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阳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荧光
  • 4篇有机物
  • 4篇有色溶解有机...
  • 4篇溶解有机物
  • 4篇光谱
  • 4篇CDOM
  • 3篇荧光光谱
  • 3篇吸收光谱
  • 2篇湿地
  • 2篇芦苇湿地
  • 1篇营养盐
  • 1篇荧光特性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 1篇水体
  • 1篇平行因子分析
  • 1篇秋季
  • 1篇周日
  • 1篇微藻
  • 1篇西太平洋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邹立
  • 5篇杨阳
  • 3篇简慧敏
  • 3篇任倩倩
  • 2篇李璐
  • 2篇戴群英
  • 1篇陈洪涛
  • 1篇史洁
  • 1篇魏莱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辽河口芦苇湿地积水营养盐组成和结构的周日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于2015年5、6和9月对辽河口芦苇湿地积水进行营养盐昼夜变化监测,分析了其不同形态氮、磷组成和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温度、盐度、pH、DO和叶绿素a理化因子,与营养盐组成和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湿地积水中总溶解态氮(TDN)昼夜变化相对稳定,芦苇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TDN含量范围依次为1.35-3.12mg/L(平均为2.07mg/L)、0.82-3.06mg/L(平均1.31mg/L)和0.31-12.59mg/L(平均3.26mg/L);虽然TDN的组成结构不断变化,但是DON始终是TN的主要组分,约占81-99%。总溶解磷(TDP)含量范围依次为0.04-0.12mg/L(平均为0.07mg/L)、0.03-0.12mg/L(平均0.06mg/L)和0.02-0.13mg/L(平均0.07mg/L)。芦苇生长期内水体中溶解性氮磷比(N/P)除5月4点外,均小于12,芦苇快速生产期(1.28)和成熟期(2.40)积水中的N/P比平均水平低于芦苇生长初期(5.47),积水中氮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可能与芦苇对氮的大量吸收相关。温度、盐度、pH、DO和叶绿素a与不同形态营养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系统不仅存在旺盛的芦苇生产活动,也存在较强的微藻初级生产和微生物再生产活动,环境因子通过影响芦苇和积水微藻的初级生产,以及积水中微生物的再生产活动,显著影响营养盐组成和结构的时空变化。
李璐邹立杨阳任倩倩戴群英简慧敏
辽河口秋季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研究辽河口2013年秋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采用PARAFAC分析得到两种类腐殖质组分C2[235(310)nm/390 nm]和C3[230(265、360)nm/445 nm],以及两种类蛋白质组分C1[225(280)nm/330 nm]和C4(250 nm/305 nm)。在河口混合过程中,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呈保守行为,两种类蛋白质组分呈不保守行为;CDOM吸收系数a(355)结果表明,研究区域CDOM含量总体上由河到海逐渐降低,陆源径流输入是CDOM的主要来源。a(355)与类腐殖质组分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类腐殖质荧光团与CDOM发色团之间在来源和结构上存在紧密的联系。
杨阳邹立简慧敏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吸收光谱
芦苇和海洋微藻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组成和特性是揭示复杂的河口过程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北方河口地区有机碳的主要贡献者,芦苇和海洋微藻,研究其生产的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显示,芦苇和海洋微藻CDOM吸光度随波长缩短呈指数增长,Sg值与M值之间呈对数型正相关;采用PARAFAC方法解析CDOM荧光三维谱图(EEMs),共识别出3种荧光组分:类色氨酸、类酪氨酸和类腐殖质。芦苇和海洋微藻新溶出或分泌的类酪氨酸组分,其结构基本相同;细胞破碎裂解产生的类色氨酸组分,其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类腐殖质组分来源于芦苇和海洋微藻细胞分泌物质降解或细胞破碎裂解产物。
魏莱邹立杨阳任倩倩简慧敏
关键词:CDOM芦苇海洋微藻光谱吸收荧光特性
辽河口芦苇湿地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深入认识芦苇湿地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分别于2015年5、6和9月,对辽河口湿地芦苇生长密集区和稀疏区积水进行24h连续监测,通过分析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来揭示芦苇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湿地积水CDOM的组成、性质和转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DOM相对含量以5月最高,其吸收系数a(280)约是9和6月的2倍;5和6月CDOM平均分子粒径相当,略高于9月。CDOM荧光组分由高到低依次包括类富里酸、类色氨酸、类腐殖酸、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酪氨酸五大类,其中类腐殖质组分占50%以上。DOC含量、CDOM相对含量和CDOM荧光强度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研究区域CDOM的来源或产生过程具有相似性,或者相伴发生。CDOM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与环境理化因子的CCA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积水中的初级生产是9月CDOM的初始来源,温度和光照是促进CDOM降解和转化的主要因素。芦苇生长初期和快速生长期苇田积水中CDOM主要为自生源,5月主要来自河水与苇田冬季留存有机物再溶解后的混合,6月积水中初级生产活动对溶解有机物有一定程度的添加;9月芦苇生长成熟期苇田积水中初级生产活动最为旺盛,带来旺盛的微生物活动。
李璐邹立孟泰舟杨阳王金爽任倩倩戴群英
关键词:芦苇湿地CDOM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西太平洋冬季上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和转化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为深入解析西太平洋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本研究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开展了西太平洋上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上层水体CDOM吸收系数a(320)变化范围为0.01~1.07m-1,平均值为0.18m-1;其较高值位于100~200 m水层,表层的海水相对含量较低,主要以有机物的光化学分解为主。采用PARAFAC分析C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得到1种类腐殖质组分C2(252(310nm)/405nm)及2种类蛋白组分C1(224(276nm)/335nm)和C3(224(260nm)/300nm),其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占总荧光强度的11%~22%,蛋白质荧光组分占总荧光强度的78%~89%,蛋白质荧光中类色氨酸和类络氨酸组分对荧光强度的贡献相当。洋流在大尺度上控制西太平洋CDOM的分布特征,两流交界处和环流形成区域的CDOM相对含量较高,荧光信号较强。西太上层水体CDOM相对含量和荧光信息,与温度、盐度、DO和营养盐等理化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OM主要成分类蛋白质的产生主要受上层水体初级生产过程控制。
王泽华邹立陈洪涛史洁杨阳
关键词:西太平洋CDOM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