲁湿地外来鱼类优势物种,鲫、麦穗鱼和小黄䱂3种为茶巴朗湿地的优势物种。在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鱼类种类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中外来鱼类均已占据优势地位,且外来鱼类的群落功能多样性(FD)亦高于土著鱼类。结合历史数据,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已记录外来鱼类12种,其中具高度入侵风险物种达6种,外来鱼类物种数从2000年左右的2种增加到现在的10种,且丁鱥和中华青鳉分别在西藏自然水体中和茶巴朗湿地中首次被发现。此外,两个湿地12种外来鱼类均为拉萨市场中的常见经济鱼类及携带鱼类,是由于放生而进入湿地自然水体中,且鲫、大鳞副泥鳅和麦穗鱼等均已建立自然种群。因此,加强对放生的科学管理及开展外来鱼类的长期监测,是防范外来鱼类入侵及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任务。
朱仁隋晓云孙欢欢贾银涛冯秀陈毅峰
关键词:湿地物种组成
用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环境DNA监测的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用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环境DNA监测的引物及其应用方法,属于分子生态学领域。所述引物为:YZR_Cytb‑F:TGRCTTGAARAACCACCGTTGT和YZR_Cytb‑R:AARAAGAAWGADGCK...
冯秀隋晓云朱仁贾银涛李冰陈毅峰
文献传递
花斑裸鲤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与年龄判别被引量:5
2015年
鱼类年龄的准确鉴定是研究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基础。本文对黄河上游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耳石、背鳍条和臀鳞等3种年龄材料的年龄解释一致性以及最佳年龄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首次建立了花斑裸鲤低龄个体年龄判别方程。结果表明:花斑裸鲤3种年龄材料上年轮可读性依次是耳石〉背鳍条〉臀鳞,最大鉴定年龄分别为25龄、17龄和16龄;对于6龄及以下个体,背鳍条作为年龄鉴定材料更有优势;对7龄及以上个体,耳石效果最佳;同时对6龄及以下个体以全长、体长、体重和空壳重为自变量,采用逐步选择法进行判别分析,最终提取全长和体重建立年龄的分类函数;全部样本正判率和交叉验证正判率显示,该年龄判别模型的正确区分度较高,可用于6龄及以下个体(全长93~259 mm;体重6.25~177.10 g)的年龄判别。
魏朝军申志新贾银涛李柯懋陈毅峰
关键词:耳石年龄鉴定黄河上游
麦穗鱼生活史特性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
贾银涛魏朝军陈毅峰
一种适应性强的鱼类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采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性强的鱼类采集装置,包括机体、底座、动力涡轮、伸缩套杆、工作架、拉绳和网罩等主要部件。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底部与动力涡轮固定连接,机体上表面的一侧与伸缩套杆的底...
朱仁陈毅峰隋晓云何德奎贾银涛冯秀
文献传递
一种仔稚鱼采集网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采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仔稚鱼采集网具,包括外杆、把手、调节螺栓、主转轴、固定绳、悬浮块等。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外杆的另一侧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外杆外部的内杆,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
朱仁陈毅峰隋晓云何德奎贾银涛冯秀
文献传递
龙羊峡水库鱼类多维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5
2024年
为了解龙羊峡水库鱼类多维多样性现状及空间分布格局,于2022年6月对龙羊峡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鱼类物种出现与否、个体数和生物量3种数据类型对龙羊峡鱼类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现状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调查共采集鱼类2416尾,94.24 kg,经鉴定有鱼类19种,隶属于4目7科17属,其中土著鱼类8种,外来鱼类11种。与历史调查相比,龙羊峡的土著鱼类减少,而外来种显著增加。基于3种数据类型计算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分布结果存在差异,所以在研究鱼类生物多样性时应该结合多种数据类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来看,龙羊峡物种丰富度分布呈现出库首>库尾>库中的特征,但个体数和生物量从库尾至库首逐渐减少;3种数据类型计算出的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均在库中最高;基于物种出现与否和个体数两种数据类型计算的功能多样性均在库尾较高,而基于生物量数据计算的功能多样性则在库首较高。回归分析表明,龙羊峡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受外来物种显著影响,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与距大坝距离和外来种数量之间均不相关。
卓玉李钧乐李英钦李柯懋简生龙隋晓云贾银涛陈毅峰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Α多样性龙羊峡水库
瓦埠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技术与保护对策研究
潘成荣李堃吴楠司马小峰朱慧娈吴蕾王万王洪铸崔永德许敬孙莉宁朱余李如忠王欢冯伟松宋春雷贾银涛
该项目针对瓦埠湖的生态环境现状、湖泊的演变趋势与存在问题,通过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与影响的全面调查,对湖泊生态安全形势进行评估,并科学的规划了流域的生态空间格局,提出了湖泊保护的科学方略。该项目为瓦埠湖流域的...
关键词:
关键词:湖泊生态环境生态安全
应用于花斑裸鲤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两种标记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讨适应高原鱼类规模化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标记方法,本研究选取黄河上游典型的规模化放流品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为试验对象,对比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标记花斑裸鲤的效果。结果显示:可见植入荧光标记的保持率是100%,死亡率3%,金属线码标记的保持率是85%,死亡率17%;单人标记速度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大约是金属线码标记法的3倍;两种方法标记鱼类与未标记鱼类的体长体重均没有显著差异。3年的回捕监测显示,两种标记均可长期保留。鉴于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检测方法较金属线码标记保持率高,标记更为快捷,且检出率高,建议对高原鱼类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
李柯懋简生龙王国杰贾银涛冯秀关弘弢高桂香陈静影张秀茜李得康李英钦龙存敏
关键词:增殖放流
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裸裂尻鱼环境DNA检测及生物量评估
2024年
建立快速和准确的环境DNA(eDNA)检测方法,可为鱼类的长期监测提供便利,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及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采集了20种鱼和水样,针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设计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水样中e DNA拷贝数,并分析其与生物量和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正反向引物及探针序列与其他19种鱼之间的平均错配碱基数分别为6.8、6.9和3.6,且对其基因组DNA进行ddPCR扩增没有荧光信号。通过对比ddPCR和网捕2种方法,70%样点中检测结果相同,剩余30%样点都是网捕未捕获但ddPCR检出的情况。在拉鲁湿地和雅鲁藏布江干流的样点中,水样eDNA拷贝数与拉萨裸裂尻鱼生物量和丰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拉鲁湿地水样e DNA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647,雅鲁藏布江水样eDNA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和0.756,表明eDNA技术是鱼类分布和生物量监测的有效方法。eDNA检测易受到近缘物种和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冰冯秀冯秀隋晓云隋晓云贾银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