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4篇术后
  • 3篇疼痛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手术
  • 2篇术后患者
  • 2篇苏醒
  • 2篇疼痛管理
  • 2篇全身麻醉
  • 2篇护理
  • 2篇后患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医师
  • 1篇医师协会
  • 1篇音乐疗法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淼
  • 7篇贾建霞
  • 5篇李锐
  • 4篇胡宪文
  • 3篇张野
  • 1篇陈红
  • 1篇陈红
  • 1篇周娟

传媒

  • 3篇麻醉安全与质...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系统性护理在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4例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采用系统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神经系统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保暖,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在麻醉加强监护室监护时间为(3.52±1.23)h。经系统性护理,除4例病人因苏醒延迟及循环系统不稳定送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治疗外,其他病人麻醉恢复期生命体征及各系统监护平稳,安全返回普通病房。[结论]将系统性护理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恢复期中,可以有效降低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的恢复。
贾建霞张淼
关键词:单肺通气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统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20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发生率,发生低体温的列为低体温组,未发生低体温的列为正常体温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体温的相关因素。结果: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患者为15例,低体温发生率为13.64%(15/110)。单因素分析发现,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发生与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苏醒延迟、术中输液量有关(P<0.05),而与性别、体质量指数、术中环境温度、术前血红蛋白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h、ASA分级为Ⅲ~Ⅳ级、术中输液量>1300 m L、年龄>60岁为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发生不可避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做好输入液体保温,特别做好老年患者保温工作,以减少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张淼胡宪文李锐贾建霞王晓丹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影响因素
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统计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4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躁动-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观察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4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EA,发生率为23.04%,纳为EA组,剩余的157例未发生EA,纳为非EA组。EA组、非EA组在性别、全麻方式、术前用药、苏醒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非EA组在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留置胃管/导尿管、麻醉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镇痛、术后疼痛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或泌尿外科手术、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为Ⅱ级、术后疼痛是E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镇痛是E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术后疼痛、术后镇痛是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防控措施。
张淼胡宪文李锐贾建霞张琪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因素
音乐疗法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心理及疼痛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心理、疼痛影响。[方法]将118例骨科全麻手术病人,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前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等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同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的血清NE、Cor、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的HR、RR、SBP及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p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的SAS、SDS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疗法护理能够有效减轻骨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整体效果,降低术后负面情绪和疼痛程度。
周娟陈红张淼贾建霞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麻醉效果疼痛
综合保温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及复苏期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法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及复苏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2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44)和对照组(n=145)。最终286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干预组141例,对照组145例。干预组给予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措施,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_0)、人工气胸后10 min(T_1)、手术后1 h(T_2)、术毕(T_3)、入复苏室即刻(T_4)、入复苏室15 min(T_5)、入复苏室30 min(T_6)时的鼻咽温、心率、平均动脉压,苏醒时长、复苏期并发症及患者对麻醉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T_1、T_2、T_3、T_4、T_5、T_6各时间点的鼻咽温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及复苏期各监测时点鼻温值均低于麻醉前(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人工气胸后10 min(T_1)及复苏期均较对照组平稳;干预组患者在低体温、低氧血症、通气异常、高血压、低血压、苏醒延迟、寒战、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苏醒时长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对麻醉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有效降低了围术期低体温及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提高了患者的复苏效果和对麻醉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张淼张野陈红贾建霞李锐
关键词:体温胸腔镜
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价以产科护士和麻醉科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督导,产科医生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对剖宫产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6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178)和对照组(n=176),最终350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干预组176例,对照组174。干预组给予以产科护士和麻醉科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督导,产科医生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对照组由产科护士和产科医生实施术后镇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术后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的满意度。同时评价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对产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NRS评分最大值、最大疼痛评分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3分的持续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48h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开展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后,产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水平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产科护士和麻醉科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督导,产科医生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水平,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同时提升了产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
张淼张野胡宪文李锐贾建霞
关键词:疼痛剖宫产
以麻醉护士为基础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教育在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以麻醉护士为基础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教育对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3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n=168)和对照组(n=167)。干预组给予以麻醉护士为基础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教育,对照组由病区护士实施常规术后疼痛管理教育。比较2组患者术后3 d疼痛水平、术后疼痛知识和疼痛认知信念水平及患者对疼痛管理教育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3 d在疼痛平均分、疼痛最高评分、疼痛最高评分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3分的持续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知识和疼痛认知信念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疼痛管理教育方式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麻醉护士为基础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教育方式降低了胃癌患者术后疼痛水平,提高了患者术后疼痛知识和疼痛认知信念水平,优于病区常规疼痛管理教育方式。
张淼张野胡宪文李锐贾建霞张琪
关键词:麻醉护士疼痛教育急性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