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君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缓激肽
  • 2篇活性
  • 2篇激活性
  • 2篇激肽
  • 2篇钙激活性钾通...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在体
  • 1篇在体研究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肿瘤
  • 1篇瘤组织
  • 1篇脑屏障
  • 1篇脑肿瘤
  • 1篇基因
  • 1篇钾通道
  • 1篇胶质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梁君
  • 2篇薛一雪
  • 2篇谷艳婷
  • 2篇刘云会
  • 2篇张桦
  • 1篇刘程伟
  • 1篇曹英海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钙激活性钾通道在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机制中的大鼠在体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钙激活性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KCa)在缓激肽(bradykininBK)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bloodbraintumorbarrier,BTB)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颈内动脉分别灌注BK、KCa通道激动剂NS1619以及灌注BK后再灌注KCa通道阻断剂IBTX,取肿瘤标本电镜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颈内动脉灌注BK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KCa通道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经颈内动脉分别灌注BK和NS1619后,肿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增加,依次灌注BK和IBTX后,未观察到肿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增加;脑胶质瘤大鼠模型经颈内动脉灌注BK后,其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KCa通道蛋白增加,且灌注后10min增加最为显著。结论:KCa通道蛋白的表达增多可能是BK选择性开放BTB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梁君张桦谷艳婷薛一雪刘云会
关键词:血脑屏障缓激肽
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19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p19和mdm2基因在神经胶质瘸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6例神经胶质瘸组织中的p19和mdm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19蛋白在神经胶质瘤Ⅰ级阳性率为57.89%,Ⅱ级阳性率为26.92%,Ⅲ~Ⅳ级阳性率为4.76%,Ⅰ与Ⅲ~Ⅳ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1,P〈0.01;Ⅰ与Ⅱ级和Ⅱ与Ⅲ~Ⅳ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m2蛋白在神经胶质瘸Ⅰ级阳性率为5.26%,Ⅱ级阳性率为30.77%,Ⅲ~Ⅳ级阳性率为66.67%,Ⅰ与Ⅲ~Ⅳ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5,P〈0.01;Ⅰ与Ⅱ级和Ⅱ与Ⅲ~Ⅳ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9和mdm2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p19和mdm2基因可能参与了神经胶质瘸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蛋白的检测有可能作为判定其恶性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
梁君曹英海刘程伟
钙激活性钾通道在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中的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钙激活性钾通道(KCa)在缓激肽(bradykinin,BK)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blood-braintumor barrier,BTB)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胶质瘤大鼠模型,颈内动脉灌注BK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KCa通道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以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胶质瘤大鼠模型经颈内动脉灌注BK后,其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KCa通道蛋白增加,且以灌注后10 min增加最为显著。结论KCa通道的表达增多是BK选择性开放BTB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梁君谷艳婷张桦薛一雪刘云会
关键词:缓激肽钙激活性钾通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