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放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鱼类
  • 2篇渔业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群落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低盐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多光谱
  • 1篇多光谱遥感
  • 1篇盐度
  • 1篇遥感
  • 1篇营养级
  • 1篇鱼类群落
  • 1篇渔业资源
  • 1篇越冬
  • 1篇生态结构
  • 1篇适宜性
  • 1篇适宜性分析
  • 1篇水动力模型

机构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6篇丁放
  • 4篇杨文波
  • 4篇李应仁
  • 4篇王琳
  • 4篇曹坤
  • 2篇李继龙
  • 2篇李慧琴
  • 1篇刘宝祥
  • 1篇吴金明
  • 1篇张辉
  • 1篇王珂
  • 1篇段辛斌
  • 1篇沈公铭
  • 1篇刘明典
  • 1篇陈咏霞
  • 1篇李云峰
  • 1篇杨德国
  • 1篇何德奎
  • 1篇汪登强
  • 1篇陈大庆

传媒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解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分别于2016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3次采样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门28种,其中春季23种,夏季和秋季均为24种。调查结果表明:春、夏、秋3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77、24.55、18.17 g/m^2,3个季节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38.89、68.49、55.07 ind./m^2;软体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节肢动物;异白樱蛤Macoma incongrua、红明樱蛤Moerella rutila、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为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相同,依次为异白樱蛤、红明樱蛤、托氏虫昌螺和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2.13~2.55,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2~0.7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7~1.35。研究表明,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潮区变化,各季节典型种主要有异白樱蛤、红明樱蛤等,分歧种主要有古氏滩栖螺、大竹蛏Solen grandis、薄壳绿螂Glauconome primeana等。
李慧峰杨文波杨文波刘宝祥曹坤刘宝祥曹坤王琳丁放李慧琴李继龙李应仁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鄱阳湖通江水道越冬时期鱼类群落的栖息地适宜性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鄱阳湖通江水道是多种洄游性鱼类完成生活史过程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养护及其多样性维持至关重要。为了解越冬时期鄱阳湖通江水道中不同体长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栖息生境状况,本研究将鱼类声学探测、生境遥感定量制图分析和三维水动力模拟相结合,分别绘制出3种不同体长鱼类群落的水深(SID)、流速(SIV)、坡度(SIS)等单因子生境适宜度指数曲线,并利用乘积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通江水道中不同水域的鱼类生境适宜度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表明,鄱阳湖通江水道越冬时期鱼类平均全长为(10.1±5.73)cm,主要分布在屏峰山以北的湖口县、鞋山和屏峰附近3个水域;小体长鱼类群组(1~20 cm)水深的生境适宜度曲线为双峰型,最适宜水深包括3.06~4.59 m和9.18~12.24 m两个区间,流速为0.05~0.13 m/s,坡度为0~2.23°;中等体长组(20~40 cm)及大体长组(>40 cm)鱼类适宜的水深、流速和坡度的生境适宜度曲线均为单峰型,其中中等体长组最适宜栖息的生境因子范围为水深9.18~13.77 m、流速0.05~0.13 m/s和坡度0~2.23°,大体长组为13.77~15.3 m、0.10~0.13 m/s和0~2.23°。
李慧峰曹坤汪登强汪登强丁放俞立雄王珂段辛斌王珂段辛斌王琳
关键词:鄱阳湖水动力模型
基于渔获物统计的中国近海鱼类营养级结构变换及其与捕捞作业的关系被引量:20
2017年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对鱼类的营养级结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海域捕捞的25种主要鱼类渔获中,31年间TL呈现下降趋势,低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60%,中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129%,高营养级鱼类则下降了近51%;而在南海,31年间TL变化不明显,低营养级鱼类比例下降了6%,中营养级鱼类下降了43%,高营养级鱼类增长198%。东部海域和南海的渔获物鱼类生态结构变化说明,就营养级水平而言,东部海域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而南海则还未出现这种现象。
李继龙曹坤丁放杨文波沈公铭李应仁
关键词:营养级渔业资源
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现状、变迁与渔业资源变动被引量:3
2023年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360 km^(2),最小水面约26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281 km^(2),消落区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王琳丁放曹坤袁立来毛智慧李慧峰张孝勇李凯杨文波李小恕李慧琴张辉吴金明杨海乐朱挺兵杨德国倪朝晖李云峰林祥明李应仁危起伟
关键词:栖息地水文情势长江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拒马河北京段河流健康评价被引量:13
2021年
拒马河是北京周边具有独特生物多样性的河流,目前面临很多水生态环境问题。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是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5月和10月,在拒马河北京段设置9个采样点,利用地笼和刺网进行调查,共获得鱼类样本2001尾,隶属于4目9科。根据采样情况,初步设置了5大类21个初选指标,经过对指标完整性、相关性和取值范围分析,筛选得出6个评价指标:鱼类总物种数(M1)、鲤科占总种数的百分比(M3)、中上层鱼种类数百分比(M9)、杂食性鱼类种类数百分比(M13)、产粘性卵鱼类种类数百分比(M19)和鱼类总个体数(M20),构建了适用于拒马河的F-IBI指标体系,运用该体系对拒马河北京段的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将F-IBI与几个主要水环境参数和拦河坝相关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拒马河北京段河流健康整体处于较差水平,F-IBI与水质理化因子无显著相关性,与参数“采样点与上游最近拦河坝的距离”呈显著相关。结果表明,拒马河北京段河流健康指数的关键影响因素不是水质理化因子,可能与拦河坝导致的河流片段化有关。
袁立来王晓梅杨文波杨文波陈咏霞丁放王银肖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遥感的低盐湖泊盐度反演——以西藏错鄂湖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索遥感数据反演低盐湖盐度的能力,以西藏错鄂湖为例,利用Sentinel-2多光谱数据,对比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与水表盐度的相关性,基于波段反射率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西藏错鄂湖水表盐度进行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波段反射率与盐度的相关性高于其他波段,当盐度低于3时,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盐度相关性最高;9种变量组合的盐度反演模型中,NDWI变量的加入能够提高模型的反演精度,且NDWI、近红外波段、蓝波段3个变量组合的线性回归模型反演盐度的精度最高,平均绝对误差(the 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103,决定系数R2最大,为0.5696,说明盐度实测值和预测值拟合结果较好。从对全湖的预测结果看,错鄂湖的水表盐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岸边、河口低,湖泊内部高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格局,预测盐度均值约4.14,与实测均值4.15十分接近,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光谱遥感数据在预测错鄂湖泊水表盐度方面具有准确度高、快速便捷的优势,对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低盐湖泊水表盐度反演具有指导意义,对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毛智慧丁放袁立来李应仁李应仁刘明典何德奎
关键词:盐度多光谱遥感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