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尊富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甘薯
  • 4篇水稻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胚轴
  • 3篇下胚轴
  • 3篇陆地棉
  • 3篇抗性
  • 3篇基因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农杆菌介导法
  • 2篇块根
  • 2篇基因型
  • 2篇基因型差异
  • 2篇教学
  • 2篇甘薯品种
  • 2篇草甘膦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营养

机构

  • 16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诸暨绿康生物...

作者

  • 16篇吕尊富
  • 9篇李飞飞
  • 6篇陆国权
  • 2篇赵光武
  • 2篇李玲
  • 2篇王睿
  • 2篇王洋
  • 1篇钟泰林
  • 1篇吴列洪
  • 1篇陈国林
  • 1篇霍艳荣

传媒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农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如今我国的农业高等教育还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为了改进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对农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为提高作为一名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前往梅西大学,对其教学模式和农业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观摩和学习。梅西大学的农学专业是其传统的优势学科。该文从我在梅西大学的个人收获与体会以及对自身教学的反思等方面讲述,旨在通过梅西大学农业高等教育与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比较,取其可借鉴之处,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吕尊富王睿李飞飞王洋赵光武
关键词:农业高等教育教育模式实践教学
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分析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丰富和发展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方法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现代种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参考。
王洋赵光武吕尊富钟泰林
关键词:教学改革
陆地棉微管蛋白基因Ghtub12转棉花研究
2018年
棉花(Gossypium spp.)是重要的纤维作物,棉花微管蛋白基因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特异优势表达,影响棉纤维品质。微管蛋白基因Ghtub12为Tubulin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在棉纤维发育中机理尚不明确。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R15下胚轴为受体,以0.5 mg/L Basta为筛选标记,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htub12遗传转化棉花。100个胚轴段经过抗性愈伤组织诱导,得到143块愈伤组织,出愈率为71.50%;再经过3次抗性筛选获得126块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102块检测出bar基因,即抗性愈伤组织转化率为81.00%;其中有45块愈伤组织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为44.12%。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成苗培养得60株苗,对其进行PCR检测,56株扩增出条带,阳性率为93.3%。获得了转微管蛋白基因Ghtub12棉花,为进一步研究Ghtub12基因在棉花中的可能机理和作用提供了试验材料。
沈浙南沈秋平彭求吕尊富李飞飞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下胚轴
陆地棉新陆早45号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拓展胚胎发生再生的陆地棉基因型,为棉花遗传转化提供优良受体材料。【方法】以新疆推广的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5号下胚轴为外植体,设计了6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进行初生愈伤组织诱导,建立其胚胎发生的再生体系。【结果】新陆早45号下胚轴在激素组合C1 [0.1 mg·L^(-1) 2,4-D(二氯苯氧乙酸)+0.1 mg·L^(-1) KT(呋喃氨基嘌呤)]和C5 [0.1 mg·L^(-1) 2,4-D+0.5 mg·L^(-1) IBA(吲哚-3-丁酸)+0.1 mg·L^(-1) KT]均可诱导出淡黄色疏松状的初生愈伤组织。将增殖后的愈伤组织培养在去掉激素、 KNO_3加倍的MS3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实现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初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2.2%和40.3%。研究发现C1和C5激素组合的新陆早45号下胚轴出愈率没有显著差异,但C1诱导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率明显优于C5。【结论】成功建立了陆地棉新陆早45号的胚胎发生再生体系,可为下一步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新陆早45号提供技术支持。
葛书娅沈秋平何积明吕尊富郑海彪李飞飞
关键词:陆地棉下胚轴胚性愈伤组织
草甘膦为筛选标记的水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建立以日本晴愈伤组织为受体、草甘膦抗性基因CP4为选择标记基因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粳稻日本晴的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CP4的P1300载体转化日本晴的愈伤组织,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20和40 mg/L的草甘膦进行3轮抗性筛选,诱导分化和再生成苗;利用1000 mg/L草甘膦对移栽成活的阳性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获得145株转基因幼苗,PCR检测阳性株为128株,阳性率达88.27%;经过3轮抗性筛选后,转基因幼苗的阳性率提高;移栽成活的99株阳性苗中,65株表现为抗性,抗性率为65.66%。【结论】成功建立了以草甘膦为筛选标记的水稻转基因体系,该体系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并对以抗草甘膦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水稻转基因和一些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袁冰丁筠曹含章吕尊富李飞飞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甘薯熟化品质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以鲜食甘薯品种“心香”为原料,研究分析蒸制、煮制、微波、反压蒸煮、带皮烘烤和去皮烘烤6种不同熟化方式对其得率、色差、感官评价、质构以及糖化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蒸制、煮制和反压蒸煮后,甘薯有较高的得率;微波和烘烤后甘薯的色泽较好;烘烤后的甘薯整体口感最佳;煮制和反压蒸煮、烘烤和微波得到的成品具有相似的质地;蒸制组和烘烤组的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除微波组外,其他方式熟化后甘薯的β淀粉酶均失活。经主成分分析后,6种方式熟化后甘薯的熟化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带皮烘烤>去皮烘烤>蒸制>反压蒸煮>煮制。因此微波加工后甘薯品质效果最佳,且微波有方便省时的优点,但熟化后的甘薯甜度不高,适合用于二次加工;若仅从整体口感考虑,烘烤和蒸制为最佳选择;反压蒸煮和煮制均不适合加工甘薯。
林燕霍艳荣吕尊富陈正伟冯永才陆国权
关键词:甘薯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甘薯块根质构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及食品工业原料作物,质构特性是甘薯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其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块根食用品质以及产后加工途径、技术及其利用价值。质构特性是近年来甘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甘薯块根质构测定及评价方法、影响质构特性变化的各种因素作用等多个方面研究结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对甘薯质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甘薯以及其他根茎作物质构特性,以及质构特性育种改良、产品品质提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张思梦陆国权林燕吕尊富崔鹏
关键词:甘薯质构特性
基于PCA-Entropy TOPSIS 的甘薯品种块根质构品质评价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质构品质是甘薯块根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其鲜食和产后加工。质构品质评价是甘薯综合利用过程和品质育种的重要环节。完善甘薯块根质构品质评价体系,为其利用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物性分析仪质地多面分析法对45个甘薯品种块根的硬度、黏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进行测定,分析各质构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个参数权重,并结合TOPSIS法对45个甘薯品种块根的质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5个甘薯品种的质构参数均有一定差异,咀嚼性和黏附性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5.23%和49.15%。咀嚼性变化范围为60.30—284.66 N,平均为149.29 N,浙薯13的咀嚼性最大,为284.66 N,166-7和龙薯14的咀嚼性较小,分别为60.30和77.28 N;黏附性变化范围为-10.4—-0.80 J,平均为-4.71 J,龙薯31的黏附性最大,为-1.34 J,冀紫薯2号和普薯32的黏附性较小,分别为-9.34和-10.40 J。内聚性和弹性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4.27%和15.75%。内聚性变化范围为0.15—0.28,平均为0.21,商薯19的内聚性最大,为0.28,红皮白心的内聚性最小,为0.15;弹性变化范围为5.01—8.93 mm,平均为6.59 mm,西农431的弹性最大,为8.93 mm,166-7的弹性最小,为5.01 mm。胶黏性变异系数为23.84%,变化范围为11.97—32.78 N,平均为22.20 N,普薯32的胶黏性最大,为32.78 N,166-7的胶黏性最小,为11.97 N;硬度变异系数为19.47%,变化范围为59.79—143.41 N,平均为105 N,绵粉1号、商徐紫1号和苏薯29的块根硬度大于140.00 N,166-7的块根硬度最小,为59.79 N。相关性分析表明,块根硬度与胶黏性、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胶黏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弹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6个质构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被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674%,硬度、黏附性�
李玲徐舒曹如霞陈玲玲崔鹏吕尊富陆国权
关键词:甘薯TOPSIS法
不同甘薯品种薯皮肉酶促褐变的差异被引量:3
2020年
了解甘薯酶促褐变的基因型差异及薯皮肉差异,为调控褐变提供科学依据.选用8种甘薯(4种基因型),将皮肉分开制样,分析其褐变情况,同时测定营养指标和褐变指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间褐变度存在差异,薯肉中黔紫薯3号最高,烟薯29最低,薯皮中广薯87最高,烟薯29最低;同一品种甘薯皮褐变度均显著高于薯肉(除烟薯29外).营养成分含量能影响褐变程度,薯肉中黄酮含量与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薯皮中褐变度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PO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基因型甘薯及其皮肉间褐变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PPO活性引起的,若去除表皮,可降低甘薯的褐变速率.
钟子毓林力卓马晓鹏叶夏芳吕尊富陆国权
关键词:甘薯酶促褐变基因型差异
基于隶属函数分析的甘薯薯苗耐冷性基因型差异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究甘薯的耐低温机制,明确影响甘薯薯苗耐低温特性的关键因素,为甘薯薯苗耐冷资源鉴定与筛选及耐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个代表性甘薯品种的薯苗,在4℃低温胁迫处理下,测定其生理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同时观测甘薯薯苗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特性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较耐低温的甘薯品种。【结果】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薯苗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与低温胁迫之前相比,所有薯苗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苏薯16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最大,高达40.16%,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μg·g-1FW;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呈上升趋势;30个品种薯苗,MDA含量增加变化最大的是苏渝303;所有薯苗SOD活性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增加变化最大的是渝薯17,胁迫前后变化高达27.59 U·g^-1FW,但宁紫薯1号、商徐紫1号、紫罗兰薯苗处于萎蔫濒死状态,SOD活性变化呈现负值;所有薯苗P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最高的是赣10-20,高达29.21 U·(g·min)^-1,紫罗兰POD含量变化呈现负值;CAT活性上升最大的是红香蕉;APX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烟薯25、红香蕉、龙紫薯6号变化最大,普薯32、商薯8号、紫罗兰变化最小;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是商徐紫1号的5倍。甘薯薯苗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可知,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与薯苗的耐冷性呈负相关,SOD、POD、CAT、APX活性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薯苗耐冷性由强到弱:龙薯515>赣10-20>南薯010>红香蕉>广薯87>苏薯8号>渝薯17>龙紫薯6号>烟薯25>浙薯13>
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崔鹏吕尊富吴列洪陆国权
关键词:甘薯低温胁迫抗氧化酶脯氨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